从遗忘的老照片,复原一座中国古城; 从消失的古城池,勾勒中国人与建筑的生存痕迹。 书中首次公开了梁思成、刘致平为四川广汉拍摄的300余张古建筑老照片,堪称广汉古典建筑图集,颇为珍贵。 本书作者萧易以大量照片、实地调查和史料典籍为依据,复原了一座完整的广汉古城,这座古城就像中国古城池典型的缩影,古朴而神秘。 再现抗战时期梁思成在四川广汉的生活及考察研究情况,为读者了解中国古典建筑及城市状貌,揭开中国文化与城市的联系,提供一扇窗口。 营造学社的“川康古建筑调查”,人们知之甚少。广汉即为川康古建筑调查中的一站。 ![]() 内容简介 1941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最令人震撼的是梁思成拍摄的从广汉西门外去成都的大道上,前后五座鱼贯相连、极为壮观的牌楼,牌坊上装饰精美的故事浮雕清晰可见。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较完整地公开了这批古建筑照片,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广汉一隅,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 通过《影子之城》,探讨中国城市布局,解读不同类别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主次关系,也勾勒出中国人与建筑的关系。 作者简介 ![]()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供职于《成都日报》副刊部,《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古城旧事》《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等专著,《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于201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0年300本”精品书。 序 林 洙 ![]() 嘉庆《汉州志》疆域水道图 1953年,我从重工业部调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在中国建筑史编纂小组任绘图员。编纂小组的主任是梁思成先生,其他有刘致平、莫宗江等建筑学家及一些年轻人。但是没多久,建筑部成立建筑科学研究院,把编纂小组的大部分成员调到研究院去了,只有莫宗江跟我留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也在调整机构,我被调入系资料室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刚成立的资料室一无所有,但它却接收了营造学社抗战以前的全部成果,其中有上千本原始测绘稿,数百张绘制完成的古建筑图稿,数万张照片与底片。我对这个资料室和这个工作真是太喜爱了,整天埋头在整理和熟悉这些资料上。 当然,刚开始我的注意力多停留在北平、正定、应县、蓟县、易县、太原等地的古建筑上。一天,在整理营造学社旧物时,我偶然发现一只落满灰尘的蓝布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放着560张照片、底片,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四川广汉。 1941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几乎留下了全套影像资料。这个西南小城地处成都以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那肃穆的文庙、高耸的奎星阁、华丽的会馆、热闹的祠庙、清净的寺院,以及数不胜数的宗祠与民居,给梁思成、刘致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是营造学社第二次来到广汉。他们首次到广汉,是1939年的川康古建筑调查。8月27日,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一行从昆明出发,梁思成因左足中指擦破,感染炎症,9月9日才乘飞机到重庆与他们汇合。11月16日,梁思成一行沿川陕公路北上,调查了广汉、德阳、绵阳、梓潼、剑阁、昭化、广元,再顺嘉陵江而下到阆中、南部、蓬安、渠县、南充、蓬溪、遂宁、大足,由重庆回到昆明龙头村。川康古建筑调查行期近半年,他们往返于岷江、嘉陵江沿岸,川陕公路沿线,跑了大半个四川。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考察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过去的人们对川康古建筑调查知之甚少,但这次困难重重的考察,却将西南尘封的汉阙、崖墓、摩崖石刻、寺院、祠庙、塔刹重新展现在国人面前,大大充实了中国建筑史的内容。明年就是川康古建筑调查八十周年了,我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在整理广汉的资料时,我发现一个特点,广汉古建筑的宗祠比重极大,有的满条街都是,而且建筑质量极高,外表华丽,内部整洁、严肃。满墙都是祖先留下的祖训,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世。可惜1949年以后广汉的宗祠大多被拆除了。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梁先生,梁先生对我的问题也很感兴趣,他想了想,严肃地说:“对!这是广汉的一大特点,说明广汉人民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能促进整个宗族的团结。为什么广汉比周围的县都发达、繁荣,原因就在于此。” 后来,我还找到了梁思成先生撰写的广汉古建筑手稿,有《开元寺铁鼎》《龙居寺》《龙兴寺罗汉堂》《金轮寺碑亭》《张氏庭园》《乡间民居》《文庙棂星门》《广东会馆》《石牌坊》诸多篇章。 2017年冬天,作家萧易来拜访我,他花了几年的时间,系统地整理了营造学社在广汉拍摄的560张照片。萧易对照地方志,梳理古建筑的历史、沿革;走访街头巷尾,与老人聊天,复原建筑布局、挖掘记忆。萧易将平面的、零散的照片,组成一座座立体的建筑;又将立体的建筑,组合成一座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城市。 当年营造学社在中国匆匆走过许多城市,囿于精力、经费,往往拍摄的是当地最精美、最古老的建筑。而在广汉,梁思成、刘致平先生却几乎拍下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古建筑,文庙、文昌宫、字库塔、广东会馆、陕西会馆、四川会馆、开元寺、龙居寺、关岳庙、城隍庙、娘娘庙、溪南祠、益兰祠、钟鼓楼、慈恩桥......广汉的古建筑,涵盖 了会馆、宗祠、寺院、民居、桥梁、牌坊诸多类别,它们几乎是中国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几十年前,我们的城市还遍布各式各样的建筑,却在“破四旧”“文革”以及城市建设中接二连三地消失了,今天已很难在一座城市中看到成片的古建筑,感受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当然,我们了解古建筑,并不是思古怀旧,古建筑其实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比如文庙,代表着儒家文化与在城市的投影;比如宗祠,见证着一个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程。不同的建筑,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功能,对应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举、道德、宗族、同乡、信仰,等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通过广汉,我们能探讨中国城市布局,解读不同类别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主次关系,也勾勒出中国人与建筑的关系。就像萧易说的,梁思成、刘致平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影子之城”,每个中国人都该到这座神秘的城市中,走走,看看。 于北京学清苑 2018年4月 营造学社遗忘的560张照片 萧 易 ![]() 1941年的广汉街景,翘角飞檐的古建筑上建有钟楼,大街上熙来攘往,人山人海,挑着水桶的,怀里夹着布匹的,抽着水烟的,屋檐下扫地的,称东西的,摆龙门阵的,也有穿着军装的军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18日下午2点,两位头戴礼帽、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从西城门走进民国二十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他们是营造学社成员、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刘敦桢。午后的阳光驱散了成都平原冬日的阴冷,洒在重檐歇山顶的门楼上,斑驳的城墙上绘有“万众一心”四个美术字,背着长枪的士兵在城门前站岗,令人嗅到战争的气息。 此次广汉之行,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考察的一站。1939年8月27日,内迁昆明龙头村的营造学社开始了筹划已久的川康古建筑调查,来广汉前,梁思成一行已走过都江堰、雅安、芦山、乐山、夹江、新都等地,沿途考察了大量古建筑、崖墓、汉阙、石窟,这也是营造学社最后一次长途考察。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2月,是以保护和研究古建筑为宗旨的民间学术团体,云集了诸如梁思成、刘敦桢等著名学者,他们的走访与调查,将尘封的中国古建筑重新纳入国人视野。 在丽芳旅馆下榻后,梁思成即去县政府拜访县长孙完先。县政府地处雒城中心,民国元年(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中国各地衙门纷纷改旗易帜。广汉县政府昔日也是州衙,衙门内曾有一座木质牌坊,檐下字牌刻着十六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宋太宗训诫官吏的话语,梁思成来时,戒石铭已换成“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了。 孙县长派遣王俊之做向导,陪同梁思成一行考察了文庙、开元寺、张氏庭园。傍晚6点,广汉上空响起警报声,一小时后才解除。第二天上午,梁思成匆匆离开广汉,他或许不会想到,自己与眼前的这座城市,日后还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龙头村的宁静生活并未持续太久。1940年秋,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昆明也不安全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决定内迁四川李庄,一向依赖史语所图书资料的营造学社不得不随之南迁,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同济大学、金陵大学等文教机构也陆续汇聚,傅斯年、李济、陶孟和、吴定良、董作宾、童第周等著名学者纷纷到来。李庄,这个长江畔的小镇成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 ![]() 广汉县卫生院 在颠沛流离的抗战岁月里,生活尚且不易,营造学社再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古建筑调查。内忧外患之际,广汉县抛来了橄榄枝,广汉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先生的故乡。1941年春夏之交,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倡议以新式体例重修县志,遂延请国立编译馆郑鹤声、康清先生来县,成立修志调查委员会,并找到营造学社,请他们拍摄一套完整的建筑影像资料。1992年出版的《广汉县志》对此事有详尽记载:(1941年)夏,戴季陶托国立编译馆编修《广汉县志》,先编写《广汉县调查报告》,组成5人调查团到县。7月,县府邀集各界91人,成立调查委员会,配合收集资料。 林徽因到李庄后肺病加剧,终日卧病在床,几个月前,弟弟林恒在成都空战中殉国,令她心力交瘁,无法再陪同梁思成到野外考察。梁思成带着刘致平,6月下旬抵达广汉。刘致平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1935年进入营造学社,任法式部助理。 那时候的广汉县,是成都平原典型的小城市,西南边高山矗立,东部低矮的丘陵连绵,中部则是大片肥沃的平原,清白江、鸭子河、石亭江自西北流入,带来了充沛的水源,也孕育了文明。广汉县下辖城守镇、三水镇,以及连山、松林、新兴、金轮、中心、兴隆等21个乡场,人口约27万。营造学社拍下了金轮场、新丰场的照片,金轮场中心是一条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两边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鳞次栉比,檐廊宽阔,百姓赶场就在檐廊下进行,客栈、茶馆、酒楼、油房、药铺、铁匠铺一家连着一家,偶尔有飞檐翼角伸出檐廊,那定是某个会馆、某处寺院的山门。 县治设在城守镇,镇中有座古城,唤作雒城。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或许对雒城不无印象,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刘备得了涪水关,与军师庞统兵分两路剑指雒城,刘璋麾下大将张任在城外落凤坡设伏,立功心切的庞统死于乱箭之下,一代凤雏英年早逝,不知令多少三国迷唏嘘感慨。 在漫长的朝代更迭中,雒城几经废立,梁思成眼前的雒城,修建于清乾隆年间。蜿蜒的护城河,围起一座四方形的城池,周长5千米的城墙有垛口3271个,设有东门朝阳、南门薰风、西门迎爽、北门承恩四道城门,东、南、西、北四条正街是古城主要通道,街上牌坊林立,商铺鳞次栉比,文庙、城隍庙是城市的中心建筑,开元寺、牛王庙、药王庙、文昌宫沿着城墙分布,而湖广会馆、四川会馆、广东会馆、溪南祠、透龙祠、黄氏祠等则隐藏在大街小巷中。 ![]() 广汉警察局借用的是亚圣祠,亚圣即孟子。警察局门口悬着诸多匾额,“四川省广汉县赈济会”“广汉县防护团团本部”“广汉县军警团联合稽查处”等等。 城里的公共建筑大多是清朝遗留下来的,县政府、卫生院、邮政局、警察局虽有洋气的名字,却也借用古建筑:县政府是清代衙署所在地,卫生院占据了某个不知名的祠堂,警察局则借用了亚圣祠;城外的乡镇中,还散落着数不胜数的寺院、宗祠、会馆、民居。梁思成、刘致平沉迷于龙居寺壁画的飘逸古朴,感慨城隍庙的沧桑变化,流连文庙棂星门的繁复细腻,体会葫芦茶社的五味杂陈,留下了一整套建筑物的照片,并进行详细测绘,这也是营造学社停留时间最长、拍摄建筑最多的县城。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几年前,央视编导胡劲草拍摄《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时,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查阅资料,偶然发现一个包裹,里面放着500多张黑白照片——这正是当年营造学社在广汉拍摄的全套照片,它们终于重见天日了。 营造学社成立第二年,梁思成出任法式部主任,从那时起,他的命运便与中国古建筑紧密相连。1932—1937年间,梁思成、林徽因走过蓟县、正定、宝坻、应县、大同、太原等地,完成了对137个县市、1823处古建筑的调查。在五台山,他们发现了唐代古刹佛光寺,回击了日本学者提出的中国已无宋代之前建筑的论断;南迁昆明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川康古建筑考察,足迹走过云南、四川的44个县市。 如果说梁思成匆匆走过170多个县市,完成了对古建筑的初步调查,勾勒出中国建筑史轮廓的话,在广汉短暂的宁静时光,则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一座城市的选址、布局,考察其历史、风俗,并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关系,让古老的建筑得以融入日新月异的城市中。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城市面目全非,梁思成曾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文中痛惜地写道:“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毁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那时的古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小城广汉或许已是为数不多的标本了。 ![]() 新丰场街道,两侧的前廊伸出屋檐,形成一条宽阔的檐廊,起伏有致的风火墙,翘角飞檐的门楼。 可惜造化弄人,县志尚未编成,国立编译馆就迁回南京,营造学社的工作也被迫中止。林洙说,梁思成晚年常跟她说起广汉,眉飞色舞地讲起那些古建筑,也许在他心目中,当中国城市已陆续改变之时,在遥远的西南还有这样一座城市,雕龙画凤,兽脊螭檐。 梁思成再未回到广汉,他或许没有想到,经历了民国的变革,加上随后的“破四旧”与“文革”,广汉的古建筑最终也走向消亡:城内外的52座牌坊,20世纪50年代被拆解填了地基,抑或是修猪圈,无一幸免;龙兴寺罗汉堂被拆毁,石头、木料用来修建影剧场,五百罗汉没了栖身的场所,生出青苔,爬上杂草,眉目日渐模糊。当年营造学社拍摄的70余处古建筑,如今只有文庙、龙居寺、溪南祠、益兰祠、四川会馆等留存下来,不知道梁思成先生若泉下有知,该是何等扼腕? 广汉一隅,又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钟鼓楼晨钟暮鼓准时响起,见证岁月流逝;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500余张照片,再现了中国古建筑之美,以及它们与城市、百姓的关系。与其说营造学社拍下了广汉,倒不如说留下了中国城市的影子,以及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威仪、文脉、信仰、道德、亲情,那是古老的中国留在建筑中的烙印。 ![]() 江西会馆附近的街道,屋檐下,几个中年女子正在做手工,道路尽头的牌坊,就是江西会馆的牌坊式山门。 目 录 营造学社遗忘的560张照片 / 001 城池:城市的故事 雒城 / 019 衙署(县政府) / 026 文庙:儒家的殿堂 文庙 / 043 文昌宫 / 061 奎星阁 / 067 字库塔 / 076 湔江书院 / 082 会馆:移民的原乡 广东会馆 / 110 湖广会馆 / 126 黄州会馆 / 138 陕西会馆 / 150 江西会馆 / 165 四川会馆 / 171 三水镇会馆 / 182 民居:众生的住所 张氏庭园 / 216 商铺与民居 / 231 宗祠:家族的记忆 益兰祠 / 255 溪南祠 / 266 透龙祠 / 280 陈氏祠 / 287 黄氏祠 / 293 李吴氏祠 / 301 王氏祠 / 307 牌坊:道德的高地 石牌坊 / 324 桥梁:善良的回响 慈恩桥 / 346 众成桥 / 353 祠庙:众神的国度 城隍庙 / 371 关岳庙 / 389 东岳庙 / 401 娘娘庙 / 408 土地庙 / 416 寺院:佛陀的梵音 龙居寺 / 436 龙兴寺 / 450 金轮寺 / 463 开元寺 / 470 书 影 ![]() ![]() ![]() ![]() 影子之城 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萧 易 著 梁思成 刘致平 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ISBN 9787559808561 定价 128.00元 转自:美术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