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文史】独家专稿​——辽上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解码草原都城的文明基因:一座城址如何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5-05-14 发布于内蒙古

辽上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解码草原都城的文明基因  

一座城址如何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文·李富


草原深处的文明密码 


9436d3ddd353c1da1209abf67ae802b0_.jpg

          2021年10月18日,在河南三门峡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一项重磅成果震撼揭晓: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与北京周口店、浙江良渚、四川三星堆等著名遗址一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座沉睡千年的草原都城,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明标识,成为解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实证。  


一、千年都城的考古密码  


5e0f45e8b12d06faf8eff5a1ec26092f_.jpg

63a9cab9aaae46ae613328f74648e762_.jpg

c810cc0320652a941f8c25a79a37cbdf_.jpg

bcf974b951b2c5fdbc8349bdd083b4c0_.jpg

586780ac6aaf4eedb3414a49fdc71760_.jpg

2c939b75c4fdeac19e6c3ba2bb3f0267_.jpg

c43641abecdd87653514ee878057358e_.jpg

1. 时空坐标中的文明地标  

    辽上京遗址位于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交汇处,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边缘。这里曾是契丹族崛起的核心区域,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此建"皇都",后改称上京,作为辽朝政治中心长达200余年。其平面呈"日"字形,由北部皇城与南部汉城组成,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2. 都城形制的创新典范  

    考古发现,辽上京的规划融合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智慧:皇城为契丹贵族聚居区,宫城呈"回"字形,中轴线明确,体现"皇权至上"的中原理念;汉城则是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居住区,分布着手工业作坊和商业街区,展现"因俗而治"的治理智慧。尤为独特的是,皇城东门与宫城东门形成的东向轴线,打破了中原都城"坐北朝南"的传统,印证了契丹族"朝日之俗"的文化特质。  

3. 建筑遗存的文明切片  

    历经十余年考古发掘,辽上京已揭示出开皇殿、天雄寺、西山坡佛寺等重要建筑基址。其中,西山坡佛寺遗址出土的辽金泥塑罗汉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皇城南门大街西侧的一号大型建筑基址,面阔九间,规模远超普通宫殿,推测为皇家祭祀场所,其辽金两代叠压的地层关系,为研究都城沿革提供了珍贵样本。  

1240e704082026d5b6d51e05d9ac83ed_.jpg

a30e371a4ac7c0d3ef0389aadc94eeda_.jpg

2020年7月14日拍摄的辽上京发掘现场。(李富摄)





二、文明交融的历史见证 

辽上京考古发掘现场航拍图。(李富摄)

1. 多民族共生的城市样本  

    辽上京的双城格局,本质上是"南北面官"制度的空间投射。皇城北部的宫城,居住着契丹皇室与贵族;南部汉城则生活着汉族、渤海族、回鹘族等多民族群体。考古发现,汉城遗址出土的北宋银锭、契丹银币、三彩瓷器等文物,印证了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而皇城孔庙、国子监的存在,则体现了契丹对儒家文化的主动吸纳。

2. 物质文化的多元碰撞  

    辽上京出土的文物呈现出鲜明的文化融合特征:  

    建筑构件:雕花柱础、兽面瓦当等兼具唐代风格与契丹特色;

     宗教艺术:佛教造像融合犍陀罗艺术与中原技法,契丹文碑刻与汉字铭文并存;  

     生活器具:辽三彩在唐三彩基础上创新,器型中既有游牧民族的皮囊壶,也有中原风格的执壶。 

3. 制度文明的承前启后  

    辽上京的"日"字形布局与"因俗而治"理念,深刻影响了金中都、元大都、清盛京城的规划。例如,金代皇城的"工"字形宫殿布局,元代大都的"前朝后市"设计,均可追溯至辽上京的制度创新。这种"草原都城模式",成为连接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重要纽带。  

2020年6月23日,在辽上京博物馆拍摄的辽上京出土的佛像 (李富摄)





三、学术价值与国际影响  

9ca238f4025f19c54edd7a560c47716b_.jpg

4236008494468c3de73770d223084368_.jpg

1dbe748621219ca382e4e0f1207dec7e_.jpg

9e05ac19d8f91371832187f5b9b29205_.jpg


1. 考古学的重大突破  

    自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辽上京开展系统性发掘:

    宫城定位:首次确认宫城位于皇城北部中央,面积约1平方公里,纠正了学界对辽上京布局的长期误判;  

    东向轴线:发现皇城东门安东门、宫城东门东华门及东西向道路,实证辽初"东向为尊"的礼制传统;  

    建筑技术:通过解剖建筑基址,揭示辽代"满堂红"夯土筑基、木骨泥墙等工艺,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空白。

2. 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  

    辽上京的考古成果引发国际学术界热议: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指出,辽上京的"南北分治"模式为研究欧亚草原帝国提供了新视角;  

     美国学者傅礼初(Joseph Fletcher)认为,辽上京的多元文化特征,是"早期全球化"的典型案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后评价,辽上京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和谐共生的杰出范例,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3. 文明研究的关键节点  

    辽上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因其在三大领域的突出贡献:  

   人类文明起源:实证北方草原地区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的演进;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展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度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为研究辽金时期民族交融提供核心物证。  

ec2d6ffb002095e15e7f8a6be9071b49_.jpg

2020年6月23日,在辽上京博物馆拍摄的辽上京出土的罗汉像 (李富摄)





四、保护传承与未来展望   

1. 从遗址到国家考古公园  

    2023年,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围封保护+数字化展示+生态修复"三位一体模式,遗址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本体保护:完成乾德门遗址保护展示、皇城城墙加固等工程,安装37个监控摄像头,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  

    价值阐释:辽上京博物馆运用MR、VR技术,复原宫城建筑群,观众可沉浸式体验辽代朝会场景;  

    环境整治:搬迁遗址周边78户居民,新增绿地22.7公顷,实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

2.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巴林左旗以辽上京为核心,打造"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推动文旅融合:  

    研学教育:与高校合作建立考古实习基地,年接待学生超10万人次;  

    文创开发:推出契丹银币复制品、辽三彩工艺品等特色商品,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国际交流:举办"辽上京文化论坛",吸引30余国学者参会,推动契丹学研究国际化。

3. 申遗之路的新征程  

    2013年,"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申遗文本已编制完成,计划2025年正式提交。若成功,辽上京将成为中国首个以游牧文明都城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2020年6月23日,在辽上京博物馆拍摄的辽上京出土的罗汉像 (李富摄)


以上图片均为李富先生提供


草原都城的当代回响 



          从契丹崛起的"龙兴之地"到解码文明的考古圣地,辽上京遗址的价值早已超越时空。它不仅是一座城址的废墟,更是一部鲜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当人们站在乾德门瓮城之上,俯瞰皇城遗址的断壁残垣,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澶渊之盟"后的和平繁荣,听到"因俗而治"的智慧回响。这座草原都城的重生,不仅守护着历史的根脉,更在新时代的文明对话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东方启示。  


作者简介



犁夫,本名李富,文学学士学位,作家、记者、评论家、剧作家、词作家、编导,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邀评论家,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我阅读草原》《父亲》《中国首部旱作农业诗典》《辽都往事》《大辽契丹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瓜川是故乡》等多部作品。

犁夫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十月》《散文》《草原》《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天池》《小小说选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台湾《台湾好报》美国《侨报》等海内外800多家媒体上发表作品,500多万字。   

2020年,犁夫被评为“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获得“蒙古马”全球征文一等奖,获得中国西部最佳美文奖。

2021年,犁夫的文艺评论被评为中国闪小说十大热点事件,摄影作品获得中国航展摄影大赛奖,获得“大美松山”全国摄影奖,散文诗获得建党百年征文一等奖。

2022年,犁夫获得深圳文艺评论奖。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