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古学的重大突破
自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辽上京开展系统性发掘:
宫城定位:首次确认宫城位于皇城北部中央,面积约1平方公里,纠正了学界对辽上京布局的长期误判;
东向轴线:发现皇城东门安东门、宫城东门东华门及东西向道路,实证辽初"东向为尊"的礼制传统;
建筑技术:通过解剖建筑基址,揭示辽代"满堂红"夯土筑基、木骨泥墙等工艺,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空白。
2. 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
辽上京的考古成果引发国际学术界热议: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指出,辽上京的"南北分治"模式为研究欧亚草原帝国提供了新视角;
美国学者傅礼初(Joseph Fletcher)认为,辽上京的多元文化特征,是"早期全球化"的典型案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后评价,辽上京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和谐共生的杰出范例,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3. 文明研究的关键节点
辽上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因其在三大领域的突出贡献:
人类文明起源:实证北方草原地区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的演进;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展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度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为研究辽金时期民族交融提供核心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