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酱酒人物志:那个自称『专家』的茅台网红,名叫陈毅华!

 山荣说酒 2025-05-15 发布于贵州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1250篇原创文章

《酱酒人物志》系列推出后,陆续有人向我毛遂自荐。

因为我不收费,所以我要求报名者,你只要『打动山荣就行!』

上一期《酱酒人物志》推送后,一位IP为辽宁的酒友留言说,『要给毅华写一个噻?』毅华?这厮我恰好认识,而且,有点熟!

『要得!』我答道。然后,就有了这篇关于那个自称『专家』的茅台员工——陈毅华的文字。

茅台镇的空气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酒糟味,也飘着金钱味。

但陈毅华的空气里,似乎总飘着一股火药味——几乎每次见面,我们两个中年男人,都能从茅台冰激凌吵到『茅台1935』,从酱香工艺吵到人生哲学。

有人说,成年人的友谊是『点到为止』,可陈毅华偏不。

16年前,那个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在学校就开了两场个人分享会。

那个暑假热心回家乡搞『三下乡』活动的痘痘青年,如今成了茅台体系内最矛盾的符号:

有人说他『爱出风头』,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连集团董事长都曾被他@过工作建议。

但偏偏,这厮自称『茅台专家』,还总把『战略』『美学』这些词挂在嘴上。

在酱香酒行业,自称『专家』的人何其多?但陈毅华究竟是真金还是镀金?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你继续往下看,且听我慢慢道来!

1.我眼中的陈毅华:茅台体制内的『野生思想家』

2012年,陈毅华在格林豪泰、韵达快递厮混了两年后,终究架不住家人的催促,回到仁怀考进茅台,成为一名酿酒工人。

2015年,这厮到政府大楼找我吹牛。吹着吹着,就吹出了『苹果读书会』。

然后,他拉着我去茶楼,讨论《乌合之众》里的群体心理学:『茅台消费者不是韭菜,是信仰共同体!』

这种『不务正业』的劲头,贯穿了他的茅台生涯:

在制酒车间铲酒糟,他能从酒糟堆子的弧度,联想到『酱香美学』;

他参与筹建茅台电商公司,执笔筹备方案,把第三方承担的茅台酒文案、品宣工作也干了,至今仍以『撰写了多篇10万+文章』为能事;

茅台在央视播出那句『贵州茅台酒,见证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广告之前,他就跟我说,茅台要『见证人生重要时刻』;

更荒诞的是,他在基层班组工作时就热衷『建言献策』,为此在OA公开@董事长、总经理……当合理化建议不起作用时,他就提出『关于合理化建议的合理化建议』。

2016年,他以普通员工身份列席公司办公会,汇报『工匠精神制度化』方案。再后来茅台推出『首席工匠』,他坚持认为这里面有他的『绵薄之力』。

陈毅华的『专家』人设像极了酱香酒——有人嫌他『呛辣刺鼻』,也有人觉得他『醇厚带劲』。但不可否认,他总能在茅台宏大的叙事里抠出细小的裂缝,塞进自己的『私货』:

比如,茅台放弃『国酒』商标之前,他明确警示『国酒』将被解构的风险。理由是『茅台需要的是人格化,不是神化……』

2.他人眼中的陈毅华:一个行走的『茅台悖论』

问茅台员工对陈毅华的印象,答案出奇一致:

『哦,那个爱写文章的!』

再追问,便讳莫如深。

他的简历,确实像一场行为艺术——免试入职格林豪泰副总裁助理,到担任韵达快递董事长高级助理,他加班到深夜,憧憬着30成为最年轻的职业经理人;

从上海写字楼回到茅台酒厂铲酒糟,他声称『市场营销的终极战场在生产一线』;

在茅台济南直营店时,他给顾客讲一个半小时的酱香酒品鉴。累计近200场,一天到晚声音嘶哑。据此,他声称自己是『茅台酒品质表达艺术首创者』!

更魔幻的是,他筹办『茅台读书会』曾发生过这样的场景:

同事们不买账,他去办公楼扫楼,用营销『陌生拜访』的方式拜访自己的同事;某次活动仅三人到场,仅有三名读书会组织者到场,他仍激情演讲:

『读书就像蒸煮高粱,每一轮发酵都是思想的裂变!』

外界给他贴的标签越多,他越像茅台体制内的『游侠』——既不是传统派推崇的『工匠』,也不是营销派追捧的『操盘手』。

但是,那句『见证人生重要时刻』的广告语,算不算另一种『懂』?

面对网络对茅台股市的诋毁,他对茅台『不疾而速』的解读,被多家媒体转载,算不算懂?

面对网红对茅台品牌的诋毁,他对茅台『神化是要破灭的,不灭的是神话』的解读,算不算是另一种『内行』?

他曾经的同事告诉我说,陈毅华就是一个行走的『茅台悖论』。

3.陈毅华眼中的自己:『未被驯化的茅台物种』

我问陈毅华:『你说自己是专家,凭啥?』

他掏出手机展示『证据』:

2018年8月,茅台官网宣布放弃『国酒茅台』商标注册。在此之前,他就在坚持茅台不该再提什么『国酒』,不要广告塑造品牌,而要行为塑造品牌。

——但我知道,也是在这一年,青花郎提出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陈毅华站在『自然视角』,撰文支持青花郎,呼吁『协同打造赤水河酱香产区』!

我说他想做『茅台网红』,他反驳说,他不是网红,他是专家,起码是行家,是『顾问式员工』。

『他们觉得我奇葩,很正常,茅台历史上可能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员工了。』他解释道,『也许你不认同,但我的创新实践不可忽视,也许你不采纳,但我的献言献策不可忽视!』

这话让人想起茅台电商公司的命运——他曾参与搭建的线上平台,最终因渠道乱象被叫停。如今他轻描淡写:

『电商不是卖货,是卖体验卖文化。他们搞错了!』

当同行忙着用『12987工艺』『5年窖藏』讲故事时,他偏要谈『酱香美学』;

当全行业陷入涨价狂欢时,他警告『小品牌必须具备性价比』;

当茅台冰激凌引爆全网,他反复建议:『茅台酒冰激凌命名更妥,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他强烈反对茅台品牌泛化,当茅台1935命名难以扭转的时候,他哀叹着建议至少宣传文案改为『茅台酱香1935』。

陈毅华眼中的自己,『未被驯化的茅台物种』这个说法,他或许更认同。

山荣说酒:

人生最珍贵的,在于守好『少年气』。

陈毅华,是一个到了40岁仍然葆有『少年气』的人。在茅台4万名员工中,有勇气说,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人。

对于现状,陈毅华依旧语言『躁动』。对于未来,他声称不需要回避,更不能冷漠,他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茅台人。

偶尔我们见上一面,彼此依旧争吵不休。我唯一能确认的是,无论他嘴上说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热爱茅台,拥护酱香。

多数成功者、所有行业颠覆者,都是『偏执狂』。陈毅华未必成功,也未必想过要颠覆谁,他的存在,至少证明茅台这个万亿帝国里还有另一种可能:

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流水线旁的观察者;

不是宏大叙事的复读机,而是细微体验的翻译官;

不是体制化的囚徒,而是戴着镣铐的舞者。

作为211大学的毕业生,当有人嘲笑他『40岁还是基层员工』时,别忘了:

茅台镇上千家酒厂,敢公开自称『专家』的人很多,但敢对董事长说『我不同意』的人,像陈毅华这样的人,不多。

这或许才是酱香酒行业最荒诞的隐喻:

我们追捧『工匠精神』,却容不下一个较真的工匠;

我们高喊『创新突破』,却听不懂一句刺耳的谏言。

陈毅华是不是真专家?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多数人都活成标准答案时,这个行业的问题,才会真正无解。

《酱酒人物志》邀请函

各位酱酒同仁,当你居然读到了这里时,可曾想过——这杯中的日月乾坤,不该只照亮自家的窖池?

我是周山荣,一个想用文字为仁怀产区酱香立传的『守门人』。此刻,我正式向赤水河酱酒产区发出『英雄帖』:

无论你是坚守传统的工匠『刘成们』,还是试图创新的『王堃们』,只要你的故事里飘着酱香,我的笔就在这里等候。

特别征集:

1)三代以上的酿酒世家;

2)有创新、突围经历的少壮派;

3)深度思考,有自己想法活法干法的酱酒从业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