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就是一切,它存在,或曾在,或将在。” 物理学家卡尔·萨根说出的这句话就是伊壁鸠鲁哲学的认识论版本。他们都是唯物论者和机械论者,或多或少将世界看作一个机械过程,以此区别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这样的将世界作为一个朝向目的进程之存在的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这个原子不是现代物理学意义上、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它是最基础层次上的存在,不可分,不变化,除非和位置有关。除原子以外的所有物体,其内部都没有虚空,“就他们本性而言倾向于在一些时候生成,而在另一些时候脱离存在。我们所知的世界上的物体没有永恒存在的。像灵魂这样的物体,也不会永恒”。 伊壁鸠鲁并不坚持如德谟克利特那样将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在本体论上还原为原子,他是解释论上的还原论者,这可以看作尼采视角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预演。不过伊壁鸠鲁的重点是首先反怀疑论。“对任何形式的怀疑论的拒绝从他的伦理观点看来是根本的,从内在烦恼中获取宁静和自由的观点是关键的。⋯⋯伊壁鸠鲁认为精神的纯粹安宁需要认真对待确定的知识。如果没有关于何为对错的判断,灵魂肯定不得安宁。他说,伦理努力的目的是不受干扰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证明知识是可能的。” 伊壁鸠鲁的认识论是经验论的,经验是最后的法庭(就像康德所坚持的那样),感觉具有确定性。如果说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弯了,那不是感觉出错,错的是判断。他强烈地坚持灵魂的自然本性,“灵魂不能避免死亡,所以死亡不足以畏惧。”卢克莱修总结道:“因此,对于我们,死不算是一回事”,因为在死后就没有“我们”来承受好和坏了。基督教的灵魂学说被他们认为对人类生活构成了骚扰,因为一旦持有灵魂在死后将继续存在的思想和信念,我们面对现世生活的严肃性好像就被降低了。 “伊壁鸠鲁的认识论至少部分地肇因于他关于什么构成最好生活的观点。好生活最突出的特征是,不存在扰乱思想和扰乱信念之物。即使在他承认对一个现象的解释有多个时,就像关于雷鸣的解释似的,他仍然急切地坚持正在导致的不确定不需要被扰乱。而且,感觉和知识的清晰场景,提供了足以控制灵魂扰乱的那种确定性。” ![]() ![]() 看上去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和亚里士多德正好相反,后者认为德性才能带来幸福。但如果我们将快乐和善当作硬币的两面,它们就同时获得了解脱并得以被理解。正如“道德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自由是道德的存在理由”,我们也可以分别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理解快乐与善:为什么会有快乐?因为有一个本体的善作为生命的基质在背后发生作用。为什么会有善?因为一个人表现出了伊壁鸠鲁式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感觉让我们认识到善一定是存在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判断一切善”。或许可以这样说:二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出发点的不同,而无论哪一个都与我们所以为的享乐主义相去甚远。 我们行动的目的,在伊壁鸠鲁看来,都是为了避免“不幸和惊骇”。“在这种语境下似乎所有行动的目标不是某种积极的感觉状态,而是干扰的不存在。⋯⋯幸福生活的目标是'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也就是这些忧伤和恐惧都不存在的状态。”似乎与伯林关于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区分类似,伊壁鸠鲁也有两个意义上的快乐,他推崇的是前者,但也不完全排斥后者。 伊壁鸠鲁提供的是一种“规范的享乐主义”,重点是“规范”而非“享乐”,正如康德有关自由的类比,伊壁鸠鲁提供的享乐是:如果你想要享乐,请务必带上我提供的脚镣,并且记住,这是你自愿的。“规范”指向“享乐”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享乐”是受到约束的。第二,“享乐”是最终目的。第二点尤其反对亚里士多德那种根据理性动机来行动的观念,伊壁鸠鲁说:“当没有提供任何快乐时,我鄙斥美好和那些完全敬仰美好的人。”如果有人凭着对美好的崇敬而不是快乐为动机去做道德之事,除非对美好的崇敬同时产生快乐,否则就没有意义。 ![]() ![]() 将快乐视为最高的善会遇到“幼儿难题”。人们会说幼儿的快乐是单纯的,“婴儿或者更大些的儿童把快乐或其他任何东西当成最高的善去追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康德也遇到过类似难题,当他说人具有一种先验的统觉的自我意识之时,反对者会举出儿童的例子,“难道刚出生的婴儿也有这种意识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在同等意义上要求我们区分“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哲学追求一种具备普遍必然性的论证和结论,它一定首先是逻辑的;时间顺序代表经验世界的偶然性,根据这种顺序得出的结论也不具备必然性。“快乐是最高的善”同“人的先验自我意识”一样,如果从逻辑在先的角度,就不存在所谓的“幼儿难题”。伊壁鸠鲁的辩护似乎要缓和一些,他不认为儿童能够寻求最高的善,计算需要成熟的成人理性。 与快乐有关的观点潜藏着伊壁鸠鲁别有用心的深意,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不怀好意。这就像我们向一个路人问路,指望得到到达某地的指点,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说一定是向着东方一直走下去,没错的;可是路人偏偏一本正经、斩钉截铁地说要朝西走。我们陷入了困惑,路人扬长而去。伊壁鸠鲁就是那个若即若离的路人,他知道我们喜欢享乐,所以饱含深情、又言不尽意地建议、劝导、告诫道: “要享乐!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 评价:4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对本稿件的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6071432@qq.com。) ![]() 微信号|琴弦在雾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