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写诗词丨从云裳花容到瑶台仙影,李白最浪漫的神来之笔,《清平调其一》千年流芳的绝世诗章一探李白笔下的盛唐美学密码

 怀旧htw8nb7sti 2025-05-15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其一》赏析

图片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其一》,以其精妙绝伦的笔触、浪漫瑰丽的想象,成为唐诗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诗的开篇“云想衣裳花想容”,便以奇特的联想与比喻,将杨贵妃的美推向了极致。此句可作双向解读,既可见云之飘逸绚烂,联想到贵妃华艳的衣裳;见牡丹之娇艳,联想到贵妃艳丽的容貌。

又可理解为贵妃的衣裳如云彩般轻盈缥缈,容颜似花儿般娇美动人。无论是哪种解读,李白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生动地勾勒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与倾世容颜 ,短短七字,花团锦簇之感扑面而来,让人如见贵妃华服丽容,熠熠生辉。

“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渲染贵妃之美。春风轻拂栏杆,娇艳的牡丹花上沾满晶莹的露珠,更显得色泽艳丽。这一句,表面写花,实则写人。春风,既指自然春风,描绘出春日的和煦美好,又暗示贵妃正沐浴在君王的恩宠之中,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露华浓”则形象地刻画出贵妃肌肤的细腻润泽,犹如带露的牡丹般娇艳欲滴,将贵妃的娇态与受宠后的骄矜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李白在此句中,兼用比喻、夸张与拟人手法,将贵妃的美放大,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明艳照人的魅力。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的想象陡然升华,将贵妃比作仙子。群玉山、瑶台,皆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在诗人看来,如此超凡脱俗的美貌,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的飘飘仙子,就一定是瑶台殿前月光下相逢的神女。

玉山、瑶台、月色,这些素淡的意象,映衬着贵妃的花容人面,更增添了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让贵妃之美仿佛超脱尘世,达到了仙境般的境界。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遂奉旨写下这三首《清平调》。

此诗虽为应制之作,却毫无谄媚低俗之气,反而以清新自然、空灵飘逸的语言,将杨贵妃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家富贵、恩宠的赞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整首诗中,李白用云、花、风、露、玉山、瑶台、月色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意境,不着痕迹地将杨贵妃的美貌与仙子相媲美,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读此诗,如见贵妃之美,如沐春风,如临仙境,让人沉浸在李白所营造的浪漫诗境中,感受着大唐盛世的风华绝代与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