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传》卷五5.7百花洲畔万卷楼

 朱长孝原创书馆 2025-05-15 发布于山东

第五卷:明清风雅染济南

5.7百花洲畔万卷楼

在古诗领域,吟山颂水的作品,诗遍天下。到了明朝中期,诞生了一个济南诗派。虽不是独写济南,但是曾经横扫文坛,改变了明清诗歌文化的发展方向,延续了百年之久。

济南成为文学城市,从北海太守李邕北渚亭宴请杜甫、高适那顿饭,从此诗词画意,文风浓郁。到了北宋,曾巩进一步规划改造,完善了济南的名胜佳境,从此名士不断,美谈长留。苏轼、苏辙、李清照、辛弃疾、晁补之等,为济南广布名篇。

到了元代,杜仁杰、元好问、刘敏中、赵孟頫、张养浩等词曲大家,写遍鹊华秋色,延续了济南文学城市浓厚人文底蕴。

济南诗派又称“历下诗派”明末清初的大文人王士祯曾为边贡的《华泉先生集选》做序时写道:

不侯自束发受书,颇留意乡国文献以为吾济南诗派

从此之后,这位叫做边贡的文人就成为济南诗派的开山鼻祖,也是济南百花洲影响力最大的一位文人。边贡,字廷实,公元1476生于济南历城。从小诗文出色,饶有天资。《明史.边贡传》记载:

贡年二十举于乡,第弘治九年进士。

二十岁那年就在历城中举,在1476年也就是中举当年就考上了进士。

因为年轻有朝气,朝廷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关注,安排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兵科给事中。初入仕途的几年里,幸好明孝宗朱佑樘修生养息,天下太平。

在兵部的几年中,没有战事,就少了很多公事,边贡最初几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九思、康海、王廷相六人结为挚友,切磋诗词,成为了明朝文坛赫赫有名的前七子”。

前七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凭借几个人诗词才艺,发起了文学复古运动,成为了明朝中期的一次文学革新,他们的诗词风格碾压了当时的主流文体“台阁体”诗词,被此后数年的文人、学子争相效仿,这就是济南诗派的前身雏形。

台阁体诗词最大的问题是,诗风都是应制题赠,应酬一味歌功颂德写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既不接地气,也不识人间烟火。边贡的诗词中,与台阁体反差最大的作品是《蝎伤吾足诗以写怀》:

足蝎常怀子美愁,下堂今抱子春忧。浮生祸福深难料,卒岁行藏可待谋。

香抱水荷花自晚,响回风叶树先秋。不眠起坐还中夜,却傍银河望女牛。

脚被蝎子蜇伤,也能写成风雅小品,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文坛前七子的的典雅诗词生活,随着明孝宗驾崩,明武宗朱厚照继承皇位,朝中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朱厚照是个不务正业的绝世玩家,人生是个大舞台,怎么高兴怎么来。正逢塞北鞑靼部小王子进犯,朱厚照传旨太监苗逵保国公朱晖等人迎战。《明史·朱晖传》记载

参将陈雄击斩八十余级,还所掠人口二千七百有奇。晖等奏捷,列有功将士二万余人

意思是陈雄带兵一共斩杀了八十个敌兵,救回来被掳走边民两千七百口,但是报功的时候,朱晖竟然列了两万人的功劳簿。

这事本来被兵部发觉了,但是监军太监苗逵从中作梗,硬是通过了这次报功。边贡作为兵部官员,毫不留情的揭发了太监苗逵保国公朱晖等人虚报军功的问题。

边贡锋芒毕露,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捅出窟窿没法补。得罪的不是明武宗,也不是保国公朱晖,而是太监集团。

 
 

“前七子”除了革新了文坛诗风,就是反对阉党当权,力主政治革新,中兴大明。这想法很简单,终究没能斗过阉党。边贡的大胆参劾,秉笔直书,导致了边贡外放,从此再也没能在京师为官。

出任荆州知府之后,边贡才明白阉党乱政,朝中弄权一点,下面祸害一片。在知府任上,他对民间疾苦,水深火热,深有感触。看到纤夫拖官船,体察纤夫的苦,写下一首《牵夫谣》:

上水逆风牵百丈,官舸真同上天上。后笞前咤舆皂狞,努力揽牵谁敢放。

人喜牵夫歌牵歌,不知此中哀怨多。何日黄流变黄土,牵夫得免奔波苦。

又看到当地征用民夫,修筑桥梁,做着重体力劳动,却只给很少的工钱,饱受盘剥,又写下了一篇筑桥怨》:

桥之筑,人痛哭。桥之崩,人不行。不行犹自可,痛哭悲杀我。

虬须环卫蟒服尊,谁其坐者鱼朝恩。砖厂供砖石窝石,役夫一丁钱七百。

五州十县走登登,前后两年方告毕。沙河桥,千岁牢。渴杀道上人,旱杀田中苗。

愿天不雨水勿高,马蹄踏踏桥土裂,中有役夫膏与血。

在历任陕西、河南提学副使之后边贡的母亲去世,只能丁忧罢官回到家乡济南,路过北渚故地,写下了了过北渚庄二首 其二

渚老有高趣,未衰先弃官。心犹壮夫勇,身且布衣寒。

雪里中宵坐,灯前细字看。不知东海上,何日起垂竿。

其实从最后一句就能看出,边贡已经对仕途失望,盼着有朝一日尽早退休,过上钓鱼养闲的生活。

到了嘉靖皇帝即位,朝廷再度征召边贡回朝任职,这次边贡充满希望,毕竟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君主新气象,而且边贡与嘉靖皇帝有着共同的爱好,都信奉道教,边贡的道号就叫做华泉子。因为边贡在济南的故居就在华泉附近。

 
 

这次任职是在南京,待遇不低,但是无所作为。明朝自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京的官僚体制得到了保留,也设有六部尚书,但是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实际政事。边贡在七年之间,五升迁,一直做到南京户部尚书。

尸位白吃闲饭,终于再度让边贡失望,最终边贡恳请致仕还乡,辞职回家。刚开始朝廷没批准,无所事事的边贡便饮酒作乐。最终被都御史劾,罢免回乡边贡再度返乡,写下了解印后病中书怀二首留别南都诸同游 其二

一别齐川路,两年今始归。久知麋鹿侣,遥待薜萝衣。

洞古龙还在,林深鸟不飞。入山城市隔,从此迹应稀。

    回到济南之后,边贡如愿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写下诸多泉城山水名篇,写尽了从政的违心和无奈。在十月六日游千佛山寺写道:

亭午登山寺,淹留夕未归。凉风起高树,落叶满僧衣。

城郭寒烟聚,楼台暮景微。京华十年客,愁绝赏心违。

边贡一生好学,家藏书帖万卷,晚年准备与诗书共度余生,为此边贡专门在济南百花洲南畔修建了一座楼阁,用于藏书这座藏书楼取名万卷楼。相传楼分三层,藏书八千卷,名冠于世。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万卷楼起火,楼阁与藏书扑救不及,付之一炬,化为灰烬。痛心疾首的边贡一病不起,在公元1532年去世57岁

    清代诗人任宏远曾游历大明湖,在百花洲畔寻到万卷楼旧址,虽已时过境迁,但是缅怀前尘往事,还是写下一篇《万卷楼》:

水云漠漠少人游,更有谁知万卷楼满壁图书随劫火,百年遗像拜风流。

斜风细雨侵荒苑,剩水残山锁故丘。回首当年吟眺处,古槐蝉噪一林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