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177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自从上个世纪初被发现之后,大众便将注意力放在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尤其是频繁出现的神人,与造形奇特的神树。 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在其掩映之下的特色玉器。事实上,恰恰由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过于古怪,所以很难从中分析出,该文明与周边文明的关系。 反而是通过当地出土的玉琮,专家们找到了其与良渚文化传承的蛛丝马迹。以及三星堆出土的有领玉璧,似乎仍尚且残存着,龙山文化的血脉。 当然,最具代表性的三星堆玉器,还当属是玉牙璋。其体积巨大,形态威猛霸气,既有同时代的商代风格,又能从中看到石峁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影子。 所以,据此学界才普遍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是早期长江中下游的良渚与石家河先民,为了躲避大洪水,溯江而上,与当地的宝墩文化相融合。 同时,又吸收了早先的齐家文化、石峁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产物,这才逐步形成了一套自我的文化体系。而此前比较令专家们困惑的,还是地理上较为封闭的四川盆地,其玉石原料的来源问题。 要知道,在三星堆以前的各个新石器文明之中,玉石大多来自于就地取采。而与之年代相近的商代,也仅是在中晚期之后,才开始普遍使用来自于南疆的狭义和田玉罢了。 据此,我们才在三星堆遗址附近的鸭子河里,找到了与之质地匹配的玉石衍生矿。而追溯其源头,该河道是沱江的支流,这种玉石也就成了“沱江玉”的分支。 更进一步,我们则会找到汶川地区的广义和田玉山料。其颜色多黄绿斑驳,质地相对单薄,多杂质钙化现象,这也符合三星堆玉器的特征。 而时至今日,这种玉石被河水冲击成的鹅卵石,形似和田子玉,仍旧被当地人称作“沱江玉”或“大千玉”,为本地人所喜爱。 如果你也认同“参玉”这种,不以销售和田玉牟利为目的, 希望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下一小块净土的作法, 欢迎您通过点赞分享,来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