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賦》 夏侯湛 伊朱明之季節兮,暑醺赫(沉醉)以盛興。(正当夏季炎热的季节,暑气炽盛正在兴盛之时。伊朱明:夏季。朱明,夏天的别称。出自《楚辞·离骚》)扶桑煒以楊燎兮,雷火曄以南升。(扶桑燃烧得如同火炬一样明亮,雷火也在南方升起。)大明黯其潛曜兮,天地鬱(郁)以同蒸。(太阳暗淡隐藏光辉啊,天地间闷热如蒸煮。暴雨欲来。)制丹霆之焰焰兮,奮迅雷之崇崇。馳壯音於天上兮,激駿響於地中。徒觀其霰雹之所搖鑿,火石之所燒爍,雲雨之所澆沃,流潦之所淹濯。當沖則摧破,遇披則殲jiān溺。山陵為之崩蕩,群生為之震辟。是以大聖變於烈風,小雅肅於天高。(即使圣人也会在猛烈的风中改变态度,即使小人物也会在高高的天空下保持严肃。)嗟乾坤之神祇兮,信靈威之誕昭。(感叹天地间的神明啊,确信神灵的威力广大显著。)故先王制刑,擬雷霆於征伐。恢文德以經化兮,耀武義以崇烈。苟不合於大象兮,焉濟道以成哲。(如果不符合事物的本质规律,那么怎么能成就智慧和哲学呢?“大象”在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道”和“哲”则代表了智慧和哲学。)(《初學記》一) 雷赋 三国 李秉(颙) 伊青阳之肇化兮,陶万殊于天壤。(当温暖的阳光开始普照大地,万物因此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伊”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青阳”指的是春天。)结郁蒸以成雷兮,鼓訇棱(hōngléng:见“訇輘”:亦作“訇稜”。象声词。形容车声、雷声、炮声等巨响。)之逸响。应万风以相薄,包群动而为长。乘云气之郁蓊兮,舒电光之炯晃。惊蛰于始作兮,惧远迩之异象。尔其发也,则腾跃喷薄,砰磕隐天。起伟霆于霄际,催劲木于岩巅。驱宏威之迅烈,若崩岳之阗阗。斯寔阳台之变化,固大壮之宗源也。若乃骇气奔激,震响交搏,𣸣沦隐辚,崩腾磊落,来无辙迹,去无阡陌。君子恐惧而修省,圣人因象以制作。审其体势,观其曲折。轻如伐鼓,轰若走辙。嶪犹地倾,繣似天裂。(高峻像大地倾斜一样,破裂声像天空裂开一样。嶪,异体字: 嶫,yè1.〔岌~〕又作“嶪岌”,高峻,如“状巍峨以岌~。” 2.形容声响巨大。繣huà1.系结东西的带子 2.乖戾。 3.破裂声。)比五音而无当,校众响而称杰。于是上穆下明,顺天承法。戒刑狱以致亨,孰非善而可摄。正震体于东方,立不易之恒业。豫行师而景奋,解宥过而人协。(预谋行动并激励军队,宽恕过错并使人和谐。“景奋”意味着激励和振奋精神。)若夫洪细靡常,兴废难克。殷其山阳,劝义崇德。起五龙于河始,戕武乙于渭北。启周成之冲昧,罚展氏之凶慝。(兴起五龙于黄河之始,在渭河北岸杀害了商王武乙。开启周朝成就的蒙昧时期,惩罚展氏的凶恶邪恶。“五龙”黄河之五源;武乙是商朝的一位国王,或死于雷击;“冲昧”周朝初期的迷茫或未开化的状态。“展氏”指一个姓展的家族或族群。)虽通塞于万形,犹违虚而守盈。(即使在各种不同的境遇和形态中,仍然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充实和完善自己。)肆大夏而有烈,奋严冬而弗经。保恬静以处顺,乃上善以屏营。夫有往而为闳,若太音之希声。 雷赋 张仲甫 粤若(“粤若”是汉语词语,是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稽古,太始之初,阴阳和而为炭,天地张而为炉。熔铸品类,陶汰清虚,名之四海,谓之八区。阴阳相荡,感成雷乎,号曰天地之鼓,事载河图之书。(隐约觉得是阴阳碰撞。)藏冰以时,则响出而不震;仲秋之月,必声隐而无馀。(按时储藏冰块,那么雷声就会适时出现却不至于引发地震;到了中秋时节,雷声就会变得沉闷而不明显。《传》曰:藏冰以时,则雷出不震;弃冰不用,则雷不发而震。)或震怒百里,雨润同沾,法威刑於牧宰,察丑恶於毫纤。或殷辚而鼓作,或灭没而韬潜,(有时像雷声殷辚般击鼓发作,有时又销声匿迹隐藏起来。这句话出自唐代张仲甫的《雷赋》,其中“殷辚”是象声词,形容雷声或车声,也可以形容事物繁盛的样子。)吼若天开,辟如地裂,(亦描述高山平湖)动静必以其时,喜怒於焉有节。是以樊重入室,王裒绕墓,终不苟於瑕疵,冀中平於朗寤。(因此樊重进入房间,王裒围绕坟墓,始终不草率对待细小的缺点,希望达到公正公平如同在明亮的地方醒悟一样。樊重,字君云,南阳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人。西汉末年历史人物,光武帝刘秀外公。王裒(?—311),字伟元,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东汉大司农郎中令王修之孙,司马王仪之子。西晋学者,因父亲被司马昭所杀,不臣西晋,三次征召七次辟举皆不就,隐居教授,擅长书法。因其至孝,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及其母亲,将其墓地以北的一座山丘命名为“慈母山”,将流经山下的河流称为“孝水河”,将其陵墓所在之地称为“慈埠”,即今山东省安丘市慈埠镇。)蛮夷於是胆慑,贤豪於是心惧,恶不戒而潜至,善乃全而焉措。无贵无贱,敬天之怒,五星不逆,六气合度。发阳和,启蛰户(春雷惊蛰),农事兴作,秋成斯睹。以日系时,有伦有序。欻xū焉而来,倏shū焉而去。鼓勇莫测其踪,安息莫知其所。搜获山川,洗涤寰宇。尔其为状也,则乃联鼓畀田岫,力士雄雄。(就像众多力士在田间山岭擂响战鼓,气势雄壮。)云飞电耀,起自震宫。其为声也,磊磊落落,砰砰訇訇。龙潜鱼跃,海涌山倾。星宿为之霾翳,日月为之昏暝。夫其赩xì赫震耀,纷纭煽作。临峻崖,投深壑,终不骋于雄豪,将劝善而惩恶。布云雨于潜龙,衔丹书于白雀。若乃王纲如绳,笼罗有情,是谓小人无礼,君子无刑。守容貌而无恒,岂耳目之不明。终冀贞廉于众口,法令未若于雷霆。(始终希望凭借正直廉洁来赢得大家的赞誉,但法律的威严却比不上雷霆般的威力。) 春雷赋【以符珍纪元天地作解为韵】 樊 珣 惟圣作乂,先天授人。惟天辅德,启圣无亲。故我皇齐七政,恊三辰,化孚大麓,道畅经纶。是以庆集天宝,祥开地珍。法威刑于震燿,效生植于阳春。鸿名既增,睿历伊始。(名声和成就既已显著提升,智慧和才能的展现才刚刚开始。"鸿"字有"大"的意思。)当涣汗(huànhàn涣汗: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指发号施令。 犹流布。 光亮鲜丽貌。)之初发,听春雷之肇起。(雷如春天来临的天令。)将克宣阳,罔忒时纪。(将要发扬光大美好的政教,没有过失,遵循正确的时令和法度。“将克”意为将要能够,“宣阳”指发扬光大美好的政教,“罔忒”表示没有过失,“时纪”指的是正确的时令和法度。)导达万萌,震惊百里。南山望远,乘雨气而方来;长门听深,象车声而未已。(南山远远望去,随着雨势渐大而显得更加雄伟;长门宫内静听深远,仿佛车马的声音未曾停歇)若降在下,如飞在天。郁重电而虺虺,殷高栋以阗阗。作解群物,扬灵上玄。(解除万物的束缚,使它们自由生长,并向上提升精神力量到高远的境界。)启春和于蛰户,兆农庆于丰年。若乃势猛陵空,声雄出地。形未迁而必肃,政不戒而潜至。浑浑其象,含四气于一朝;虩xì虩其威,警千官于庶位。(气象混混沌沌,包含四种气候于一天之中;它的威力令人恐惧,足以告诫众多官员在其职位上尽职尽责。)及夫荟蔚云卷,烟埃稍廓,余云既稀,厉响不作。摅残怒于平野,转轻音于峻阁。来虽莫制,必先戒而后臻;去则何言,知劝善而惩恶。是故知圣人御气立极,居贞体元。(驾驭自然界的气机,确立稳固的准则,居住在正道之中,体会万物的根本原理。)灾攘rǎng不令,祉降攸繁。(灾害横行的时候,就会有福祉降临。)岂与夫震庙为凶,方知展氏之慝;(鲁僖公15年(公元前645年)雷击夷伯之庙,这是展氏的祖庙。夷伯,人名。魯國大夫。《公羊傳》以爲是魯國公室季氏的家臣,爲微賤之人。《左傳》以爲是魯國展氏的先人,展氏此時有罪於魯,故天雷擊其祖廟,以示懲罰。)雹灾莫御,乃讯申丰之言。则有抱影穷居,在阴向隅。(独自一人, 形单影只地住在偏僻的地方。)虽倚楹而有得,终弃室以思濡。(虽然靠在廊柱上有感悟,但最终还是离开家去追求湿润的地方。)进道则望深知已,观光而业谢冥符。(深入学习道家思想,就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广泛观察世间事物,就会发现自己的事业与自然规律相契合。)感云雷之布泽,思自达于通衢。 雷在地中赋【以复其见天地之心为韵】 滕 迈 雷动而息,地卑而深,当严凝之戒节,向博厚以潜音。顺静于时,乃退藏而默处;反本乎土,乍响绝而声沉。岂独敛震惊于坤德,抑亦彰休复于天心。原其辞满,盈止奋肆,混然无朕,寂兮深𮤲。解威邻于蛰户,销声处夫阴位。足可以善列缺之归功,见玄冥之内事。(“列缺”指闪电,“玄冥”指阴暗、幽深之处。能够很好地观察到闪电的归宿,看到阴暗幽深之处的事情。形容洞察力或智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是细观其所,广征其类。初疑罢转石,远积南山之阳;又若驻奔车,深掩长门之地。(开始怀疑停止转动的石头,远远堆积在南山的南面;又像是停驻的疾驰车辆,深深地掩埋在长门宫的遗址。出自唐代王维的《白鼋涡(杂言走笔)》: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轮隐轻雷,出司马相如(长卿)《长门赋》:“浮云阴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唐·李善注:“言似君之车音也。《毛诗》曰:'殷其雷。’殷音隐。”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象则存矣,理难求焉。冲融将凝沍暗息,隐辚与泾洛潜连。(广布充满于天地之间的雷声即将消失,隐隐约约与泾水和洛水相连。“冲融”在这里指的是广布充满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雷声或其他声音的传播状态。“凝冱”意味着冻结或停止,“暗息”则是指声音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隐辚”描述了声音隐约、不连续的状态,“与泾洛潜连”则比喻声音仿佛与两条河流(泾水和洛水)隐秘地连接在一起。整句话描绘了一种雷声渐渐平息,仿佛融入自然环境中的景象。)道尚处幽,奚爽下安于土;功存作解,终期上奋于天。(大道崇尚隐居在幽静之处,怎么会在低处安心于泥土之中;它的功效在于解除困难,最终期望能够奋发向上达到天空。)足使至人将齐其默默,楚客绝想夫填填。(至人将要与默默无闻的人并列,楚客却断绝了对填填满满的渴望。这句话出自《文选》,原文是:“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这里的“默默”指的是不得志的样子,“填填”则是指充满、满足的状态。)苟有托其厚载,亦无辞于小畜。骇气结乎土囊,迅音止夫坤轴。(如果有依托于大地的承载,也就不会推辞小小的蓄养。惊人的气息聚集在地洞中,迅速的声音停止在地轴上。宋代刘一止《非有斋类稿》引用。有“泰山不让土壤”“江河不捐溪流”之义)斯可以验启闭,分寒燠。不失动静,乃顺之于时;将体行藏,故受之以复。未萌响像,讵可求思?勿以潜虽伏矣,是当薄言。震之一阳之气始生,孰能轻动;百里之音未发,吾非后时。自然居善闭之中,因积风所扇。(自然处于善于闭藏的状态,因为积聚的风力煽动。)且冥寂以斯在,岂迅烈而遽变?睹秋毫之末著,无惭听而不闻;(能够看到极其细微的事物,却对听到的事情毫不在意,没有感到惭愧。)写鼓钟之音者,空叹视而不见。若夫玄律云暮,众汇凄其。苟未离乎坎窞,且自理于希夷。(当玄律(指冬至后的第一个月)接近尾声,天气变得寒冷凄凉。如果还没有离开低洼的地方,那么就要自我调节,进入宁静的状态。“玄律”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南朝宋时期,谢惠连在《雪赋》中写道“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这里的“玄律”指冬季。坎窞为kǎn dàn,意思是坑穴。喻险境。)不然,先王何以取象,大易于焉立辞。至矣哉!法雷而行教也,弛张之义在兹。 初雷启蛰赋 谢 观 蛰处于冬,雷生自震。启一声于春候,知万类之奋迅。虺虺初动,祁祁始振。首出庶物,为阴阳号令之端;有开必先,作天地发生之信。原夫飞走各志,群分处阴。(飞禽走兽各有自己的志向,它们群居在一起,各自占据阴暗的地方。)既不𫺷以不竦,尚声销而影沉。及夫勾芒御辰,夹钟应律。(出自《隋书·音乐志》,意思是勾芒在春天开始主管时令,夹钟之律也相应而起。)整云师布露之泽,迫和氏春分之日。温风载扇,重阴四密。动丰隆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跂行喙息,闻填填而鼓舞争驰;脰振翼鸣,随虩虩而雷同竞出。隐蔽虽久,腾扬有期。变轩轰而作矣,俱引领以从之。见群生向风之义,知六钧播物之时。(看到群生顺应风向的意义,明白六钧力量播种万物的时机。六钧,古代计量单位,最早出自《左传·定公八年》,其中记载“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 。这里描述的是颜高所用的弓需要六钧的力量才能拉开,“六钧”最初就是用来表示张满弓所需的力量,后来因之指代强弓。这里比喻巨大的力量。)是则感之于彼,而乃乘之在兹。且遂隐隐以起予,各侁侁而挺尔。(既然已经感受到那种力量,那么就应当在此时此刻行动起来。于是,大家纷纷振奋精神,挺身而出。侁侁shēn shēn,行进貌、往来奔走貌,亦谓行进的声音,出自《楚辞·招魂》。)穴处者聆之而厉志,泥蟠者闻斯而举趾。均发万品,非唯百里;各腾声实,莺出谷而载飞;竞逐明时,范弹冠而思起。摇车效之而可也,聚蚊因之而有以。(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去效仿它,聚集蚊虫来帮助自己。)然后舍彼即此,违阴就阳。角觡gé奋迅,羽翼弛张。殷南山之粗厉,启出地之潜藏。似桴鼓之才终,戈铤熠熠,如击石之止后。鸟兽跄跄,有若众汇。居蒙一呼而告,群生未觉一言以导。曾无震寝之虞,谁有击台之暴。于是桃吐其秀,鹰化为鸠。助发生之德,省囹圄之囚。潜匿假之而振拔,毛介因斯而处休。大哉震元利,拯群生而出幽。 霹雳赋 张 鼎 殷其雷,在南山之隈。黑蜦翔云暗天起,黄雀惊风动地来。飘忽兮霏烟翳雾拂楼台,惨烈兮飞砂走砾扬尘埃。波涛翻而海水激,树拔根而山石摧。于是阴阳交战,晦明相贼。或击或驰,乍通乍塞。望螣蛇之上下,见飞龙之南北。电光开而山泽红,雨气合而原野黑。威声奋击于霄汉,逸向振动于都国。而乃隐轸徘徊,谓高天压而泰山颓;鼓怒发泄,谓厚地震而梁木折。声之所射者,向无不碎;气之所奔者,中无不绝。值石则片片冰开,当树则重重瓦裂。其为始也,则赫赫奕奕,若烈风猛火之燎昆仑;其为终也,砰砰轰轰,若决水转石之溃龙门。拟战鼓则三军乱击,方戎车则百两齐奔。川岳为之摇荡,天地为之昼昏。岂直闻之者掩耳而夺气,见之者瞑目而埋魂,若斯而已哉!观其咈郁氤氲,腾波磊落。辉光之所倏闪,声气之所喷薄,岂在微而应,必有感而作。击齐堂也,识孝妇之怀冤;震鲁庙也,哂佞臣之隐恶。(雷的道德意义)故导风伯,从雨师,以丰隆为号令,以列缺为鞭笞。洪涯飞霆以沥液,奔源走沫以流漦。迫鲸鲵使蹭蹬,怛蛟螭使躨跜。(迫使强大的敌人或势力行动不稳定或不顺利,使凶恶的敌人或势力行动迟缓或不灵活。鲸鲵:古代指大鱼,常用来比喻强大的敌人或势力。蹭蹬cèngdèng:行动不稳定或不顺利,形容事情进展不顺或遭遇挫折。失势的样子。蛟螭:古代传说中的两种水怪,常用来比喻凶恶的敌人或势力。躨跜kuí ní:形容行动迟缓或不灵活。1. 盘曲蠕动貌。2. 踞伏貌。)蛙黾丧明于灶穴,鳣鲔(zhān wěi,鳣:“鲟鳇鱼”的古称,鲔:古书上指鲟鱼。)失路于庭墀。当此时也,别有迹履奸慝,事兼狂狷。想人孽之无逃,虑天灾之有谴。各忧心而股栗,咸戢惊而肉战。虽重华顺之而不恚,宣尼惊之而不变。若乃依仁游艺之伍,含道养性之流。心且静而神逸,名既扬而行修。通人倚柱而坦荡,孝子绕墓而思柔。苟寡尤而寡悔,夫何惧而何忧?辞疑作乱曰:我何忧兮忧天怒,岂不欲往兮为多露。我有惧兮惧天威,岂不欲往兮露未晞。(担心天怒,但又渴望前行,却被露水所阻。害怕天威,但又想继续前行,却发现露水未干。)素履直载,时遁善肥。古而可作,吾与同归。(保持朴素、纯洁,正直地施行。在适当的时机隐退,善良和美好得以充实。如果古代的贤人能够再次出现。我愿意与他们一同归隐或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