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中医养生谚语,比如“过午不食”“朝实暮虚”“早咸晚甜”“饥梳头、饱洗澡”等等,那你知道这其中蕴含了古人哪些养生智慧吗? ![]() ![]() 古人常说“过午不食”,这成为一部分减肥者采用的减肥方法。但也有人疑惑,“午”到底是几点?这样减肥科学吗?会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午”通常是指午时,即中午的11时到13时,“过午不食”一般是指吃了中饭以后就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了。这种通过少吃一餐减少热量摄入的方法对于一部分人,特别是肥胖者减肥是有效的。 “过午不食”对胃肠健康也有一定好处。现代社会饮食品种极大丰富,我们不光要吃饭,还要吃水果、零食,喝水、饮料,胃肠一直处于穷于应付的状态。而“过午不食”则可以让肠胃得到一定的休息,有利于肠胃健康。 注意: ● 过午不食”并非适合所有人。●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过午不食”,容易出现低血糖。● 本身有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患者,如果“过午不食”,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饥梳头,意思是说,梳头的时间选择在吃饭前比较好。 饭前人体头部的血液循环处于平稳状态,而吃饭后人头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全身气血充足。饭前梳头有助于头部接受梳子的反复刺激,在头部引起良性反应,而且能避免由于进食引起的机体新陈代谢状况的变化导致头部不适。 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通过经络与全身相通,有穴位主气血流注。适当地刺激头部的某些穴位有利于改善大脑乃至全身的功能,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 饱洗澡,意思是说,洗澡的时间选择在吃饭后比较好。 饭后适合洗澡,一是因为有充足的能量供给;二是可避免因饥饿可能引起的无力、眩晕、休克等机体不适。 人的体表存在着汗腺和皮脂腺,前者分泌的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废物,后者分泌的是对皮肤有保护、营养作用的脂肪酸。洗澡能除去体表层的灰尘和废物,并保持汗腺通畅和皮肤卫生。 ![]() 古人有“晚吃甜”的饮食原则,晚上饮一杯蜂蜜水,清肠养胃,润肺养颜。 睡前一杯蜂蜜水 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常用来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以及磷、钙等物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起到增加食欲、促进睡眠的作用。 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 另外,晚上喝点蜂蜜对胃液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增加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又可抑制胃液分泌,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有养胃的作用。当晚上睡眠不好时,可以喝加了蜂蜜的牛奶帮助睡眠。 ![]() “朝莫虚,暮莫实”是中医饮食养生的具体要求,意思是说早餐不能空腹,一定要吃饱;而晚餐则需要吃得少。 早餐一定要吃饱 中医理论认为,早上7~9点(辰时)是胃经当令,吃早餐最好,此时胃气充盛,吃好早餐可养护胃气。9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人的五脏去。 晚餐一定要吃少 夜晚本应是阳入于阴、阳气潜藏的安卧睡眠时段,但当我们晚餐吃得很饱或吃夜宵后,胃里存留下了大量食物。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此时胃会司其受纳腐熟水谷之职,就导致“胃不和”了,人体气血被调动协助运化,阳气由此振奋,而本应“归于肝”的血也在脉中游走,扰乱了“阳入于阴”“血归于肝”的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