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六首史上最动人的诗词,首首话母爱,句句皆深情

 昵称503199 2025-05-15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图片
 
图片

在五月的温柔春光中,第二个星期日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母亲节,这是对全世界母亲无私之爱的颂歌。

关于母爱,有一句话深深触动心灵:

“在浩渺的宇宙历程与生命的广阔中,唯有你我,曾静静共聆同一份心跳的回响。”

一声妈妈,一生妈妈。

“妈妈”,这简短二字,承载着一生的牵绊与温情,每一次轻唤,每一声回应,都是爱,在最纯粹瞬间的流露与确认。

1

最愧疚的归来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母亲,其爱子之心,犹如江河不绝,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这份情感始终炽热且无止境。

当孩子终于归家,她心中的喜悦如晨曦初露,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迎接孩子的归来,那一刻的幸福,对于母亲来说,比任何时刻都要珍贵。

“寒衣针线密”,每一针每一线,都密密麻麻地织进了母亲的担忧与期盼,担心孩子在外受凉,期盼他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她对远方孩子的思念与关切,墨迹未干,便急切地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当母亲再次见到久别的孩子,第一反应便察觉到他面容的清瘦,不禁心生怜惜。

“见面怜清瘦”,简简单单五个字,却道出了母亲对孩子身体状况的细微关注,以及对孩子在外漂泊所受辛劳的感同身受。

“呼儿问苦辛”,母亲急切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询问他这一路的艰难困苦。

这声声询问,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流淌,是母亲想要分担孩子所有不易的心愿体现。

面对母亲如此深沉的爱,作为人子,游子心中五味杂陈,只觉自己在外的辛苦与风尘仆仆,实在不值一提,所以他“不敢叹风尘”。

这并非是不想分享自己的经历,而是他深知,相比起自己所承受的艰辛,母亲心中的牵挂与担忧更为沉重。

因此,他选择了沉默,选择将这份愧疚与感激深藏心底,只愿能以实际行动去回报那如山的母爱。

图片


2

最感恩的告白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密密缝合的是衣物,更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线与衣,它们跨越了物质的界限,成为连接母子情感的纽带。

即使孩子即将远行,母亲的爱仍以这种具体的形式陪伴着他,给予他温暖与保护。

在孩子即将踏上征途的前夕,母亲更加细致地缝补着衣物,每一个细密的针脚,都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不舍与挂念。

她害怕孩子在外遭遇风雨,更怕他归期遥遥,这“迟迟归”的忧虑,正是母亲对孩子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孩子早日平安归来的深切期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发出了一个深沉的反问:

微不足道的寸草般的儿女之心,怎能报答得了那如同春日暖阳般普照大地的母爱呢?

于是,游子在心中默默许下誓言,要用自己的行动,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去回应那片无垠的春晖。

每一次奋斗,每一次坚持,都是对母爱最真诚的答谢。

虽然明白,这世间的恩情往往难以等量回报,但那份想要让母亲骄傲,想要让她的付出有所值得的心情,却比任何言语都要来得强烈。

这便是慈母与游子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一种无需言语也能深刻理解的默契。

在这份深厚的母子情深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粹、最温暖的光辉。

图片

3

最无力的哀叹

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诗人身处旅途,却因挂念母亲而彷徨无措,仿佛被命运的绳索紧紧束缚,成为了无法挣脱的楚囚。

此心境下,内心的感伤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悲伤的情绪堵在胸口,泪水几乎要哽咽在喉咙中,这种无声的痛,比嚎啕大哭更加沉重。

得知母亲的病情加重,诗人渴望寻访名医,拯救母亲于病痛之中,但这种急切的愿望却遭遇了现实的阻碍。

即使已经准备好了车辆,急切地想要带母亲就医,但似乎连上天都不愿意留下这份亲情。

生命之脆弱,让诗人感受到人力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母亲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深切遗憾。

面对母爱的伟大,自己所能做的回报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也不能陪伴左右,这种无力感达到了顶点。

最后,诗人发出了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拷问——在无法报答母爱的情况下,人生的意义何在?

我们作为儿女,却常常在生活的奔波与追求中,忽略了回报这份伟大的爱。

当意识到可能来不及尽孝时,那份遗憾与痛苦,让人生所有的追求与成就都显得黯然失色。

在生命的天平上,再多的功名利禄也无法与母爱的分量相提并论。

这不仅是对母亲无力的哀叹,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提醒着每一个人,

在追求梦想与成功的同时,别忘了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便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图片


4

最悲凉的怀念

载绨袍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清·周寿昌《晒旧衣》

总有些物件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怀念、去守护,因为它能穿越时光,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一件陪伴了诗人三十载的旧绨袍,便承载了这样厚重的情感与记忆。

它已不复当年的光鲜,领口与襟边的磨损透露出年月的痕迹,却依然保留着一丝仿佛能触及的温柔余温。

这余温,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纽带,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母亲温暖怀抱的永恒怀想。

每当轻抚这件旧衣,指尖滑过那些经年累月的磨损之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酸楚。

衣物可以陈旧,但那份情感的温度,却历久弥新,温暖如初。

面对这件承载着母爱记忆的旧衣,即便是修补也心存敬畏,生怕一不小心就破坏了那些由母亲亲手缝制的线迹。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关怀的见证,是母子间无法割舍的血脉相连。

诗人不忍轻易改动,因为那些线痕不仅仅是缝补的印记,更是母亲存在过的证明,每一次触摸都能唤醒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是对母亲最为深切的思念。

每每端详这件旧衣,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怀念。

这怀念,是对逝去母爱的深切呼唤,是对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幸福时光的无尽渴望。

在这样的时刻,旧衣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衣裳,它是情感的寄托,是对过往美好的悼念,也是对未来日子的一种坚持与守望。

图片

5

最深情的等待

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北堂之下,绚烂绽放的萱草花如金黄色的波浪,铺满了整个角落。

萱草,这朵被赋予忘忧之意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次摇摆都似乎在诉说着无声的故事,南风轻拂,不仅吹动了花的心房,更似触动了母亲内心深处最为细腻的情感。

因为慈母的形象,如同一尊雕塑般,依偎在家门边,目光深远,满含期待与忧虑。

那份倚门而望的情愫,就像那被南风轻拂的萱草,为远方的游子而轻轻颤抖。

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诉说,又像是在等待,那摇摇欲坠的姿态,不禁让人思考,它们满含深情地开放,究竟是为了哪一位归人而展露笑颜?

这份最深情地等待,只为那漂泊在外的游子而倾吐。

她的每一寸思绪,都随孩子的行踪而起伏,感受着游子在异乡的每一步艰辛与不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中的美味佳肴逐渐变得稀少,因为少了游子的归来,餐桌上的欢声笑语也变得不再那么频繁。

而书信往来,随着距离的增加和生活的忙碌,日渐稀疏,消息的传递似乎总是滞后于心中的挂念。

这一切的疏远,都在加剧着母亲内心的空缺与不安,于母亲而言,是日复一日的等待与煎熬。

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云林,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愧疚与遗憾。

鸟儿的欢鸣,本该是自然界的欢歌,此刻听起来却让游子更加感到自己的不孝,

他深刻体会到,无论走得多远,都无法割舍与母亲之间那份深深的牵绊,以及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求回报的等待与守望。

而母亲的爱始终如一,如同北堂下那片生生不息的萱草花,永远在风中摇曳,等待着游子的归来。

图片

6

最自责的分别

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别老母》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满心沉重地站在河梁之上,即将踏上远行的路途。

他缓缓揭开马车的帷幕,最后一次跪拜在老母亲面前,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望着母亲斑白的头发,那双因年迈和忧伤而显得格外干涸的眼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似乎已经流干,只剩下深深的不舍与无奈。

这一刻,诗人的心被剧烈撕扯,他意识到,此去一别,母亲将更加孤独,而自己,却无法在她身边尽孝,这种自责如同利刃,切割着他的心。

凄冷的风夹杂着雪花,无情地拍打着简陋的柴门,发出阵阵哀鸣,似乎也在为这别离的场景增添了几分凄凉。

在这片苍茫的寒夜里,诗人不禁自问,身为儿子,在这样的时刻,却无法守护在母亲身旁,给予她应有的陪伴与安慰,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来得好。

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自责,是对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深深遗憾。

与老母分别的场景,更是触动了无数游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唤起了他们对于孝道、责任以及个人追求之间复杂情感的共鸣。

图片

你要写母亲,就不能只写母亲

《小窗幽记》文艺、暖心句子,句句发人深省(—)

古诗词里的,最美的爱情1.0

挑一句给自己,愿你不负时光,归来眼底仍星辰

文|十点共读

|来自网络  侵删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若是喜欢点个在看点赞,再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