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么有礼貌啊”,这句话听上去是不是觉得很尴尬?这是我学生给我讲的。昨天(2025年5月15号)上午,我是第一节课。第三节课时,想到要跟大家商量一件事,就等学生下课去了班里。结果发现有个老师正站在讲台上。说真的,尽管是同一个班的老师,但是,我并不知道对方怎么称呼,教什么,只是看着对方好小,应该是刚毕业的样子。我小心翼翼地对老师说:“老师您好!请问,下一节是您的课吗?”那个老师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我要给孩子们们说点事,能不能借用一分钟时间啊?’老师又点了点头。我正准备跟学生交流,就听到了几个学生窃窃私语:“老师这么有礼貌啊!”哈哈,听到这句话,当老师的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说真的,是有点尴尬的。但是,当我今天又想起这件事,想到英语的核心素养,想起梅德铭教授和龚亚夫先生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我意识到了孩子们的敏锐观察力,而这正是我们核心素养要求达到的。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新课标规定的英语核心素养有如下四个: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和体现也是新课标从2022年4月份问世就在反复强调的。而真正如何落实和体现呢?梅德铭和龚亚夫两位老师都提到这样的表达:在真实语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也这样说语文的核心素养:在一个新的真实的情境当中,能用会用管用,素养是用来用的,不能用的就谈不上素养。只有通过文字去做事,用语言去做事,学生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龚亚夫老师在说到梅德铭老师有核心素养时,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给其他老师亲切地提醒用那个话筒时要双手捏着,体现的是友善;二是2018年一起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开会时,梅德铭教授坚持让他人先下车,说他是主人,应该候着,还有人家年长于他。这些事情都体现了梅教授的友善、体贴和有修养,这就是有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再回到我最初的事情上,我对那个老师的无心谈话被学生小声说“老师好有礼貌啊”。那么,接下来,他们自己做事时,有没有可能也会这样做?另外,我看到学生相互间最近的开玩笑式的表现:某个同学做演讲或者讲阅读题声音太小时,其他学生会大声起哄说“Louder,please”。或者别人因为紧张或者害羞用书挡住了脸,学生就会说“Show your face”等等。是的,这些都是我经常说的,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说"来,跟我读,向我学习。”而学生就这样学会了,他们就是在用英语来解决问题。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最真实的体现。所以,教学的发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刻。学生会用摄像机360度无死角地记录下老师的所有言行,好的坏的,正确的错误的,学生会复制到自己的身上。周二周四是我的早读,我通常会早几分钟到班。到班后,我不管同学们是在大声吵闹,还是迷迷糊糊睡觉,还是在看其他学科,或者在看英语,我从来不评论不干涉。我只做一件事:大声读我的英语书,有英语课本,有论语,有幸福来敲门等等。于是,同学们就开始大声读英语了。我依然坚持用英语上我的英语课,不降低自己的课堂标准,不改变自己的教学原则,虽然个别同学会有不同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