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丨吴佳磊:图书馆里的三幅青春剪影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5-05-15 发布于山东

大学校园,是青春密度和浓度最高的地方。多数人的大学只有四年,我的大学却是一辈子。

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终日与年轻相逢,终生与青春为伴,便是这份工作最好的馈赠。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仿佛站在时间的渡口,看身边的学生一直不老,永远那么年轻。而我,从最初与他们相同的年龄,慢慢慢慢,鬓生霜影。

作为教辅员工,我没有授课老师年年送旧迎新的悲凉与喜悦。

学校于我,更像是一个舞台,学生是演员,是主角,而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场工。

我身处舞台中央,却置身剧情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静静注视着他们的蜕变与成长。

我目睹一个个角色尽情演绎他们人生中最精华,最多彩,也最高光的时刻。

这些学生,同样年轻,却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三位女生的身影尤其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第一位,不看书也不借书的女生。

青春总与爱情相伴,没有爱情的青春不叫青春。尤其是长得漂亮的女生,更是不缺爱情。

只消一眼,你便能断定,她肯定是这一届的校花。她第一次进图书馆,陪伴她的是一个帅气的男生,没多久又换了一个男生,然后是另一个男生……

在这出爱情的大戏里,她是永恒的女主角,男生就像龙套,四年的时间,她身边的座位换过七八个不同的面孔。

“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但谈了太多恋爱的大学,可能只是上了一所恋爱大学。

她的青春的确留在了校园,她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了校园的风景,她的倩影,也留在了很多男生一生的梦中。在往后余生的大戏里,祝愿她也是一个耀眼的女主明星。

第二位,只看书不借书的女生。

举手投足间,她都散发着大家闺秀的温婉与娴静,宛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与那些来图书馆匆忙赶作业,亦或是埋头苦读的同学不同,她是真正为了阅读而来。

当她的同伴们摊开课本,奋笔疾书时,她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寻一个角落,安静地沉浸在文字里。

偶尔,也会有男生陪伴左右,但看得出来,他们之间还不是男女朋友,那些男生,只是她的一个粉丝,一个追求者。因此,过不了多久,便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当她离开时,也像来时一样,手里空空如也,既没有沉甸甸的课本,也没有借走任何一本书籍。

这是一个美得不能用美来形容的女生,张小娴、亦舒、简媜、龙应台、刘瑜、柴静这些名字,就是形容她的词汇。

尽管我并不熟悉这些名字背后的人,但我熟悉她们的文字和气质,因此在我眼里,她们是她,她就是她们。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她的个人文集,文章里,处处透着独立,智慧、理性,和深刻的见地。

我从没见过她借书,她的文章里也从未提及自己读过什么书,但我却分明看到,在那些文字背后站着卢梭、费曼、杜兰特、孟德斯鸠这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大师的身影。

像“爱笑的女孩”一样,我相信,这样的女生,运气更不会太差。

第三位,既看书又借书的女生。

与第一位女生截然不同,她是个“独行侠”。她总是独来独往,从来没见她与女生结伴而行,更遑论男生。

这并不是说她不可爱,事实上,她很帅。黑框眼镜,暗色长裙,几乎成了她标志性的装束,简直就是个女版佐罗。

大多数时候,她都喜欢独自坐在理化楼层里,默默地读书学习。

最特别的是,她每天都会还书,同时又会借走新书。从她的借阅记录来看,都是IT相关书籍,因此,我猜测她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的同学正是她的辅导员,从同学那里,我了解到她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信息。

原来,她的专业是数学。课余时间,她一直在网上兼职,从系统运维、流程分析,再到应用开发,据说,她打工赚取的收入,已经足够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开销。

毕业前夕,她同时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杭州一家IT公司的Offer。如今,她已经升到了公司管理层。

人生的起点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方向,且目标高远,而更重要的是,还得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

所谓“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

尽管大学生不以是不是博览群书论英雄,但是,大学时光,绝不应该只是楼道里那些机械的课文背诵。

广泛且深入的自学和阅读,应该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不二路径。

在大学里,我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剪影,有的热烈、有的沉静,有的绚丽如虹,但每一幅,都是这世上极美的风景。

【作者简介】

吴佳磊,陵城区人。现供职于德州学院图书馆。作品散见于《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羊城晚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物质报》《杂文报》《曲艺》《章回小说》《微型小说选刊》《海口晚报》等。

■作者:吴佳磊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