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圈 · 隋牟|依龚贤四要鉴赏隋牟人物画的禅意味道

 lm70cc 2025-05-15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图片


依龚贤四要鉴赏隋牟人物画的禅意味道

周晶/文

当代国运昌盛,文化艺术发展方兴未艾,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文化艺术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原因一是门槛低,提起笔来就可谓自己是书画家,二是艺术鉴赏有差异,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难有技术标准。如何鉴赏一位画家的艺术作品,无疑是一道难题。

六祖坛经》有云: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这个自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本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本性的童趣和天真就会随之逐渐流失。一个成年画家如能把这种童趣和天真形之于笔端,无疑是艺术创作上的升华。这类作品有画家关良的戏曲人物画等。而在隋牟的人物画里,越来越能品鉴到这种童趣天真与释道思想碰撞出来的禅意味道。

明代画家龚贤提出的鉴赏中国画的四要:笔法、墨气、丘壑、气韵。本文就是从四要的角度鉴赏分析画家隋牟的禅意人物画作品,以及这种创作的时代价值。

一、笔法

最早见到隋牟的禅意人物画册是在2014年,画册中有仕女图,也有罗汉图。印象最深的是罗汉系列,特点是中锋用笔,以书入画,以线造型,用笔肯定而准确,神态各异,憨意十足。有陈洪绶的高古游丝描影子,疏密相间,其间有颤笔,使线条的更具质感,变化更丰富。仕女图的用笔是中锋和侧锋并用,甚至用了一些山水画中常用蹭的笔法,这在水墨人物画的笔法中是非常少见的。现在这种中锋和侧峰的应用在隋牟的作品中更是应用自如,在花鸟画、山水画上也有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图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4x68cm


二、墨气

墨色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也是最具神韵的东方艺术表现形式。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等都是水墨画的高手。

隋牟的用墨特点一是“活”,二是“浑”。其从卢沉老师的水墨构成中吸收了营养,浓淡干湿枯的变化应用丰富,黑白灰的对比非常强烈。“活”在墨色翻滚,笔致飞动。最有特点是对水的大量运用,通过水与墨反复碰撞,不仅有了画面的屋漏痕,更有了画面的厚重感。隋牟早期的罗汉画系列很“净”。近年以来,其更是惜墨如金,在墨上做了“减法”,墨色的对比少了,笔墨融合更雅致,画面也越来越“浑”了,但又不失一股清爽之气。在笔墨的“浑”中去探索和谐,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的美学思想一样,是隋牟对传统水墨的积极探索。

三、丘壑

所谓丘壑,就是画境,至于“境”也是中国画创作中最难的部分。顾恺之《论画》中有:”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顾恺之的艺术思想是画家画人物要有“精气神”的“神”,这个“神”就是心中的“画境”,这是主观意识加工后的艺术效果,如明代的陈洪绶笔下的仕女都是“胖脸”,而清代很多画家笔下仕女图都是身材苗条的女子一样。根据个人风格的不同,这个主观意识的“画境”也会有实有虚,大多对境写生的为“实境”,而通过意象而创作的为“幻境”。如李公麟的罗汉画有时代记忆,大多为“实境”;而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隋牟的罗汉图应划为“幻境”。同理,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为“实境”,清代画家担当创作的大多山水画为“幻境”。

对于丘壑,隋牟经常讲的就是画画要“格物”,只有自己“格物”了才会有自己的“丘壑”。《礼记·大学》有记载:“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⑤对于画家的“格物”,不仅要熟悉外在的规律,更要理解内在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从“术”到“道”的变化过程。隋牟的早期人物画还是比较复杂的,后来逐渐形成两个特点,一是变形趣味性,这里边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度夸张成了漫画,适度变形又不失趣味就需要探索和大量实践,这些探索之中不仅有当代老百姓的生活情趣,还有古人先闲散淡的精神情怀;二是简笔,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人物的精气神,在这点上对于当代人物画家也是一个挑战,画复杂的事务用笔多撑起来反而容易。简笔要求高度概括,严谨而又不失趣味则是难中加难,如关良的戏曲人物。而关良的笔墨变化较少,隋牟的戏曲人物画笔墨更丰富一些。

隋牟鼓励学生临摹、写生,更要多读书,对中国画的丘壑才会加深理解。这些年临摹隋牟画作的人比较多,但是很难得其神韵,就是这个问题。

图片

战长沙 68x34cm


四、气韵

所谓气韵,是由笔法、墨气、丘壑的综合而成。龚贤提出“画以气韵为上,笔墨次之,丘壑又次之。笔墨相得则气韵生,笔墨无通则丘壑其奈何?令人舍笔墨而事丘壑,吾则见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中。墨如稿灰,笔如败絮,甚无谓也。”¢Þ依此为方向可以看出,丘壑是画的核心基础,气韵也不是简单的笔墨游戏,更需要画家有自己的独特认知。

隋牟的近期作品初看就是“浑”,这个与陈洪绶画面用线条所呈现的“雅”不一样。初看起来画面非常复杂,其用线是中锋、侧锋并用。在中国画点、线、面的构成中,线中有面,面中又有线,融合得非常协调,画面“浑”然一体,但整体不失雅致,细节用笔都精彩,值得久久回味。这个味道在黄公望、黄宾虹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其构图也打破了当前流行的人物面部和手脚刻画细致,身体大墨块面的构图模式。逸笔草草,寥寥几笔就勾出了人物的结构,整体画面是由浓淡干湿枯的线条变化来控制节奏。这种不求形似,没有重点,但处处都是重点的绘画方式无疑是高级的,也能看出画家隋牟具有的高超绘画技巧,以及熟练于心的水墨探索和实践经验。

五、结语

诚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当代信息发达,画家有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资料,通过新媒体有了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坏在信息太发达,商业味道太浓,传统文化的在传承中出现了严重断层。书画一旦成为商品,就需要大量的作品满足市场需要。其后果是画家传统文化缺失造成国画的创作能力枯竭,带来创作之中个性缺失,同一题材的大量复制的后果。如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将会降低国画在大众心目之中的认识和价值,从而影响国画的持续发展。

隋牟的国画创作重质量,轻数量,从来不受市场的绑架。喜欢随性的挥洒笔墨,草拟心中丘壑,不为别人,只为释放自己的情怀。远离喧嚣,独居北京宋庄一禺,院门口常伺候一块菜地,瓜果殷实。日常品茗打坐,扶琴看书写字,自得其乐。其生活方式及创作内容在当代具有典型意义,值得同道之人向往、学习。

隋牟能不为名利所扰,可见其是清醒的。能悉心在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并不断探索造型趣味性和笔墨的融合,这对于中国美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有贡献的,必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自己的浓笔重彩的一页。

子彦闲笔于京城



图片







图片

一 舨
又名隋牟、予觉、隋宝森等。1968年生,山东胶南人;现居北京,书法家、画家、收藏家。


图片
十八念诵图 35x136cm


图片
罗汉图 35x136cm


图片
戏曲人物35x67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圈(系列三) · 当代人物画名家邀请展

策划:黎秋果
艺术总监:贾景秀
出圈题字:曾翔
莲心处处题字:隋牟
海报设计:李首龙
出品人:叶辉  纪卫坡

参展艺术家
明瓒 隋牟 李宏禹 蔡金存 杨建英 黄煦然 石文学

主办单位
一境空间

协办单位
一境画廊  一境微拍 《艺境》杂志 【造物】杂志 
造物空间  虚白馆 一境收藏  艺术财富说

展览时间:2025.4.11-4.18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西街152号南门





图片

曾翔老师为出圈系列展题字:出圈

出圈系列三 · 莲心处处展览小叙

贾景秀/文

出圈系列展第三回了,分别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每次六七人的集合展览,分别呈现同一主题之下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状态。这是我们初衷第一阶段的呈现,而初衷也不止于此。

出圈含义多重,因人而不同,于艺术创作者而言,出自己的圈,舒适的圈,创作瓶颈的圈,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也是个人进步和艺术提升的自我要求。鲁迅先生一贯保持简朴的生活,他曾坦言,自己的被褥多年不换,床铺也保持硬板床,这些对于出身并不贫寒的鲁迅来说,并非没苦硬吃,他说简单朴素的生活更能让人保持觉知,拥有斗志。褒有敏感的同理心和高昂的创作状态,是他终其一生都能为民发声的诀窍。这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我们,有着强悍的模范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突破,都累积在千千万万个人的突破之上,这也是我们跳脱个人舒适圈瓶颈期的意义所在。

艺术市场近年的跌宕和低迷,让艺术家更能回归艺术创作本身,回归自我修养本来。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低迷和回归,也给我们带来更深沉的反省和思考。

保持敏锐和丰盈的内心,生活可以简朴,内心不能贫瘠,这需要用时间、用阅历、用阅读来滋养,让思考变得独立而有方向和意义。带着这样的哲思,用作品来呈现,才变得更恒久和值得期待。都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这种气质和对生活的思考,也一定藏在一个人的作品当中。当我们去翻阅高山、路过平原、走过泥泞、阅读经典、废画三千,去完善书画的技法,改善艺术的面貌,完备自己的内心,做了如此种种的改变,也都是为着原来的初心不变。此次展览以莲心处处为主题,借此希望我们也能像莲花一样,植根深潭而皎然自洁,心自洁者便处处生金莲。

图片
隋牟老师题写展标:莲心处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