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简要介绍过明清时期莱阳与招远之间的古官道,本文的话题与之相仿,这次要讨论的是莱州(以下按照旧称写作掖县)到昌邑之间的古官道。 明清两代,胶东半岛长期维持登莱二府的区划体系,因此连接两者治所(蓬莱、掖县)并向西通往省城济南的登莱官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掖县与昌邑之间的官道,不仅是登莱官道的组成部分,且由于中途需跨越胶莱河,从而有着特殊的地理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掖县和昌邑虽是一河之隔的邻县,但两者之间的古官道并非直接贯通,中间还需经过平度州(明清时亦属莱州府)地界(注:这与胶莱河上的渡口选址有关)。 综合《莱州府志》《掖县志》《昌邑县志》《平度州志》的记载来看,掖县与昌邑之间曾设有14座急递铺(不算掖县城和昌邑县城,通常十里一铺),自东向西的走向具体是: 出掖县城向西,先后经过十里铺、郎村、杲村、英村、沙河、仪棠,自此出掖县进入平度地界;再经灰埠、三埠、独埠、新河,由此跨过胶莱河进入昌邑县;又经卜庄、陆庄、夏店、黑埠,然后抵达昌邑县城。 ![]() ![]() 经过历史变迁,上述部分地名的古今写法有所不同,但对照现在的地图也不难查找。就掖县地界的6座急递铺而言,十里铺对应的即现莱州市的西十里堡村,郎村、杲村、沙河的名字前后不变,英村现有东西两村,仪棠现在写作驿塘。以上地点集中位于虎头崖、沙河两镇的辖区内。 平度地界的4座急递铺,集中位于现新河镇的辖区内,灰埠、三埠、新河都有同名村落,独埠对应的大概率是现在的独埠陈家村。 至于昌邑地界的4座急递铺,卜庄、夏店、黑埠现都有同名村落,而陆庄对应的当是现卜庄镇辖区内的“大陆村”。该村地处夏店与卜庄之间,因陆姓建村起初叫做陆家庄,上世纪五十年代更名为大陆村。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急递铺中,新河、独埠两铺地处平度州地界,但《莱州府志》和《昌邑县志》均将之列在昌邑县名下,《平度州志》也仅收录灰埠、三埠座铺(注:灰埠同时还设有等级更高的驿站)。其中具体原因,暂时未见详细记载。 ![]() 另外需要提介绍的是,昌邑卜庄与平度新河中间有胶莱河阻隔。在历史上,胶莱河长期并无固定桥梁(短期浮桥不算)。因此,为保障官道畅通,平度和昌邑两地官府都专门设有负责摆渡的“渡夫”岗位。对此,《莱州府志》记载道:
以上记载通俗来说就是:胶莱河渡夫“带有工勤编制”,其工资由地方财政列支。这一情况,与急递铺的铺兵(负责步行传递公文)类似。 ![]() 掖县到昌邑的古官道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后世亦有着深远影响。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烟潍公路,即以此官道作为基础(走向基本相同,具体路段有所改变)。而去年通车的潍烟高铁,在走向上亦大同小异。以平度的三埠为例,古官道曾在这里设过急递铺,而如今潍烟高铁上的平度北站亦选址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