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放纵他“及时行乐”(深度好文)

 梦中公园 2025-05-15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快乐式教育,就是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孩子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可有些家长却走进了快乐教育的误区,将孩子放任自流。

孩子不想学就随意放弃,家长也不去教,不去学,不去管教。

只让孩子快乐地玩耍,这样就真的害了孩子。
而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

闲着!任其所为!

父母不管控孩子用电子产品

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一玩起游戏来就忘了时间。

用眼时间过长就形成了近视,所以现在戴眼镜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很多家长也喜欢看手机,不是看信息,就是刷视频。

有时陪伴孩子的时候也是机不离手,眼不离机,有时还会跟孩子一起看。
有的家长嫌孩子太吵闹,就赶紧递给孩子一个手机,孩子看上小视频就安静了下来。

不知何时,手机似乎成了家长的哄娃神器。
有一次在儿童医院里,我看到有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一直在哭闹。

爸爸抱着他来来回回地走着,那个孩子还是扯着嗓子大声哭闹着。
也许是孩子生病不舒服,太难受了吧。

妈妈没办法,只好掏出手机,播放小视频给孩子看,孩子才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不管到哪,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孩子。

家长是省事了,但是孩子自己却无法自控。
有一次,我有事需要出去一趟,女儿自己在家看电视。

我告诉女儿看半个小时后就关闭电视,然后写作业,女儿也答应了。
可一个小时后,当我回来,发现孩子还在那看电视,作业也没有写。

我问女儿为什么没有关上电视,女儿说她忘记看时间了。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去注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等孩子大了的时候就更难约束了,电子产品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学习就很难专注,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小孩子没有自我管控能力,需要家长时刻进行督促。

从小帮孩子把控每次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慢慢地就能形成习惯了。
而让孩子随便玩手机,看电视,家长也不管不顾。

那么孩子就不会对其他事情产生好奇,也就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纠正不好的行为,若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只会更快地废掉孩子。

父母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学业有成,于是让孩子把大把时间都扑在学习上,却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体验。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问我:

“你姑娘会包饺子吗?”

我说:

“我会呀,她包饺子比我包得还好看呢!”

朋友羡慕不已,说:

“你姑娘可真厉害,我家孩子到现在还不会包呢。”
我问她: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有让孩子尝试过吗?”

朋友说:

“她小时候,每次看到我们包饺子,都过来捣乱。

教她时,不是把馅洒到地上,就是把面弄得满身都是,我还得给她换衣服”。
我问:

“后来呢?”

朋友说:“后来就不敢让她上桌包了。”

我问:

“那你是怎么学会包饺子的?”

朋友说:“小时候跟妈妈学的呀。”

我又问:

“你学了一次就会包了?”

朋友说:“也没有,也学了好多次呢。”

我说:

“你看,你都学了好多次才会包饺子,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学一次就能会呢?”

朋友听了连连点头,后悔不已。
小孩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父母要趁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学做一些家务,增长本领,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更有价值。

还记得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班主任老师说有几个学生没有带毛笔,其中有我女儿一个。

老师让家长在中午前送到学校,当时我在外面,就赶紧回家拿毛笔送学校去了。
在学校门口碰到几个家长,他们都不止一次给孩子送东西了。

有的说给孩子送过水杯,有的说给孩子送过红领巾,有的说给孩子送过书。

还有的家长说要三天两头给孩子送东西,孩子不是忘拿这个,就是忘拿那个。
我问:

“你们都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吗?”

大家都说没有,孩子太小,怕收拾不好。
其实我也一直没有明确说过让女儿独自整理书包。

但从那天起,我开始让女儿自己整理书包了。

家长养育孩子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孩子,更不是一切包办,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而是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引,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资源和机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

给孩子一座高山,让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

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体验人生,感受辛苦劳动后的大汗淋漓,感受付出努力后的喜人成果,才会收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
没有体验就没有切身的感受,就没有真实的快乐,更没有对自己或他人应有的责任感。

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让孩子快乐成长,父母更是要有智慧,懂方法。
托马斯·杰斐逊说:

父母的爱和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若父母带着爱去关注孩子,则孩子更能感受到温暖与幸福。不想废掉一个孩子,试着这样做

①引导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你真正用心地想去了解孩子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千万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
若发现孩子有消极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跟孩子聊聊天。

在确保不破坏亲子关系的情况下,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不愿意学习,家长要了解这背后的原因。

是学校课业繁重?

孩子学习上有压力?

还是家长管控太严格?

家长要给孩子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孩子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因材施教。

根据个体差异,以及天赋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养育方式。

家长要多用心去观察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才能给到孩子更好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观点行事。
②让孩子体验生活
父母给孩子体验机会的同时也要有耐心,并鼓励孩子多次尝试,而不是等孩子大了啥也不会做时,再进行指责埋怨。妈妈平时在做家务时,可以喊孩子一起来做,擦桌子也好,扫地也好,洗碗也好。

只要孩子做了,就立刻去夸奖孩子。

妈妈不吝啬表扬孩子的话语,孩子也会在做家务中找到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和意愿。
若孩子做得还不够好,那就多鼓励他。

先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会体谅到妈妈每日劳作的辛苦,更加懂得感恩。
当一个人有感恩之心时,会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

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品质啊。这个品质妈妈在家就能够帮孩子实现,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吧,然后父母再适当地给些意见,这样孩子自己会有掌控感。带孩子买小东西时,把钱递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结账吧,然后拿回自己买的东西,孩子会产生愉悦感。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闻闻花香,看看小动物,多感受世间的美好。

也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只是每天拿着书本学习,还有诗和远方。

③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当孩子觉得无聊时,就会想要玩手机游戏,或者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父母与其每天督促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游戏,不如腾出一些时间专注地陪孩子玩一会儿。
这一刻,父母的注意力就在孩子身上,跟孩子互动,陪孩子说笑,孩子会非常开心。父母可以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恩爱,互相扶持,家庭和谐,充满了欢声笑语。

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孩子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也会健康地成长,安心地学习。
父母也可以在家里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少看手机、电视,以身作则,没事时就拿本书来看看。

或者跟孩子固定一个时间一起看书,帮孩子培养阅读的习惯,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

“教育必须从孩子的出发点开始,而不是成人的角度。”

不是父母觉得好就是好,也要问问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参与其中,彼此尊重。

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闲着,任其所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呵护与引导。
孩子是上天赐予的一粒种子,父母要用心地浇灌,陪着他快乐地长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