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孩子不想学就随意放弃,家长也不去教,不去学,不去管教。 只让孩子快乐地玩耍,这样就真的害了孩子。 闲着!任其所为! 父母不管控孩子用电子产品 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一玩起游戏来就忘了时间。 用眼时间过长就形成了近视,所以现在戴眼镜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有时陪伴孩子的时候也是机不离手,眼不离机,有时还会跟孩子一起看。 不知何时,手机似乎成了家长的哄娃神器。 爸爸抱着他来来回回地走着,那个孩子还是扯着嗓子大声哭闹着。 妈妈没办法,只好掏出手机,播放小视频给孩子看,孩子才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家长是省事了,但是孩子自己却无法自控。 我告诉女儿看半个小时后就关闭电视,然后写作业,女儿也答应了。 我问女儿为什么没有关上电视,女儿说她忘记看时间了。 等孩子大了的时候就更难约束了,电子产品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学习就很难专注,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从小帮孩子把控每次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慢慢地就能形成习惯了。 那么孩子就不会对其他事情产生好奇,也就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纠正不好的行为,若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只会更快地废掉孩子。 父母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学业有成,于是让孩子把大把时间都扑在学习上,却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体验。 “你姑娘会包饺子吗?” 我说: “我会呀,她包饺子比我包得还好看呢!” 朋友羡慕不已,说: “你姑娘可真厉害,我家孩子到现在还不会包呢。”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有让孩子尝试过吗?” 朋友说: “她小时候,每次看到我们包饺子,都过来捣乱。 教她时,不是把馅洒到地上,就是把面弄得满身都是,我还得给她换衣服”。 “后来呢?” 朋友说:“后来就不敢让她上桌包了。” 我问: “那你是怎么学会包饺子的?” 朋友说:“小时候跟妈妈学的呀。” 我又问: “你学了一次就会包了?” 朋友说:“也没有,也学了好多次呢。” 我说: “你看,你都学了好多次才会包饺子,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学一次就能会呢?” 朋友听了连连点头,后悔不已。 还记得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班主任老师说有几个学生没有带毛笔,其中有我女儿一个。 老师让家长在中午前送到学校,当时我在外面,就赶紧回家拿毛笔送学校去了。 有的说给孩子送过水杯,有的说给孩子送过红领巾,有的说给孩子送过书。 还有的家长说要三天两头给孩子送东西,孩子不是忘拿这个,就是忘拿那个。 “你们都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吗?” 大家都说没有,孩子太小,怕收拾不好。 但从那天起,我开始让女儿自己整理书包了。 家长养育孩子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孩子,更不是一切包办,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一座高山,让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 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体验人生,感受辛苦劳动后的大汗淋漓,感受付出努力后的喜人成果,才会收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 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让孩子快乐成长,父母更是要有智慧,懂方法。 父母的爱和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若父母带着爱去关注孩子,则孩子更能感受到温暖与幸福。不想废掉一个孩子,试着这样做 ①引导孩子的行为 当你真正用心地想去了解孩子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千万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 在确保不破坏亲子关系的情况下,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是学校课业繁重? 孩子学习上有压力? 还是家长管控太严格? 家长要给孩子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孩子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个体差异,以及天赋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养育方式。 家长要多用心去观察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才能给到孩子更好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观点行事。 只要孩子做了,就立刻去夸奖孩子。 妈妈不吝啬表扬孩子的话语,孩子也会在做家务中找到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和意愿。 先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会体谅到妈妈每日劳作的辛苦,更加懂得感恩。 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品质啊。这个品质妈妈在家就能够帮孩子实现,何乐而不为呢? 也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只是每天拿着书本学习,还有诗和远方。 父母与其每天督促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游戏,不如腾出一些时间专注地陪孩子玩一会儿。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恩爱,互相扶持,家庭和谐,充满了欢声笑语。 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孩子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也会健康地成长,安心地学习。 或者跟孩子固定一个时间一起看书,帮孩子培养阅读的习惯,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 “教育必须从孩子的出发点开始,而不是成人的角度。” 不是父母觉得好就是好,也要问问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参与其中,彼此尊重。 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闲着,任其所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呵护与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