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吉利”才能大吉大利:归母净利润暴涨2.6倍的秘密

 新用户5657qPkI 2025-05-15 发布于北京

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期内,吉利汽车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毛利率达15.8%。

随后,吉利汽车当天举办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说明了极氪与吉利汽车的交易情况,并公布管理层最新调整方案: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


一季度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业绩迎来开门红,收入与盈利能力均创新高。结合近期整合举措,其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以下3点:

第一,新能源产品销量爆发。

吉利汽车一季度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吉利、领克、极氪)为33.9万辆。其中表现最抢眼的是吉利银河。

一季度,吉利银河从系列升级为品牌,销量近26万辆,同比增长214%。截至4月底,其总销量已超93万辆,有望成为销量最快突破百万辆的新能源品牌。


第二,资源优化,提升效率。

在《台州宣言》的战略指引下,吉利旗下各品牌、业务等加速战略整合。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第三,智能化投入成果显现。

2021年,吉利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互联网等科技新基建,打造一张“智能科技生态网”。如今,智能化技术底座,为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提供量产支持。

财报业绩增长态势良好,战略整合持续进行。从去年起,吉利就启动战略聚焦行动,将多品牌、多线并行的业务逐步归一,实行资产整合、品牌整合、业务整合,此举既是吉利集中资源的战略远见,也是中国汽车业行至此刻的必然要求。

整合进展

在谈及进展时,桂生悦表示,整合工作复杂且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一方面,效率和沟通成本问题凸显。虽然此次整合都是内部整合,但吉利和极氪的上市公司是各自独立的,整合必须要依法合规,甚至需要多次召开董事会批准。双方的沟通成本很高,导致进展缓慢。

另一方面,利益不一致成为整合的一大障碍。吉利和极氪均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各自都会向自己团队争取利益,这无疑会对整合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但也正因如此,只有彻底把极氪和吉利合为一体,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时间不等人,市场不会给我们容错空间了。”桂生悦急切地说。

目前,吉利汽车在品牌、研发体系、供应链、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都已完成阶段性整合。


电池方面,在4月23日上海车展上,吉利宣布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一周后的4月30日,吉利汽车宣布出售欣旺达的全部股权。

“集团已进入战略转型的新阶段,业务重心转向增强核心汽车业务的竞争力。强化核心业务投资,剥离非核心业务投资,提高资源效率。”这是吉利汽车对上述股权剥离的解释。

在研发领域,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后,在座舱与智驾方面成功推进平台化建设。自去年12月启动整合工作以来,仅用3-4个月时间,二者便实现智驾系统共用。之前,各自的研发队伍也整合进入吉利研究院,辅助驾驶领域由原极氪智驾负责人陈奇负责,智能座舱由原极氪座舱负责人姜军负责。


在渠道方面,原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最新出任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负责人,全面接管品牌营销、用户增长与交付体系。此举有望推动极氪在市场渠道布局与用户服务体验上实现新突破。

在未来渠道发展战略规划上,极氪科技将采取直营为主、合伙人(代理制)为辅的模式。代理制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以填补极氪下沉市场的渠道空白,加速渠道延伸。

有消息称,极氪的合伙人将优先吉利、领克体系内投资人,同时向社会优质投资人开放,主要为用户提供销售、交付、售后环节的服务。用户仍可通过极氪官方App下单和开票,保持订单制生产。首批已选取5个城市转型为代理制模式,包括衢州、惠州、三亚、乌鲁木齐、临沂。

降本效果

“通过共同的管理班子,中后台的工作最大程度协同起来,研发可省数十亿元,采购在原来预算基础上节省几十亿元,在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的协同下,管理费用会很大程度地减少。”李东辉在会上表示。

桂生悦补充道:“整合的目标是,将生产降本3%、研发优化20%-30%、管理增效20%-30%。”

吉利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化效应,在一季度财务数据中显著体现。

从核心盈利指标来看,吉利汽车综合毛利率达19.1%,极氪毛利率更是攀升至21.2%。安聪慧直言,这一水平已达到豪华品牌应有的财务表现。按香港会计准则核算,极氪当季盈利5.1亿元,规模化协同效应初显成效。


聚焦费用端,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降本成效进一步释放:

销售费用方面,今年一季度为20亿元,2024年一季度是21.7亿元,2024年四季度为31.4亿元。无论环比还是同比,该数据均有大幅下降。

管理费用方面,今年一季度为6.4亿元,相比2024年一季度的7.5亿元、2024年四季度的9.7亿元,下降了不少。

研发费用方面,今年一季度是29.1亿元,去年同期是23.3亿元,2024年四季度为39.1亿元。研发费用率,也从去年一季度的13.2%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1.9%。

对于资本开支,两个品牌合并后,也有比较好的成果。

极氪和领克走出整合的第一步,对后续进一步合并有着参考作用。同时,在技术和产品上,极氪科技集团仍是吉利汽车冲击豪华市场的先锋。

今年,极氪超级电混将推出市场。它代表着未来新能源的技术方向,集成了纯电、插混、增程的优势,打造了一体化的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将首搭在极氪9X和8X上。

同时,今年领克和极氪将推出5款全新车型。第三季度,领克Z10混动车型、极氪9X将上市。第四季度,极氪8X将推向市场。

战略出海

在国际市场,受全球经济影响,中国汽车的增幅一度收窄。

中汽协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而吉利汽车出口销量9万辆,同比增长2.2%,增幅没有达到行业水平。

淦家阅表示,主要是东欧市场拖了后腿,在其它市场仍有高速增长,比如拉美市场,一季度同比增长了67%;亚太市场同比增长超过80%。


针对国际市场,吉利采取“双线并进”战略。

第一步是燃油车布局。2021年以后,吉利在国内燃油车板块形成聚焦打法,主要聚焦在中国星系列、博系、帝豪、缤系等,但当聚焦海外市场时,产品数量有所减少,增强爆款能力。

第二步是把新能源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将银河E5、星舰7、星愿等布局到东盟、中东、拉美地区,但受限于各地区准入认证周期差异,新能源出口增速尚未完全释放。

尽管如此,其产品竞争力已逐步显现。银河E5在马来西亚连续4个月蝉联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4月单月销量突破800辆,超同类竞品2-3倍。随着认证流程推进与本地化产能落地,吉利预计,自2025年5月起,海外月销量将回升至3万辆以上,新能源将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截至3月底,吉利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点已覆盖86个国家超900个终端。

接下来,吉利要在海外重点打造几大市场。

一是中东,目标做到年销5万辆以上,争取做到中国品牌第一。

二是泛欧和东欧。一季度东欧市场销量从1万多下滑到5000-6000辆,通过产品调整,4月又回到8600辆。东欧以及泛欧市场的全年销量目标在15万-20万辆。此外,亚太市场目标10万辆。

三是拉美。通过跟国际合作伙伴,借助经销商资源,快速推动新能源产品销量增长,预计今年销量也将达到5万辆。


下周,吉利银河旗舰大型六座SUV将在意大利米兰首秀。与此同时,星舰7将在各市场上市,它是按照全球80多个国家的标准同步开发。此外,星愿开始在全球不同地区逐步上市。

截至4月底,极氪科技已进入全球超60个国际主流市场,全球门店超1200个,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目前,领克08 EM-P和极氪7X已陆续发运海外。5月16日,极氪7X将在欧洲开启交付。

一个半小时的说明会,远未将吉利大体系的整合细节说得足够清晰,但总体方向已经明了。在当前汽车行业小而散、散而乱的竞争格局下,吉利汽车正通过品牌整合、技术共享与渠道协同,将分散资源聚合成拳头优势。

一季度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增长,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印证了战略聚焦的正确性。

吉利的转型路径,应当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当下,中国汽车业应告别“大乱斗”时代,加快整合资源、构建技术壁垒与布局全球化。作为先行者,吉利汽车的战略整合经验可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