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2. 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
3. 作比较:把两种或多种事物加以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4. 打比方:将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5. 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说明。
6. 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7.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让读者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8. 摹状貌:对事物的外貌、形态等进行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9. 列图表: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事物的特征或数据。
10. 引用:引用名言、诗句、数据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1.题目: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球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约为6400千米”这一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的大小,让读者对地球的半径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解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这里的数字直观地呈现了地球的大小特征。
2.题目:松鼠的尾巴像一把降落伞,能帮助它在树林中跳跃时保持平衡。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松鼠的尾巴比作降落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松鼠尾巴具有帮助其在跳跃时保持平衡的作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解析:打比方可以把抽象或不易理解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这里把尾巴的作用通过降落伞来类比,让人一目了然。
3.题目: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进行对比,突出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解析:作比较是为了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与北京园林对比,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就更加明显了。
4.题目:晕是一种自然界的光学现象。它是由于当太阳或月亮的光线透过高而薄的白云(卷云、卷层云或卷积云)时,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揭示了“晕”这一光学现象的本质特征,让读者对“晕”有了明确的概念。 解析:下定义能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这里明确了晕的形成条件和本质属性。
5.题目:图书馆的藏书种类繁多,有文学类、历史类、科技类、哲学类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图书馆的藏书按照不同的学科类别进行分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藏书的种类,使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构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解析:分类别可以使复杂的事物条理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事物的不同方面。
6.题目: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它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雪”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说明,让读者对雪的形成和构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解析:作诠释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它更侧重于对事物某方面特征的解释,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7.题目: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这些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和殿的高大和宽敞,让读者对太和殿的规模有直观的认识。 解析:列数字能使说明更准确、具体,突出事物的特征,这里体现了太和殿的雄伟壮观。
8.题目: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桥洞的形状,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石拱桥的优美造型。 解析: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这里把桥洞的形状通过虹来比喻,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9.题目: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具体说明了科学家们为解决地球人口过多等问题所提出的一些想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解析:举例子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科学家们的设想。
10.题目:“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名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它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了谦虚的重要性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真理。 解析:引用名言可以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也能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