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用经方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经方具有非凡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学好与用活经方,其治疗效果则非同一般。可在临床实际中并非如此,且有诸多临床工作者用经方未能收到预期治疗目的,也有一些医者用经方根本就没有取得任何治疗效果,以此而贬低经方临床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学好用活经方主治病证?怎样才能扩大经方主治范围?于此试将肤浅认识略述于此。 (一)基本要求 学好经方,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对此若能全面的认识与足够重视,即可为用活经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深入学好某一类代表方。学好经方以重点代表方为突破口,以此而展开研究某一类方,对此必须做到有重点、有目标、有目的的学习、认识、探索与掌握。学习重要代表方,如:表证代表方,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证,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二越婢一汤主治太阳温病证;治疗表里兼证代表方,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小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桂枝人参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厚朴七物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结证相兼;又如治疗心证、肺证、肾证、脾胃证、胆证、大肠证、妇科证等重要代表方。研究经方要从某一类方中探讨方药配伍关系,揭示方药配伍精旨,集中探讨与研究经方组方思路与方法,懂得学经方贵在学习经方组方特点、应用要点,配伍关系与方法技巧,揭示经方功用主治病证的核心与灵魂。如研究治疗少阳胆热证代表方小柴胡汤,从方药配伍中探讨、分析与总结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一是清热,二是调气,三是益气,以此全面发掘与研究小柴胡汤配伍精旨,指导临床治疗疑难病证。通过研究与发掘小柴胡汤治法与适应证,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类方适应证与应用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又,治疗热证下利的经方有许多,白头翁汤、黄芩汤、葛根芩连汤、紫参汤等,对此不必要一个一个地去研究,只要抓住重要代表方白头翁汤的配伍思路与组方精旨,就可对其他方作用特点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研究与掌握重要代表方可以带动其他类方的学习与应用,能够从某一类方主治病证同中求异,能够以点带面,以精代泛,减少学习中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开拓应用经方的思路。由此而知,重点掌握经方代表方主治特点、配伍要旨、应用精髓,对临床用活某一类经方及时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重点掌握某一类方的基本要则与核心内容。其一,研究经方药物组成,一是要深入研究方药配伍的协同关系,二是要客观认识方药配伍的佐制关系,三是要慎重运用方药配伍的反佐关系,只有全面而认真地研究、探索经方药物组成的相同或异同关系,才能懂得经方配伍主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其二,研究经方剂量调配关系不能离开具体方药配伍。如仲景用桂枝量,在麻黄汤中与麻黄配伍的比例关系是解表,在小青龙汤中与麻黄配伍关系是既能解表又能温阳化饮,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与麻黄配伍关系是温胃散寒。又如仲景用芍药,于桂枝汤中用量为三两(9g)以调和营卫,而于小建中汤用量为六两(18g)以缓急止痛,又于胶艾汤用量为四两(12g)以养血止漏,更如于当归散中用量为1斤(50g)以调肝和脾。应用经方最关键的难题,是疗效问题,而剂量应用问题则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最大难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因此,对仲景剂量调配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经方药物剂量配伍关系是疗效的可靠保证。其三,对经方的用法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某些方药作用因用法不同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大承气汤、十枣汤、大乌头煎、半夏泻心汤用法等,其煎法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认识用法还当包括药物的炮制方法等,这对治疗效果也密切相关。其四,研究经方功用,必须将药物与剂量有机地结合,不能仅仅执于药物具有某种功用,而忽视药物发挥功用与其剂量大小的特殊作用关系;还应注意药物气味辛、甘、苦、酸、咸与性能寒、热、温、凉之间配伍所产生的不同或相同的作用关系。如通过研究麻黄汤功用,得出麻黄汤不仅是治疗太阳伤寒证专用方,而且也是治疗寒邪犯肺证的重要方,还是治疗寒袭经络证的常用方,如果仅执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证,则大大缩小了经方主治病证与应用范围。其五,研究经方主治是活用经方的重要组成,由于仲景所论诸多方药主治病证,大多是省略了方药主治病证的主要方面,仅对某些次要病证作了比较浅略的认识,这就要求研究经方主治,必须做到通过方药与剂量的配伍关系,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方药及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才能懂得经方主治病证的精髓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