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的“火炉与淤泥”,中医:肝阳上亢为本、痰湿内阻为标!

 东山威夷 2025-05-16

中医认为,高血压不是单纯的“血管压力大”,而是肝阳如烈火上冲,痰湿似淤泥堵道的共同结果。《素问·至真要大论》早有警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 肝阳上亢——烧过头的“火炉”

长期熬夜、焦虑、过食辛辣,会导致肝阴不足,阴液如冷却水不足,肝阳失去制;引起阳亢化风,热极生风,出现头痛、眩晕、面赤。而脉象弦硬有力,如绷紧的琴弦,血管痉挛的直接体现。

2. 痰湿内阻——血管里的“淤泥”

肥甘厚味、久坐少动,酿生痰湿,所以阻碍气机,痰湿黏腻,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压代偿性升高;损伤脉络痰瘀互结,血管弹性下降引发脉压差增大,舌象舌体胖大,苔厚腻如涂奶油,这是代谢紊乱的直观证据。

其核心病机是肝阳上亢是发病基础(本),痰湿内阻是恶化推手(标)。

52岁的患者朋友何先生,高血压病史已长达5年之久(160/100mmHg),曾服用氨氯地平仍控制不稳。现头痛如箍,晨起口苦黏腻,体胖(BMI 28.7),大便黏滞。故来寻求中医就诊,观其面色潮红,目睛浑浊,舌红苔黄厚腻;号脉弦滑数,左关脉弹指,此乃肝阳亢盛之象,故此辨证诊断为肝阳夹痰湿证,肝火炼液成痰、痰热上扰、血压飙升。

故以天麻钩藤饮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此方暗含“镇肝-化痰-泄浊-引火”四重机制。天麻、钩藤形成“降压双雄”,直折上亢之肝阳;黄连配竹茹如同“消防栓”,扑灭痰热之火;茯苓、泽泻仿若“清道夫”,冲刷血管中的痰湿淤积;牛膝引血下行,牡蛎潜阳,给上冲的气血按下“刹车键”。

初第1周何先生头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减轻,收缩压降至145mmHg,效果甚优;故续服2周以固效用,后口苦消失,舌苔变薄,遂加决明子通便2周,血压稳定在130/85mmHg;嘱停用氨氯地平,续服2周,体重下降4kg,复查血脂四项全部达标。改服天麻钩藤颗粒巩固效果2周,后各项症状基本消失,遂停药定期观察,随访半年未复发。

注意:文中方剂需经中医师辨证调整,高血压危象请立即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