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乾盛世”中,无名的雍正真的不应被忽视。如果没有这位一年只休3天,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皇帝,大清的国库能那么充足吗?
 康熙时期,为了更有效地知道各地的事情,他特意建立了“密折制度”,就是让亲近的大臣,可以直接将奏折递给他阅读。不过,当时真正实施这个事的大臣,还没有100人。
结果,雍正继位后,跟打了鸡血一样,将这个制度延续下来,并且发挥了其作用,当时有1200名官员,可以直接给他递奏折了。
虽然加大了效率,但雍正的工作也就多了。据史书记载,康熙当了61年的皇帝,他批改的奏折,存世约3000件,然而,雍正当了不到13年的皇帝,他批改的奏折就达到了41000件。
 以执政时间折算的话,雍正平均每日需批阅奏折10件以上。有时候,一天甚至要批阅60件奏折,有的奏折需要他回复上百字上千字,有的奏折呢,可能就写几个字。
据记载,雍正这一生批阅的奏折总字数,超过了1700万字,或许大家对这个事没什么概念,但这相当于《资治通鉴》总字数的三倍多,我国的四大名著加起来才300多万字,这就知道雍正的工作量有多可怕了。
因为用心工作,雍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养心殿和圆明园度过的。
按照记录,雍正每天每日寅时(3-5时)即起,子时(23-1时)方寝,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5小时以内,全年仅冬至、元旦、万寿节三日停止处理政务,休息休息。
 然而,有的大臣,也给雍正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但雍正还是耐心应对。
比如,杭州织造孙文成,这个官员做事一板一眼,但有时候又过于“板正”。他在雍正元年至五年间,先后呈递20余份请安折。
他的奏折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皇上“请个早安”罢了。
即便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只是看到奏折后,亲笔回复"朕安"二字。
或许对于雍正来说,“已阅”也代表了他认真工作的态度吧。
 然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雍正也会累吧。所以,活了56岁的雍正,都没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在位时间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雍正这种勤政模式,才保证了大清的平稳运行,才把康熙的盛世过渡给了乾隆,为乾隆盛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事实上,在雍正刚继位时,大清的国库非常空虚,但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务实能干的雍正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