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当代文学家·冰心文学奖全国文学作品大赛 ![]() ![]() 每次走这条小路 我都会 数数路旁的小树 看看墙角搬家的蚂蚁 听听拐弯处老槐树上的鸟鸣 它们还是和小时候 一模一样 我还想 背着书包 唱着儿歌 蹦蹦跳跳 走在上学的路上 记忆的味道 周五作文课上,我在中考试卷中邂逅《记忆中的味道》这一题目。布置给孩子们后,自己也陷入了沉思。思绪如春日的柳絮,在记忆的旷野中飘荡——是童年灶膛里煨熟的红薯香?是中秋月光下分食的月饼甜?恍惚间,鼻尖已萦绕起腊月里氤氲的烟火气,那碗父亲亲手烹煮的猪血大肠,才是镌刻在味蕾深处最动人的印记。 儿时的年味,是从杀猪声里漫出来的。每逢腊月二十,清冷的空气中总会飘来断断续续的猪叫声,这声音像撒向村巷的欢乐讯号,总能瞬间点燃整个村庄的热情。我和小伙伴们攥着半干的泥巴团,或是正趴在地上玩弹珠,一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便立刻扔下手中的玩具,眼睛发亮,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飞奔而去。青石板路上扬起串串银铃般的欢呼:“杀猪喽!杀猪喽!” 赶到院子里时,总能看到一场惊心动魄的“捉猪大戏”正在上演。平日里憨态可掬、吃着泔水慢悠悠踱步的黑猪,此刻似乎预感到了危险,眼睛里满是惊恐。它鬃毛倒竖,奋力蹬着四蹄横冲直撞,把院子里的木盆、竹筐撞得叮当乱响,扬起阵阵尘土。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挽起袖口,吆喝着追在后面,有人拿着绳子,有人拿着木棍,想要把猪制服。可猪哪是那么容易被抓住的?它左冲右突,喉咙里发出绝望又愤怒的嚎叫,好几次都差点冲破人群的包围。最后,还是几位最有经验的汉子合力,才将它死死按住,用粗麻绳捆住四肢,抬上了木车。 我们这些孩子便举着树枝追在车后,把碎雪踩得咯吱作响,仿佛自己也是这场年节盛事的功臣。街道上的杀猪摊早已准备就绪,大木桶里的沸水咕嘟冒泡,升腾起的白雾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杀猪师傅是村里有名的好手,他挽起袖子,亮出明晃晃的尖刀。当尖刀落下的那一刻,暗红的鲜血汩汩流入陶盆,案板上的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剧烈震颤。年幼的我们攥着衣角,既为眼前的场景心惊,又暗暗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美味。 等猪被处理完,父亲便开始分割猪肉。他把一块块肥瘦相间的肉用铁钩悬在屋檐下,不一会儿,霜花便在红肉上凝成晶莹的珠。而最令人雀跃的,是处理猪大肠的环节。父亲将竹竿穿过肥厚的肠管,灵巧地翻转,把肠子里的污秽一点点清洗干净。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父亲一边做,一边叮嘱我们要仔细,“洗不干净,吃起来就有怪味了”。我和小弟各执一端,仰着脑袋,看父亲将新鲜的猪血缓缓灌入。鼓胀的肠身泛着温润的光泽,指尖轻触,软乎乎的触感带着生命的余温,好玩极了。 土灶早已烧得旺旺的,母亲往铁锅里撒入葱段、姜丝和红亮的干辣椒,再倒入几勺自家榨的菜籽油。不多时,浓郁的香气便顺着门缝、窗棂,钻进每家每户。我们蹲在灶台边,眼巴巴望着袅袅白雾,数着灶膛里跃动的火苗。弟弟馋得直咽口水,时不时问:“爹,啥时候能好啊?”父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终于,当大肠煮熟捞出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母亲用生锈的剪刀将它们剪成均匀的小段,每个孩子能分到四段。接过冒着热气的碗,油亮的汤汁在暮色里泛着琥珀色的光,大肠的香气混合着辣椒、葱姜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肠衣裹着嫩滑的猪血,咸香与辛味在舌尖交织,越嚼越香。我们几个孩子蹲在门槛上,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难得的美味,连最后一滴汤汁都要用舌头舔得干干净净。那一刻,寒风仿佛也变得温柔,烟火人间的幸福,大抵如此。 后来离开家乡求学、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也尝过不少特色美食,灌汤包、卤煮火烧、肠粉……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超市里随时能买到包装精美的熟食,却再寻不回记忆中的味道。有时候自己照着记忆中的做法尝试,可无论怎么调配佐料,都煮不出儿时的口感。 或许令人眷恋的,从来不是那碗猪血大肠本身,而是旧时光里一家人围炉守岁的温暖,是物资匮乏年代里难得的欢愉,更是永远留在童年深处的,家的温度。如今每当闻到类似的香气,眼前总会浮现出父亲忙碌的身影、母亲慈祥的笑容,还有那个在寒风中追着杀猪队伍奔跑的小小少年。这记忆中的味道,早已成为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忘却。 作品与知音优雅相会 佳作与美刊相映生辉 ![]() 当代文学家·精英团队 ![]() 厚名家亦厚新人 重当代更重未来 本刊特约编审:赵志斌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全彩版印刷,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 ![]() ![]() 作者简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