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家桥镇位于邵东市西南部,发源于双凤乡的邵水在流经两市塘、牛马司后,折向西南进入魏家桥镇境内,然后再向西流经双清区,在沿江桥汇入资江。邵水在魏家桥境内流长约10公里,因为到这里已属下游,河宽水深,是通向老宝庆府城(今邵阳市区)的黄金水道。 民国地图显示,今魏家桥镇境域内有泥湾渡、得仙渡等地名。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邵州岁输漕米万二千石。”上世纪这里曾出土唐代仓窖(窖容150立方米,合200石)。这说明最晚从唐朝开始,魏家桥已经成为邵州向朝廷发运粮米的渡口。 另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魏家桥为邵水首埠,米炭瓷铁咸集于此。”明代《刘氏族谱》记载:“隆庆三年运煤船四十艘抵此。”清代码头遗址发现煤渣堆积层(厚1.8米)。 当地老人回忆称,20世纪50年代前,魏家桥仍有木船停靠,货物经水路转运至邵阳、益阳等地,印证码头功能延续至近代。 实地走访发现,在今魏家桥镇张家渡邵水北岸,现场仍存部分人工砌筑的石阶、条石驳岸,形制与明清时期湘中地区码头建筑风格相似,推测为古码头遗迹。当地曾发现清代碑刻残件,记载“修葺渡口”等内容,应与码头维护相关。 特别声明:本文为征集求全而作,欢迎大家转发朋友圈或微信群,但禁止转载到别的公众号、其他平台和用作视频文案。 ![]()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媒体记者、编辑和著名上市公司高级传播主管,现居南粤,业余专注乡土历史地理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历史常识、特别是大邵阳的乡土史尽绵薄之力。 ![]() .北京宝庆会馆—— 清代邵阳的“驻京办” . 祁邵古道上的古亭:明朝祁东大官修建,两个半副对联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邵东堡面前四千级石板古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