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图里的四季密码:原来古人这样看懂天气

 z55j03b55 2025-05-16

           ☯ 八卦时序 · 节气之道 ☯       

易经卦象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体系

春分:汉代哲学大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正处于春季三个月的正中间,平分了春季。

春分,昼夜平分,往后光明渐长,春意愈浓,民间素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据说春分立起鸡蛋,今年事事如愿!

图片

在探索八卦图与节气的奇妙结合前,我是彻头彻尾的“小白”。偶然间看到一段关于太极与节气关联的内容竟有了几分兴趣,又查了些资料,对这神秘的八卦图与节气有了些许粗浅的认知。

一、太极生两仪

“太极生两仪”是《易经》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五行与八卦遵循着严谨的规律,一旦领悟其原理,再加以联想,便能轻松熟记。

太极代表了宇宙的初始状态,是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

从太极中分化出阴阳两仪,即阳和阴。


图片

从上图中来理解,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阳爻与阴爻。

“爻”是最基本的符号,意指交错,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阳爻用一根实线“—”表示,阴爻用一根中间断开的线“--”‌表示。

在节气中,冬至和夏至分别代表了阴阳的极点。冬至是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萌动的时刻;夏至则是阳气达到极点,阴气开始萌动的时刻。

按顺时针顺序,由冬至到夏至,阳气逐渐增长,天气逐渐变热;由夏至到冬至,阴气逐渐增长,天气逐渐变冷。

很有意思的是,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候是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太阳离我们最远的时候是夏至日6月22或23日。

想象把地球仪压扁成圆形太极图,古人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太极思维,破解这个悖论——太阳距离影响的是'天气'。

夏至和冬至是天气之极,地面温度反映的是'地气',两者存在30天的延迟效应。

之所以“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是因为地气之极比天气之极晚30天左右。

二、四季更迭的密码钥匙(两仪生四象)

“两仪生四象”进一步细化了阴阳的变化过程。四象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代表着每个季节的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少阳:下方为阴爻,上方为阳爻,表示由阴极逐渐变阳极的过程。

清晨,太阳自东方升起,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恰似春季,属木,寓意生长,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太阳:上、下都是阳爻,表示阳到达极盛。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南方,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犹如夏季,属火,代表炎热。

少阴:下方为阳爻,上方为阴爻,表示由阳极逐渐变阴极的过程。

午后,太阳西斜,草木渐黄,秋意渐浓,恰似秋季,属金,象征肃杀。

太阴:下、上都是阴爻,表示阴到达极盛。

夜幕降临,太阳隐匿北方,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恰似冬季,属水,寓意阴冷。

图片

在节气中,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少阳:从冬至到春分,天气逐渐变暖,但仍然寒冷,属于阴中的阳。

太阳:从春分到夏至,天气逐渐变热,属于阳中的阳。

少阴:从夏至到秋分,天气逐渐变凉,但仍然炎热,属于阳中的阴。

太阴:从秋分到冬至,天气逐渐变冷,属于阴中的阴。

春分秋分是阴阳天平(昼夜平分),这两个节气是阴阳平衡的象征,也是四季变化的转折点。冬至夏至是能量极点(日影长短之极),四立节气(立春立夏等)是季节转换的缓冲带。

三、节气流转的时空坐标(四象生八卦

从先天八卦图八等分,就构成了八卦之象,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每个卦象掌管三个节气,恰好与二十四节气一一对应,如同宇宙的GPS定位系统。

其中,爻自下而上排列。

“三个”爻的含义,象征着“天人地”(上有天、下为地、人在其中)。

图片
天地定位

☰(乾)卦(纯阳):夏至,阳气鼎盛(夏至、小暑、大暑)  

三爻全阳,表示全动,是天体之象。

☷(坤)卦(纯阴):冬至,阴气鼎盛(冬至、小寒、大寒)  

三爻全阴,表示全静,是大地之象。

体现“天动地静”的宇宙观。天在上而地在下,即“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艮)卦(阴盛阳微):立冬→冬至,阴气极盛(立冬、小雪、大雪)  

上爻为阳爻,其他为阴爻。上面部分小动,下面大部分静态,为“山”之象。

☱(兑)卦(阳盛阴微):立夏→夏至,阳气极盛(立夏、小满、芒种)

上爻为阴爻,其他为阳爻。下面大部分动,为“降雨”之象。

山气上腾,雨水下降,即“山泽通气”。泽即是雨,雨降于天,山出于地,因此☱(兑)紧接☰(乾)后面,☶(艮)紧邻☷(坤)。

雷风相薄

☳(震)卦(一阳生):立春至→春分,阴中萌阳(对应立春、雨水、惊蛰)  

下爻为阳爻,其他为阴爻。上面大部分静态,下面少部分动,为“雷”之象。古人认为雷从地中起,所以☳(震)也排在☷(坤)的旁边。

☴(巽)卦(一阴生):立秋→秋分,阳中萌阴(立秋、处暑、白露)

下爻为阴爻,其他为阳爻。上面大部分动,下面少部分静,为“风”之象。风起天上,所以☴(巽)也排在☰(乾)的旁边。

雷发地中而上腾,天之下有空气在流动(风),就是“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坎)卦(阴中含阳):秋分前后,阴阳平衡(秋分、寒露、霜降)

中爻为阳爻,其他为阴爻。周边静而地中间有流动,为“水”之象。

☲(离)卦(阳中含阴):春分前后,阴阳平衡(春分、清明、谷雨)  

中爻为阴爻,其他为阳爻。周边动,为“火”之象。又为“日”之象。

一般认为此八卦排列的对应(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合于自然现象。

从坤(冬至)到乾(夏至):象征阳气自地底萌发,经春雷(震)、春阳(离)、夏泽(兑)逐步升腾至极。  

从乾(夏至)到坤(冬至):象征阴气自天顶沉降,经秋风(巽)、秋水(坎)、冬寒(艮)逐步凝敛至极。  

四、现代生活的应用启示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放慢脚步,深入了解这一古老智慧。

它或许不能预测未来,但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魔力——用最简符号,解最复杂的宇宙方程。

以上内容,纯属一个门外汉的个人理解,绝非严谨知识,仅供分享个人的学习历程。


           《周易·说卦传》:

【原文】: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译文】天与地确定了,上下的位置就定了,山与泽气息是相通的,雷与风相互接触,水与火可以相互融合不相射伤,八卦相互交错排列组合。了解过去属于顺,预知未来则为逆,因此通晓易理便可逆知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