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园联盟:一群乡村教育人的叙事共同体

 新用户9913Bpb0 2025-05-16 发布于浙江

百草园联盟:一群乡村教育人的叙事共同体

昨晚托管课结束,我们四人从学校出发,驱车直奔全国知名的乡村小学—— 诸暨斯民小学。车载屏幕显示八点半时,此时的我如果在家里刚哄孩子洗澡,而这里已沉入乡间的静谧。溪水潺潺,蛙声阵阵,一行人饥肠辘辘抵达酒店,竟只剩一桶方便面可充饥。

晚上九点,我和徐祥平老四一起到学校夜访斯民小学。不料,斯民小学斯剑光校长和安可老师热情相邀围炉煮茶。同为乡村教育人,话题自然滚烫:从晨诵课程的诗意启蒙,到乡村孩子的成长困境,再到联盟学校的未来图景。茶香氤氲中,我忽然萌生念头:明天要在这里上一堂晨诵课。许是浓茶作祟,昨夜辗转难眠,却在五点半准时醒来—— 手机里跳出多年前同台演讲的林佩老师的留言,而且发来了两段文字。我想对她说:"只有同频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的光。"

清晨的斯宅村,石板路浸着露水,远山如黛,恰是"空山新雨后" 的意境。漫步其间,竟无端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这诗意的联结,或许正是乡村教育人独有的浪漫。七点半到校时,斯校长已坐在校门口,与保安笑谈间,静静等待孩子们的身影 —— 百年老校的松弛感,藏在这份从容的日常里。

八点整,我站在五年级教室,带着孩子们晨诵《诗经・采薇》(节选)。当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时,教室里的空气突然变得柔软。一对双胞胎因为这个学期就要转回上海,因此更有生命体验感,差点没哭出来。

上午的活动在东湖镇中心小学侯科顶校长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四堂课、两场观点报告,我穿梭其间,看见每位老师都在努力绽放自己。我忽然想起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是无数次向美好靠近的叠加。”乡村教师的成长,不正是在这样的课堂打磨中,渐渐清晰了方向?

午间,斯校长带我们探访千柱屋、朝圣笔锋书院。青砖黛瓦间,仿佛能触摸到百年前的朗朗书声。那些刻在柱础上的"耕读传家",与我们此刻践行的乡村教育,竟隔着时空遥遥相望。回到学校,八个闪电演讲如期而至:有老师讲述如何转变一个特色学生的故事;有老师分享自己如何带班的故事;还有老师讲述着自己因为一个小女孩,而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我是真的被这些故事所打动。

我在总结时说:联盟为何钟情于演讲?因为每个教育者都需要一个舞台,把理想变成故事,把故事变成行动。

从温州瑞安到诸暨斯宅,跨越三百公里的奔波,不为别的,只为让乡村教师的声音被听见。百草园联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当我们把"让乡村教育有温度" 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与参与者,这些故事终将汇聚成河,灌溉出属于乡村教育的丰美百草园。

暮色四合时,我们踏上归途。车载屏幕再次显示八点半,不同的是,此刻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存满了新的故事。是啊,讲好乡村教育的故事,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群人在叙事中互相照亮,最终成为故事本身。

这,或许就是百草园联盟的终极答案:用故事编织理想,让每个乡村教育者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又在自己的故事里成为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