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捕捉外形,彰显这个动物的独一无二》教学记

 艺之芳华 2025-05-17 发布于湖南

这次的绘本故事《咕噜牛》比较长,因此留给学生当堂写作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为了保证大部分人能完成任务,只要求他们写了50字左右,合格率70%,优秀率20%。不过自己在和学生一起预测故事的时候,心情也比较愉悦。实践这24本绘本教学,不仅是学到了郭筠筠老师的写作魔法,还明白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一定绘本的解读力。

一、朗读趣味语言

“他有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嘴里长满了可怕的牙齿。”

“他的膝盖特别鼓。脚趾叉得特别大。鼻头上的毒瘤特可怕。”

“他有黄澄澄的眼睛。黑舌头。紫色的倒刺长满在他背后。”

从小老鼠第一次和狐狸介绍咕噜牛的时候,学生知道了咕噜牛是“可怕的”。

从小老鼠第二次和猫头鹰介绍呼噜牛的时候,学生知道了咕噜牛的“特别之处”。

从小老鼠第三次和蛇介绍呼噜牛的时候,学生知道作者用了不同的颜色来写咕噜牛的外形。

在这里我还延伸了一下:“呼噜牛有鼻子吗?咕噜牛有耳朵吗?咕噜牛身上有毛吗?”

学生看了图后回应我:“有。”

“那为什么不写?”

“因为不是很特别,和其他动物相比没有明显的特点。”

原来学生也是能理解什么叫作这个动作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每次都是自己朗读故事内容,觉得有些吃力,以后可考虑请几个经常阅读的学生读一读。第一,可以锻炼部分学生的朗读;第二,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第三,减轻李老师我的任务。

二、理解反复句式

“一只小老鼠,叽布叽布,在密林深处溜达。

一只狐狸/猫头鹰/蛇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

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

进来吃顿饭/喝杯茶/喝杯酒吧,树底下/树洞/木头堆里就是我的家。

哦,狐狸/猫头鹰/蛇,你太热情啦!可是很抱歉——

呼噜牛约我来吃饭/喝茶/喝酒,一会儿就见面。”

小老鼠和三个不同的动物,对话句式一样,只是换了不同的内容。

意外的是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立马想到了故事《狐假虎威》,甚至觉得这个绘本也可以叫《鼠假牛威》。

三、分析习作表达

结合郭筠筠老师课件上拓展的资料《笨拙的小鸡》《爱唱歌的鹦鹉》,引导学生梳理写小动物外形的方法:第一,要按顺序写,从上往下或者从前向后;第二,要写出特点,挑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写一两个;第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创作随堂练笔

十分钟的创作时间,还是少了一点。有四个学生都才写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不过大部分学生还是用比喻句写了动物的外形,也写了一个典型特征。

下次上课还是自己讲的时间少一些,让学生创作的时间多一些,甚至能有五分钟的互相朗读和评价时间。

下次上课还是提前看看课件,有些内容可以忽略,不要对着课件照本宣科。

下次上课尽量把时间分为三部分,自己15分钟内讲完绘本故事及写作要点,留20分钟给学生写,5分钟用来点评及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