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晚刷牙”是错的?医生揭秘:过了60岁,尽量改掉4刷牙习惯!

 longxin0616 2025-05-17

很多人坚信,只要坚持早晚刷牙,口腔健康就能高枕无忧。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60岁以上的老人,尽管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早晚刷牙,却仍然面临口腔问题,甚至牙齿脱落。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正是那些看似无害的刷牙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给口腔健康埋下了隐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一、用力过猛:刷牙不是“体力活”

“刷牙就得用力,不然刷不干净!”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但用力过猛,却可能让牙龈“受伤”。

我曾接待过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他就是“用力刷牙”的典型代表。每次刷牙,他都使出全身力气,刷毛与牙齿摩擦时发出“沙沙”声,仿佛要把牙齿上的污垢“连根拔起”。起初,他觉得牙齿特别干净,但时间一长,牙龈开始频繁出血,牙齿表面也出现了磨损痕迹。这就好比用一把硬刷子刷娇嫩的皮肤,力度稍大,皮肤就会受损。

牙龈一旦受损,牙齿根部失去保护,在冷热刺激下就会刺痛。而正确的刷牙方式,应该是轻柔地画圈清洁,像给牙齿做“按摩”,而不是“猛力擦洗”。这位老师改掉用力刷牙的习惯后,牙龈出血和牙齿敏感的问题逐渐好转,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二、刷牙时间太短:匆匆忙忙难达效果

“刷牙不过三分钟,口腔健康难保障。”很多人刷牙时“赶时间”,一两分钟就草草了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觉得牙齿没大问题,简单刷一下就行。但这种“速战速决”的刷牙方式,可能让你离口腔健康越来越远。

我曾遇到一位护士,她每天刷牙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尽管她工作繁忙,但牙齿问题却逐渐找上门来。牙石堆积,牙龈发炎,甚至出现蛀牙。经过检查发现,她刷牙时间太短,无法彻底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细菌与食物残渣。这就好比只打扫了房间的一角,却忽略了其他地方的灰尘。

理想的刷牙时间应保持在3至4分钟,这样刷毛才能细致地清理每一颗牙齿的表面和牙缝。如果你连这3分钟都耐心不足,口腔健康就会慢慢亮起“红灯”。刷牙频率固然重要,但时间更是关键,不要图快而忽视了效果。

三、忽视舌头清洁:细菌的“藏身之地”

很多人刷牙时,只关注牙齿,却忽略了舌头。舌头表面富含细菌和食物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成为细菌的“温床”,导致口臭和口腔感染。

我曾接诊过一位70岁的退休工人,他的口气非常重。他每天刷牙,但口气问题却始终无法改善。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舌苔非常厚,满是食物残渣和细菌。他平时从不觉得舌头需要清洁,甚至觉得舌头自带的味道并无大碍。

但随着年龄增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我清洁能力下降,舌苔问题会更加明显。因此,刷牙时一定要清洁舌头,可以使用舌刮器轻轻刮除舌苔,就像给口腔做“大扫除”,保持口腔的全面清洁。

四、刷牙后马上喝水:冲走牙齿的“保护层”

很多人刷完牙后,习惯马上喝一口水,认为这样可以冲淡口腔内的“药味”。但这种习惯却可能冲走牙齿的“保护层”。

刷牙后,牙齿表面会形成一层氟化物涂层,这层涂层需要留在牙齿表面一段时间,才能帮助修复牙齿,防止蛀牙。如果马上喝水,氟化物就会被稀释,无法发挥最大作用。

我有个65岁的朋友,他刷牙后总是立刻喝水。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牙齿越来越敏感。我告诉他,刷完牙后最好等半小时再喝水,让氟化物和牙齿充分接触,起到预防蛀牙的作用。这就好比给牙齿穿上一件“防护服”,让它在氟化物的保护下更健康。

五、改掉坏习惯,拥抱健康口腔

虽然早晚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本功,但过了60岁后,一些不良的刷牙习惯可能会给口腔健康带来隐患。用力过猛、刷牙时间太短、忽视舌头清洁、刷牙后马上喝水……这些习惯看似无害,却可能成为口腔健康的“隐形杀手”。

改掉这些坏习惯,调整刷牙方式,让口腔健康不再是“奢望”。希望这些实用的刷牙建议,能帮助大家改善口腔健康,拥有更清新的口气和坚固的牙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