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一、小组背景 情绪是人们对事物所表达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情感反应之一,个体的情绪问题对自身思想、身心健康以及对人生的整体满意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情绪管理是通过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对一系列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作出灵活的反应,以便适应现实社会。 儿童期是一个人形成和发展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加快,当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容易受家庭教育、学习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暴躁、易怒、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儿童尚处于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情绪管理认知水平和应对技能比较有限,如果不对其情绪管理能力加以重视与引导,那么将会深刻影响儿童个人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其家庭、社会等方面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此,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于2025年1月13日-17日在江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针对7-12岁儿童情绪管理的成长小组,帮助辖区的儿童认识、体验和管理情绪,助力社区儿童健康成长。 ![]()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行为、认知和环境的交互作用,重视强化和示范功能对个体转变的影响。本次小组将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的情绪管理问题进行干预,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学习模仿同龄伙伴的榜样行为,并对积极参与小组且有良好表现的组员进行奖励,发挥强化作用,促进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强调理性信念的作用,能够帮助儿童进一步理解情绪。本次小组将以情绪ABC理论为基础,帮助儿童了解事件、认知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组员改变自身非理性信念,协助组员掌握适当的情绪管理方法。 (一) 总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儿童认识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情绪,协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积极处理负面情绪,促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 具体目标1、认识情绪:90%的组员都能认识到“喜怒哀惧”这四种基础情绪。 2、觉察情绪:80%的组员能够分辨不同表情所代表的基础情绪。 3、表达情绪:80%的组员能够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背后隐藏的认知。 4、情绪管理:80%的组员能够知道如何对负面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并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情绪管理方法。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本次小组共五节课程,主要有五个阶段性变化,分别是召集阶段、形成阶段、冲突阶段、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 (一)小组前期 组员开始聚集,相互熟悉和探索了解小组共同兴趣及目标,社工处于中心位置,组员间彼此吸引或逃避。本次小组的组员结构相对复杂,组员之间的年龄跨度为7-12岁,其中7-9岁占比最大,2名12岁的组员难以融入小组集体中。男女群体分别组为小团体的现象明显。 ![]() 图2:社工介绍小组概况 ![]() 图3:第一节小组热身游戏-变脸魔方积木 (二)小组中期
![]() 图4:第二节小组游戏-眉目传”情“ ![]() 图5:第三节小组游戏-情绪小剧场 (三)小组后期 第四节为小组的中后期,组员结构相对稳定,属于成熟阶段,社工处于边缘位置。此阶段组员的凝聚力最强,合作度最高。特别是怒怒组从一开始处于落后位置,在第四节反超到贴纸榜第二名。 ![]() 图6:第四节小组游戏-情绪的表现形式 ![]() 图7:第五节小组游戏-情绪管理方法拍卖会 第五节为小组的后期,属于结束阶段。社工主要是巩固小组成果由于本次寒假班的课程安排丰富,最后一节情绪小组并不是整个寒假班的最后一节课,因此组员间的离别情绪较淡。社工主要是表彰优秀组员和做好小组的成效评估工作。 (一)结果评估 满意度调查问卷:设置10道正向计分的问题,满分值为10分,总分值超过满分值的60%则总目标达成。 (二)过程评估 1、出勤率:每节小组的出勤率达80%及以上则目标达成,佐证材料为签到表。 2、过程记录:利用每节小组的《小组过程记录表》记录每节的组员表现、社工表现、每节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组员的转变以及社工的自我评价等。每节小组的目标达成率为100%则分目标达成。佐证材料为小组照片、小组过程记录表。 1、根据回收的23份《小组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可知,满分的有12份,占比52%,80分以上的有19份,占比82%,60分以上的21份,占比91%,结果评估的目标达成。 2、根据小组签到表,第一节的出勤率为100%,第二节的出勤率为92%,第三节的出勤率为96%,第四节的出勤率为84%,第五节的出勤率为96%,每节小组的出勤率均超80%,过程目标一达成。 3、根据每节小组的《小组过程记录表》每节小组的目标均已达成,每节小组均有照片记录,并附有1节课后作业《我的情绪采访清单》和3节课堂小练作为作证材料,分别是《表达你的情绪》、《对你的感受负责》、《成长的苹果树》便签纸。过程目标二达成。 (一) 做得好的地方为筹备好本次小组,社工参考了大量专业素材,充分利用江门市的公共图书资源和线上文献资源,搜集有关儿童情绪管理相关的材料,合理设计小组课程,并发挥大学生帮帮队的作用,协助社工开展本次儿童情绪小组。充分利用督导资源,虚心请教督导完善小组课程的具体环节设计。 (二) 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本次小组是与社区合作开展,在组员招募方面,处于被动位置,组员的年龄结构和人数均超了小组可容纳的范围,直接影响小组的成效深度。社工希望可以能够争取开展小组的主动权,控制组员的年龄构成和人数,贴合社区儿童需要,开展成效更高的主题小组。 如何成为小组/团体/活动带领高手? 超人气社工实务“小组带领技巧训练营” 学员亲测好评! 社工、老师、团队主管及团体辅导者首选 学习模式升级,自主解锁课程 随到随学,扫码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