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喦,或作吕嵓、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吕洞宾师事锺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 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本文为AI翻译,仅供参考。 ![]() 《求心篇》吕洞宾 【原文】孚佑上帝曰:“人之有心,如天之有日。心之邪正,如日之升沈。日升沈而昼夜分,心邪正而人鬼判”。 【译文】孚佑上帝说:“人有一颗心,就如同天上有太阳。心的邪与正,就如同太阳的升起与沉落。太阳的升起与沉落区分了昼夜,心的邪与正判定了是做人还是像鬼一样。” 【原文】故心者万善之源,而百行之所由出也。儒曰“正心”,道曰“存心”,释曰“明心”。心正则不乱,心存则不放,心明则不蔽,三教一理也。 【译文】所以心是一切善的源头,也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儒家说“正心”,道家说 “存心”,佛家说 “明心”。心正就不会迷乱,心有所存就不会放纵,心明就不会被蒙蔽,这三教的道理是一致的。 【原文】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今之心若“亡羊”然,盍归而求之?求心之道无他,屏诸幻想,除诸恶念,独置力于伦常而已。葢屏诸幻想,则心存;除诸恶念,则心明;置力于伦常,则心正而不乱。圣贤仙佛,不外是矣。 【译文】孟子说:“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找回那散失的心罢了。” 如今的心就像那 “走失的羊” 一样,为何不回去寻找呢?寻找心的方法没有别的,摒弃各种幻想,去除各种恶念,只致力于伦理纲常罢了。大概摒弃各种幻想,心就能有所存养;去除各种恶念,心就能清明;致力于伦理纲常,心就能端正而不迷乱。圣贤和仙佛的境界,也不过如此。 【原文】至于屏除置力之道,则在择善而固执之耳。择善之道,必本伦常。然必心中清净,无一毫杂念,火气不生,在在欢喜。自然心不忘亲,常存敬爱。推之五伦,莫不皆准。 【译文】至于摒弃幻想、致力于伦理纲常的方法,就在于选择善并坚守它。选择善的方法,一定要以伦理纲常为根本。然而一定要心中清净,没有一丝杂念,不产生火气,处处都能心生欢喜。自然心中不忘父母,常存敬爱之情。推广到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没有不以此为准则的。 ![]() 【原文】常想圣贤之言,濳心理会。每闻父师之训,敬凛奉持。 【译文】常常思考圣贤的言论,潜心领会。每次听到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恭敬地遵循奉行。 【原文】见圣贤经传格言,爽然于目。见父母手泽口泽,惕然于衷。 【译文】看到圣贤的经传格言,眼睛一亮有所感悟。看到父母用过的东西,心中警惕而有所触动。 【原文】见人善行,闻人善言,生企慕心。见人恶事,闻人恶言,生警省心。 【译文】看到别人的善行,听到别人的善言,产生仰慕之心。看到别人做恶事,听到别人说恶言,产生警醒之心。 【原文】闻淫亵语而不移,见好子女而不惑。 【译文】听到淫秽亵渎的话语而不为所动,看到美貌的男女而不被迷惑。 【原文】当喜知节,当怒知惩。念念在兹,与人爲善。 【译文】应当喜悦的时候知道节制,应当愤怒的时候知道克制。念念不忘这些,与人为善。 【原文】与人有怨,辄思其好处,以释之。中心有憾,辄思己过处,以宽之。 【译文】与人有仇怨,就想想对方的好处,以此来消除怨恨。心中有遗憾,就想想自己的过错,以此来宽慰自己。 【原文】人以非礼相加,无心报复。人以巧机搀夺,无心好还。 【译文】别人以无礼的方式对待自己,没有报复之心。别人用巧诈的手段来争夺,没有以牙还牙之心。 【原文】静筹人托,以期践言。静思人恩,以图报称。 【译文】冷静地筹划别人托付的事情,期望能践行诺言。静静地思考别人的恩情,想着如何报答。 ![]() 【原文】处繁华中,有恬淡心处贫贱中,无怨尤心。 【译文】处于繁华之中,怀有恬淡之心;处于贫贱之中,没有怨天尤人之心。 【原文】见人失意,生怅惘心。见人得意,生欢喜心。见人才高,生钦服心。见人饥寒,生怜悯心。见人勤劳,生体恤心。见人谬悞,无非笑心。见人珍异,无幸得心。见人富贵,无艷慕心。 【译文】看到别人失意,产生怅惘同情之心。看到别人得意,产生欢喜之心。看到别人才学高超,产生钦服之心。看到别人饥寒交迫,产生怜悯之心。看到别人勤劳,产生体恤之心。看到别人犯错,没有嘲笑之心。看到别人的奇珍异宝,没有非分之想。看到别人富贵,没有羡慕之心。 【原文】不因势力而生趋附心,不因衰落而生厌薄心。不因贫乏而生苟且心,不因急迫而生险诈心。 【译文】不因为权势利益而产生趋炎附势之心,不因为他人衰落而产生厌弃轻视之心。不因为贫困贫乏而产生苟且偷生之心,不因为急迫之事而产生阴险狡诈之心。 【原文】见老成而生敬,见道德而知尊。见人愚顽无礼而不怨,见人飮啖过节而不憎。 【译文】看到德高望重的人产生敬重之情,看到有道德的人知道尊崇。看到别人愚昧顽劣、无礼却不怨恨,看到别人饮食过度却不憎恶。 【原文】闻人言语无稽而不厌,闻人虚声恐愒而不惊。见人有功恒思所报,见人有过恒想其难。闻人有善而不疑,闻人有恶而莫信。 【译文】听到别人言语荒诞无稽却不厌恶,听到别人虚张声势、恐吓却不惊慌。看到别人有功劳常常想着如何报答,看到别人有过错常常体谅其难处。听到别人做善事而不怀疑,听到别人做恶事也不要轻信。 【原文】引过归已,推善与人。受横不嗔,受谤不辨。居常省过,行则阙疑。 【译文】把过错归于自己,把善行推让给别人。受到横暴对待不生气,受到诽谤也不辩解。平常要反省自己的过错,行事时对有疑问的地方要慎重。 【原文】久久变化气质,归于纯粹。方寸之内,有如冰雪。举念之间,无非忠信。上焉可以入道成眞而证果,下焉亦长保其福禄而荫及子孙矣。 【译文】时间久了就能改变气质,达到纯粹的境界。内心就如同冰雪一样纯净。每一个念头,无不是忠信的表现。往好的方面发展就可以入道成真、证得果位,往次一点说也能长久地保有福禄并福荫子孙。 【原文】苟或祭先不敬,事亲不诚。父师教诲,口应心违。父母家庭,心疑偏爱。兄弟叔侄,有欲而憎。天地鬼神,临财不畏。闻善知悦,过后卽忘。起念爲善,未几卽怠。 【译文】如果祭祀祖先不恭敬,侍奉父母不诚心。父亲和老师教诲时,表面答应而内心违背。在父母家庭中,心里猜疑、有所偏爱。对于兄弟叔侄,因欲望而憎恶。面对天地鬼神,面临钱财时不畏惧。听到善事知道喜悦,但过后就忘记了。起了做善事的念头,但没过多久就懈怠了。 【原文】闻人有善,心疑不信。闻人有恶,心信不疑。 【译文】听到别人做善事,心中怀疑而不相信。听到别人做恶事,心中相信而不怀疑。 【原文】见方正而不恭,对老成而多慢。 【译文】看到正直的人却不恭敬,面对德高望重的人却多有轻慢。 【原文】心欲胜人,时生忿怒。心惟利已,时生嫉妬。 【译文】心中想要胜过别人,时常产生愤怒之情。心中只想着利己,时常产生嫉妒之心。 【原文】学未成而自负,事已悞而自宽。艰难辄起怨尤,富贵便生骄泰。 【译文】学问没有成就却自负,事情做错了却自我宽恕。遇到艰难就产生怨天尤人之心,富贵了就产生骄纵傲慢之情。 【原文】心图人物,而口却支吾。心服其人,而口偏倔强。 【译文】心里想着别人的东西,嘴里却支支吾吾。心里佩服某个人,嘴里却偏偏倔强不承认。 【原文】借财不得,遂若仇讐。欠债不还,反生怨恨。 【译文】借财物没有借到,就把对方当作仇敌。欠债不还,反而心生怨恨。 【原文】才不及其人,而故欲傲之。识不逮其人,而故欲非之。 【译文】才能比不上别人,却故意要傲视别人。见识不及别人,却故意要非议别人。 【原文】心知自错而怙终,心议其非而面谀。 【译文】心里知道自己错了却坚持错误不改,心里认为别人不对却当面阿谀奉承。 【原文】滛念、贪念、恶念、嫉妬念、媚世念,辗转不除。忿心、躁心、傲心、不平心、阴贼心,循环不已。 【译文】淫念、贪念、恶念、嫉妒念、谄媚世人的念头,反复辗转难以去除。忿恨之心、急躁之心、傲慢之心、不平之心、阴险狠毒之心,循环不止。 【原文】所谋未善,反恨人之不从。作事多乖,却怨人之不用。 【译文】谋划的事情没有做好,反而怨恨别人不听从自己。做事多有违背常理之处,却埋怨别人不重用自己。 【原文】见好子女,辄生意恶。闻妇人声,便尔心移。作计欺公,起心害衆。常怀阴险,自作聪明。在在憎嫌,时时懊恼。 【译文】看到美貌的男女,就产生不良的想法。听到妇人的声音,就心思转移。设计欺骗公众,起了危害众人的心思。常常心怀阴险,自认为聪明。处处憎恶嫌弃,时时懊恼不已。 【原文】凡若此者,事虽未彰于言行,心先触怒于鬼神。罚在其身,毒流孙子。 【译文】大凡像这样的人,事情虽然没有在言行上彰显出来,但心已经触怒了鬼神。惩罚会降临到他身上,毒害还会流传到子孙身上。 【原文】呜呼,善恶之分,如丝染皂;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苟改过以爲良,亦从凶而反吉。倘执迷而不悟,终怙祸而遭殃。然而善恶心生,吉凶心召。 【译文】唉,善恶的区分,就像丝线染成黑色一样明显;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跟随形体一样必然。如果改正过错成为良善之人,也能从凶险转为吉祥。倘若执迷不悟,最终会坚持祸患而遭受灾难。然而善恶由心生,吉凶也由心招来。 【原文】苟正其心,则无适而非善矣。苟求其心,则无适而非正矣。圣贤千言万语,不过于斯。 【译文】如果端正自己的心,那么没有一处不是善的。如果追求本心,那么没有一事不是正的。圣贤的千言万语,不过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灵枢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窍”。所谓要者,行住坐卧,常想此心在腔子里,自然杂念不生,自然举念皆善。天地鬼神,交相保护。凶妖恶眚,无自而干矣。 【译文】《灵枢经》说:“知道关键所在的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不知道关键的人,就会散乱而找不到头绪。” 所谓的关键,就是在行、住、坐、卧之间,常常想着把心收在胸腔之内,自然杂念不会产生,自然每一个念头都是善念。天地鬼神,都会交相保护。凶险、妖邪、灾祸,就无从干扰了。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