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刘欣雨)昨天下午,苏州教育博物馆内书香氤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馆藏百年教科书展》在此正式启幕。本次展览以“教科书:教育的年轮”为主题,通过千余册珍贵馆藏教科书,生动再现百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教科书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百年来,教科书在内容、形式、理念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教育教学思想的进步,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们希望观众能够从这些珍贵的教科书中,看到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教育的思考与热爱。”苏州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苏州教育博物馆)副书记、副主任朱刚说。 步入展厅,一本本教科书以时间为轴,串联清末至今中国教科书演变的时代脉络。从晚清《笔算教科书》的教育革新,到抗战烽火中“复兴教科书”的文化坚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攻坚的《农民识字课本》,到新时代“国家统编为主、地方特色补充”的教材体系……百年教育记忆在展柜中重焕光彩。 其中,1901年由上海澄衷学堂出版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有“百年语文第一书”之称,书中762幅精美插图,均由清代苏州画家群体以“吴子城”笔名绘制,笔触细腻,兼具艺术性与知识性,胡适、茅盾等名家童年时都曾读过此书。苏州振华女校创办人王谢长达之子王季烈编译的《物理学》极具划时代意义,这部首次定名学科并引入力学、声学、热学等理论的教材,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教科书,为近代物理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开幕式上,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获赠《苏州教育博物馆藏品丛谈》一书。作为活动的特别环节,沧浪实验小学师生代表还以苏州教育博物馆为课堂,在展厅内开启了一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围绕王谢长达创办振华女校并培养了12位科学家的家族故事,引导学生在情景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中,深刻理解从“教育救国”到“科学报国”的精神传承。 姑苏晚报 25.5.17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校与教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