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徐州 | 翟家大院撕纸:撕出万千芳华---翟海涛

 cgp603 2025-05-17

翟家大院撕纸·翟海涛


图片

徐州市泉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翟家大院撕纸始于明末清初,是中国传统撕纸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家族传承流派,也是徐州民俗博物馆翟家大院的代表工艺。其以徒手撕纸技艺为核心,摒弃剪刀、刻刀,仅凭手指的巧劲与纸张的韧性,在方寸之间撕出虚实相生的图案,形成“细如春蚕吐丝,粗若大笔挥毫”的艺术风格。

图片

翟海涛,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泉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翟家大院撕纸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翟家大院撕纸工艺第五代传承人,他创作的“翟家大院的记忆”撕纸系列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典范。

01、百年传承 方寸藏乾坤

在东方民间艺术的星河中,翟家大院撕纸以手代剪的创作方式,打破工具的桎梏,将创作者的情感与技艺直接融入薄薄的红纸之中,在虚实相生间构筑独属于徐州的民俗画卷,诠释着“大道至简”的东方智慧。

图片

明末清初,翟氏先祖将山西剪纸的基因与徐州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在手掌般大小的红纸上,撕出粗犷窗花、门联等,为这门技艺播下了最初的火种。至清代中期,翟氏传人翟允之凭借天赋与巧思,将撕纸从节庆装饰升华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为翟家大院撕纸奠定了艺术根基。此后,一代代翟氏传人在传承中创新。

图片

这些看似随意的撕痕,实则是匠心独运的艺术表达。每一道裂痕的走向,都暗含创作者对线条的精准把控;每一处镂空的留白,都在诉说“计白当黑”的东方美学。这种“以无胜有”的创作哲学,让翟家大院撕纸超越了单纯的手工技艺,升华为承载地域文化的艺术语言。

图片

时光流转至当代,翟海涛接过了接力棒。他坚守 “细如春蚕吐丝,粗若大笔挥毫”的传统风格,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他创作的“翟家大院的记忆”撕纸系列,以百余幅作品再现徐州民俗风情,人物神态生动,场景鲜活逼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图片

02、毫厘把握 指尖舞春秋

撕纸艺术的精妙之处,全在毫厘之间。不同于剪刀的利落精准,撕纸依靠的是指尖对纸张纤维的感知,力度稍重,线条便会断裂;用力过轻,又难以成型。为了掌握分寸,翟海涛从儿时起便开始练习,数十年如一日,在无数张宣纸上留下了探索的痕迹。

图片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发丝、飞鸟的羽毛,都由细密的撕痕构成,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控制力。有时为了表现仕女裙摆的飘逸,他需屏住呼吸,用指甲尖一点点挑开纸张纤维;而刻画雄狮鬃毛时,则要以掌心发力,让粗犷的撕痕如火焰般迸发。

图片

“撕纸没有回头路。”翟海涛表示,一旦下指,便无法修改,这要求创作者必须在动手前胸有成竹,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如今,翟海涛更是将翟家大院撕纸作品规格从手掌般的小尺寸拓展到需要围着桌子撕的大尺寸。

图片

从小作品到大作品的跨越,不仅是尺寸的突破,更是技艺与心境的升华。面对大幅红纸,翟海涛以身体的移动配合指尖,在实践中摸索出独特的创作节奏,将大幅作品拆解为无数个“毫厘之争”的微观战场,在整体构图与局部细节间找到精妙平衡。

03、跳出框架 红纸展新章

在非遗传承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翟海涛和他的翟家大院撕纸,正以破局者的姿态,奋力开辟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传承之路。若将家族绝技束之高阁,终会在时代浪潮中消逝,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艺术走进大众视野,才能让这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图片

因而,他不仅专注于技艺的精进,更将传承的重任扛在肩头,积极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还充分发挥高校的平台优势,在校园内开设非遗撕纸课程,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尤其是留学生们,对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在亲手体验撕纸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片

在创作层面,翟海涛大胆创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撕纸技艺深度融合。他用撕纸呈现出城市地标建筑、地铁线路等现代场景,让撕纸艺术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此外,他还将红色文化与撕纸技艺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用粗犷的撕痕勾勒出革命先烈的英勇形象,用细腻的纸纹再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让非遗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图片

如今,翟家大院撕纸已成为徐州的文化名片。在徐州民俗博物馆内,翟家大院撕纸展区总是吸引着大量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文字 | 李莎莎

图源 | 陈艳

一审 | 梁玮钢 褚浩

二审 | 王韬 雷增虎

三审 | 张慧 苏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