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光大师推崇《感应篇汇编》摘录及诵读感悟(五)

 雪溪人家 2025-05-19
图片

@祁珏

本周最受触动的是“所作必成,神仙可冀”一节。此一节引经据典,句句精辟。其中最入我心的是文中提出的修行人需要具备的素质:首先要以“信根”为基础,“有决定不疑”之心;其次要“勇猛精进”,“昼夜役心不止”;再次须抱持“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心”,不可“得少而足”、“时久而疲”、“遇顺境而迷”、“逢逆境而堕”;同时需要辅以“智巧”,“以慧炼心”,否则将“碎石为尘,终不得火”。这部分内容值得我反复诵读,铭记于心,以便时时省察。

1.《出曜经》曰。智者。以慧炼心。寻究诸垢。譬如矿铁。入火百炼。则成精金。又如大海。日夜沸动。则生大宝。人亦如是。昼夜役心不止。便获果证。

2. 记得儒者劝学有诗。谓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此言石中有火。不以智巧击之引之。则终不遇也。今人惟知石中有火。不施半点智巧之力击之。终日指此冷石。说火之用。说得眼光落地。依前是块顽石。要觅点火为用。了不可得。此是不肯死心做工夫之人也。更有一等人。闻说石中有火。击碎其石。欲取其火。乃至碎石为尘。终不得火。却不责不以智巧得之。便至不信石中果有真火。此是不信自心成佛之凡夫也。今人若欲成办此事。首以信根为石。次以单提话头为击石之手,又以坚固不退转志愿之铁。打个火刀。乃以精进勇猛之力。向日用动靜中。敲之击之。使不间断。又以般若种性干草。蓦忽相成。引起一星子烧燎。照天照地。是谓智巧也。

3. 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故最初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心。是之谓真有心之丈夫也。

4. 原夫真心无妄。性智本明。妙湛元精。由妄瞥起。俄然晦昧。则失彼元精。黏湛发知。故转智为识。形中妄心。名之曰识。心本无知。由识故知。性本无生。由识故生。生身种子。萌蘖于兹。开有漏华。结生死果。今人妄认方寸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生生死死之识神。永劫轮回之种子。

5. 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清净。复还妙湛。意念消融。一根既已返元。六根皆成解脱。既无根尘六识。则无轮回种子。一点真心。独立无依。万劫常存。永无生灭矣。

图片
图片

@清祯

1. 世间无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惟以实心行善,则人事既合天心,而天意岂违人愿,自然默助,行无不通,作无不成矣。

2. 欲明自心,但于日用中,行住坐卧,常自谛审思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有耶?是无耶。既不落有无处所,自然心珠独朗,常照世间,此即正觉,此即大道也。

3. 先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父母生我之身,尤必先生成我之学,故其尊与亲君并重。

4. 明王守仁阳明先生曰:交友以谦下为主。相会时,须虚心逊志,亲敬涵容。大约箴规指摘处少,诚感奖劝意多。温节孝曰:交友只取其长,不计其短。遇刚鲠人,耐他戾气。遇俊逸人,耐他罔气。遇朴厚人,耐他滞气。遇佻达人,耐他浮气。不特取益无量,亦是全交之道。

5. 凡人行事,用人则智,自用则愚。自用不可,况于很戾。佛言很戾如恶马,言难调也。人而很戾,一切执拗,自以为是,不肯服人。善友知识,谁来相亲。善言名理,谁来相告。造恶招尤之原,莫此为甚。

图片
图片

@荷

1. 明莲池大师曰。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故最初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心。是之谓真有心之丈夫也。如此存心。何事不办。可不勉哉。

2. 性命圭旨云。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那不死的人。即吾人本来常住真心是也。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无奈世人不悟。从无始来。迷却真心。故受轮转。枉入诸趣。

3. 言作善为登真之路。立者积也。曰一千。曰三百。剋定数目期限。决定必成。不生退转之意也。

4. 僧那曰。欲明自心。但于日用中。行住坐卧。常自谛审思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有耶。是无耶。既不落有无处所。自然心珠独朗。常照世间。此即正觉。此即大道也。无一尘许间隔。刹那顷断续之相。

5. 大德曰生。尔乃忍作残害。夫残伤毒害。恶之至大。而更出于忍。则任意所至。无一毫恻隐怜悯之心矣。诸善本于一慈,诸恶本于一忍。去忍而慈。圣贤佛仙之功在是矣。

图片
图片

@清徵

1. 石中有火,不以智巧击之引之,则终不遇也。今人唯知石中有火,不施半点智巧之力击之,终日指此冷石,说火之用,说得眼光落地,依前是块顽石。

今人若欲成办此事,首以信根为石,次以单提话头为击石之手,又以坚固不退转志愿之铁,打个火刀,乃以精勤勇猛力,向日用动静中,敲之击之,使不间断。清徵:既信圣贤之言,当实行其事,勇猛精进,不懈废,不间断。)

2. 明莲池大师曰:“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故最初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心,是之谓真有心之丈夫也。”如此存心,何事不办,可不勉哉。清徵:句句直指肤浮之要害。怠惰心起时,须以此自勉。)

3. 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住正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于此。当知妄念起于识根,缘境成妄,非实有体。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清净,复还妙湛,意念消融。一根既已返元,六根皆成解脱,既无根尘六识,则无轮回种子。一点真心,独立无依,不劫常存,永无生灭矣。

4. 僧那曰:“欲明自心,但于日用中,行住坐卧,当自谛审思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有耶,是无耶?既不落有无处所,自然心珠独朗,常照世间,此即正觉,此即大道也。 ”

5. 夫索公惟于义理,见得精熟,故守之循之,出于自然。清徵:老师曾说,培德最重要,也就是说从心上下功夫最重要。第一是明理,明理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还不真诚、不恭敬、不谦虚、没有礼。这些需要知道了之后,在事情上练习,等到不断的练习,这一关通过了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就变得谦虚有礼、恭敬真诚了。正是“不习,无不利”之意。)

6. 动者萌于心,行者见于事。太上先以此二句为言,教人于举心动念,出言行事之始,谛审思惟,有懔然不可逾越之意。清徵:须常练习于起心动念处,审思恶念萌动。)

7. 古云: “恶因贪起,贪是恶根,治恶之法,首在去贪。”清徵:警惕警惕)

8. 先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父母生我之身,尤必先正成我之学,故其尊与亲君并重。清徵:遇明师以治心,开生命之新程,何其贵重也。)

9. 佛言:“人处朋友,彼此皆有五事。一者,彼此若作恶业,当递相劝止。二者,彼此若有难疾,当看顾调治。三者,彼此有家怀语,不得为外人说。四者,当各相敬叹,不断往来,不得记怨。五者,彼此贫富不等,当用扶济,不得互相诽谤。”明守仁阳明先生曰:“交友以谦下为主。相会时,须虚心逊志,亲敬涵容,大约箴规指摘处少,诚感奖劝意多。”温节孝曰:“交友只取其长,不计其短。遇刚鲠人,耐他戾气;遇俊逸人,耐他罔气;遇朴厚人,耐他滞气;遇佻达人,耐他浮气。不特取益无量,亦是全交之道。清徵:与朋友交往,诚敬谦和功夫的体现,须自察改进。)

10. 凡人行事,用人则智,自用则愚。自用不可,况于很戾。佛言很戾如恶马,言难调也。人而很戾,一切执拗,自以为是,不肯服人。善友知识,谁来相亲?善言名理,谁来相告?造恶招尤之原,莫此为甚。清徵:引以为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