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彬壶与功夫茶的渊源研究之一

 金浦茶馆 2025-05-19 发布于福建

大彬壶起源于明代,由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创制。时大彬是紫砂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著称,奠定了紫砂壶艺术的基础。大彬壶简洁大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使用者的品味和修养,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更与功夫茶习俗的形成发展存在着渊源引领的关系。

明清以来,江南阳羡(宜兴)以盛产紫砂茶壶闻名于世。明代阳羡名匠辈出,明人茶学家许次纾(1549—1604《茶疏》中写道: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龚春,亦称供春、龚供春,供春壶存世的真品,仅作为文化符号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大彬存世真品也为稀少,古代大为时人宝惜”,近现代尤其“大为时人宝惜”。如今大彬难得一见藏品为国宝级也。

明清紫砂壶“醉”今人

2007年金秋,在新创立的漳州天福茶学院内,漳浦举办国际茶壶茶文化节,进行全国最大规模的出土紫砂壶展览。200多件出土紫砂壶集中展示,形象地解说着闽南功夫茶的历史;福建省政协主席陈明义与台湾政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2000多名海内外人士近距离欣赏紫砂壶珍品,齐声称赞这是今古奇观;4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漳浦举行学术研讨,一致认定漳浦县博物馆馆藏的出土紫砂壶质量与数量为全国之最。  

2007年漳浦举办古紫砂壶展,王文径向陈明义、林丰正介绍大彬壶 

这是古茶壶的盛会,这是茶文化史上的奇景。明清紫砂壶“醉”今人,其中最“醉”人的是大彬壶。在玻璃展柜内,明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工匠时大彬制作的三足鼎盖紫砂壶特别抢眼,人们争相观赏、拍照。这是漳浦1987年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卢维祯墓中出土的文物。漳浦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文径介绍说,这次共展出旧紫砂壶251件,以墓葬出土的为主,90%为漳浦县博物馆藏品,其余为当地民间藏品。其中时大彬款三足鼎盖紫砂壶和陈鸣远款壶等三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第一次在当地公开亮相。南京博物馆原副院长、著名的博物馆学家、考古紫砂陶专家宋伯胤观赏得特别认真。看到这么多古茶壶精品,虽然已87岁了,仍兴奋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他对记者说:“时大彬这把茶壶出土后,我曾专程到漳浦来鉴定,可以认定这是全国出土的三把时大彬紫砂壶中年代最早的一把。而且出土时壶中还有茶叶,该茶叶是已知确定年代最早的茶叶实物。漳浦的这次紫砂壶典藏展,是我国第一次地方性展览,内容涉及全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漳浦县博物馆馆长王文径研究认为:卢氏墓中出的紫砂壶,是为官归隐途中,经宜兴一带购推测卢维祯于万历二十年前购得此壶,此时时大彬正是青年。壶出土时壶盖内沿见到有明显的磨损,是墓主生前使用多年的证据。目前漳浦馆藏的时大彬制款紫砂壶有5件之多,均不如这一件真实可信,为所有专家共同确认。

漳浦馆藏大

漳浦馆藏大彬壶底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