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作品】上海博物館藏王鐸草書帖軸

 朝歌淇水悠悠 2025-05-19
上海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臨歐帖軸
年代:清
類別:書法
 
图片

王鐸書法:風雲吞吐的明清巨匠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烟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的書法大家,以行草雄健縱逸著稱,与董其昌并稱“南董北王”,世有“神筆王鐸”之譽。其書法兼融古法与创新,風格磅礴而不失法度,在明清書壇上開拓出獨特的美學境界。

一、生平与仕途跌宕
王鐸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家境貧寒,幼承父教,刻苦臨帖。早年以《聖教序》築基,後浸淫王羲之、米芾等名家,形成骨力深厚之基。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明亡後仕清,授弘文院學士、太子少保,順治九年(1652)病逝故里。其仕途跨明清易代,人品因降清而常受非議,然其藝術成就至今耀眼。

二、書法風格:力破法度的狂草革新

1. 行草縱逸,骨力千鈞
王鐸擅行草,以“勢”取勝,用筆如風樯陣馬,酣暢淋漓。其代表作《擬山園帖》、《琅華館帖》中,字距緊湊,行間錯落,大小疏密皆呈精妙變化。戴明皋評其“全講勢,晉魏風軌掃地,然魄力之大,非趙、董可及”。
2. 墨法豐富,漲墨開新
王鐸善用“漲墨法”,以水墨氾濫之效強化力感,如《杜甫五言律詩四首》草書卷,枯潤相映,勢峻意密,被康有爲譽爲“元明之勁”。
3. 取法高古,自出新意
其书雖宗法鐘繇、二王及顏、米,却突破時風董其昌秀雅之格,以雄肆捭闔的氣概重塑书壇風尚。姜紹書《無聲詩史》謂其“行草宗山陰父子,正書出鐘元常,自出胸臆”。

三、历史評價:藝高節虧的雙面爭議

1. 兿術地位
王鐸在日本、韓國影響深遠,被尊爲“明清調”鼻祖,甚至出現“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之論。其《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掀起“王鐸熱”,至今仍是東亞書法硏究的重要对象。
2. 人品争议
因仕清經歴,其氣節屢遭詬病,但清人梁巘仍肯定其“力勝董趙”。现代学者多持客觀态度,如李志敏言其“放而不流,縱横郁勃”,認為兿術舆道德當分而論之。

四、作品举隅

- 《擬山園帖》(行草,綾本,故宮博物院藏)
- 《琅華館帖》(行草,刻石流傳)
- 《雪景竹石圖》(水墨山水,繼承五代關仝、董源法脈)
- 《自題墨花卷》(行書,故宮博物院藏,展現其詩文与書法的雙重造詣)

王鐸以力撼千鈞的筆勢、吞吐風雲的氣魄,在明清书壇獨樹一幟。其兿術成就超越個人氣節爭議,成爲後世研習草書的典範。正如其自述:“书不入晉,終成野道”,王鐸以深植傳統的根基与大膽突破的魄力,鑄就了書法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注:资料综合自《清史稿》、姜紹书《無聲詩史》、日本书法史研究文獻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來源:網路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自網路和網友推送,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我們傳播傳統藝術 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碑帖君專屬微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