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觉得人生太焦虑,就读读《松弛感》

 caimin133 2025-05-19
图片

  “ 感恩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顺利的是来滋养我们的,不顺利的则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图片
图片

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曾言道:

“成功的法则应该是放松而不是紧张。”

这让我联想起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松弛感。

在这个充满压力、竞争的时代,很多人深陷于情绪内耗中,羡慕着那些拥有松弛感的人。

然而究竟什么是松弛感,我们又该如何才能获得呢?这便是《松弛感》这本书将要探讨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范俊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在自序中写道:

“当下让你焦虑的问题,终会成为垫在脚下的土。”

图片
1
图片

 松弛感是一个蓄积能量的过程 
最早,“松弛感”这个词源自于一位博主在机场的一次偶见。
有一家人正准备去旅行,可就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他们收到了行李被退回的通知。
一般我们接到这种通知时便会紧张,不知所措,紧接而来的就是焦虑,暴躁,互相埋冤。
然而,这家人并没有焦虑和抱怨。
他们只是拿起手机,有条不紊地安排其随后的相关事宜,然后有说有笑地探讨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这位博主说:原来在我们的身边,真的有这样具备松弛感的家庭。
作者写道:
“松弛感,是内卷的紧绷和躺平的摆烂的中间状态。
这让我想起《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有一次迪丽热巴不小心打翻了一瓶饮料。
这时,坐在她旁边的秦岚迅速地将饮料扶起,然后轻松地说了一句“新年快乐”。
她不仅果断地解决了问题,而且不焦躁,反而用自己的方式安慰了自责的迪丽热巴。
这一幕不禁让观众们大赞秦岚的松弛感。
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松弛感,便能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
“你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身边的人也愿意靠近你。所以,发现自我概念,并且升级它,是我们每个成年人最重要的成长。”
因为“松弛感”是我们在生活中按下的暂停键,是一个蓄积能量的过程。
图片

2
图片

 制造紧绷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要知道,和“松弛感”相对立的正是“紧绷感”。
我的姑妈,16岁就离开家去海南当知青,后来辗转去到香港,奔波劳碌了一辈子。
如今年岁已老,孩子也大了,但她依旧每天蹦蹦波波,一刻也停不下来。
记得有一次我去香港看望她,她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
而在我前往香港的当天,她提前了一个小时就到高铁站等我。
我到站后,因为排队过海关等各种流程,直到见到姑妈时,她已经在高铁站整整等了2个小时。
而在我要回程那天,姑妈提前3小时就催促我赶紧前往高铁站。
可是,从姑妈家到高铁站却只需半小时地铁。
年少离家的她所经历的人生已然让她成为了一个不允许停下来的人,内心的紧绷已刻进了骨子里。
作者在书里写道:
“紧绷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并不是别人督促你、提醒你、要求你,而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却依然不由自主地沿着过去的生命印迹,让自己持续活得紧绷,无法活在当下。”
所以,制造紧绷感的导火索是自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告别“紧绷感”,才能够去拥抱“松弛感”。
图片

3
图片

 由内而外养出松弛感 
我们该如何判定自己已经陷入紧绷状态了呢?
以下这五种状态中,如果你有两种或以上,说明你可能陷入这种状态有一段时间了。
1.效率低下;2.内心焦虑;3.敏感易怒;4.身心疲惫;5.体会不到快乐
而我们之所以会出现紧绷状态,通常来自于五个方面:童年创伤、自我安全感、情绪记忆、内心对话方式和亲密关系。
其实,说到底所有紧绷感的因素都跟一个词有关,那就是“恐惧感”
从原理上来讲,当一个人面对危险时,他就会紧绷,这是神经系统对危险的自然反应。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擦掉让自己紧绷的内在剧本。
记得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要代表社团上台演讲。
当时在后台的我紧张得直哆嗦,心想着:如果在这么多人面前出错的话,那得多糗呀!
这时,我的导师看出了端倪,他说:“其实没多少人在听的,你就把下面的人想象成青蛙,反正说错了青蛙也不知道。”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心态,轻松流畅地完成了演讲。
作者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十分受益,她写道:
“其实命运都写在你心里了,你的心没有改变,命运便不会改变。”
演讲前我一直认为我会出错,这已经在心里写好了失败的结局;可当我重新改写了我内心的剧本,便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很多人的内心剧本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且有主次的。
我们只需要不停地让主流剧本的声音越来越大,从紧绷的剧本里跳出来。
勇敢地撕掉标签,不讨好外界,不排斥意外,接纳一切可能性的发生,让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尊重我所有的情绪,也尊重我所有的想法,它们都是有价值的,我接纳所有的想法和情绪。它们都在提醒我、保护我,我有那么多的护卫,所以我很安全。我允许他们按照它们的节奏来来去去。”

作者建议大家可以抄下来,贴在床头,每天早上和睡前各读三遍,坚持一段时间,你会看到自己的改变。
请不要小看你的内部语言,它决定了你的能量级频道。
图片

图片
在生活中,有些人对“松弛感”总是有所误解,认为躺平即是松弛。
但所谓的“松弛感”并不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桃花源,而是我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摆脱压力,而是学会与压力共舞,在张弛有度中保持生命的弹性。

感谢您的阅读,愿我们都能成为内心有力量的人!记得帮忙【点赞】【在看】哦!

图片
END

我是叮叮酱,一个热爱读书的单亲妈妈,靠读书写作学会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如今历经千帆归来,独自带娃,追逐梦想!

图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