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窗台的绿萝又抽新芽了,同事小李边浇花边嘟囔:"这植物比人活得明白,春天来了就长个,天冷了知道收敛。"这话倒让我想起最近读史书看到的成语——春生秋杀。这成语乍看像是说季节更替,细品却藏着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智慧。在二十四小时亮灯的写字楼里,在四季恒温的空调房里,我们似乎渐渐忘记了天地本有的呼吸节奏。 ![]() 春生秋杀读作chūn shēng qiū shā,此成语的字面意思很直白,就是指春天萌发,秋天肃杀。白居易在《贺杀贼表》里曾写:“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当时正是唐王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中兴时期。这位现实主义诗人用自然规律比喻治国之道,就像农民知道深耕细作也要适时休耕,统治者既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也要在必要时整肃纲纪。这种思维方式,与《周易》说的"变通者,趋时者也"一脉相承。 明朝洪武年间有件趣事。朱元璋在御花园见老农剪枝,问其缘由。老农答:"长得太旺的枝桠要修,来年才能多结果子。"这话让皇帝想起春生秋杀的智慧,后来制定《大明律》时特别强调"刑期于无刑"。就像秋天的果树,修剪不是为了伤害,而是让生命以更好的姿态延续。这种治国理念,倒和现代管理学中的"修剪式管理"不谋而合。 ![]() 这个成语藏着中国人数千年的生存智慧。《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对应着人体阳气生发;到秋分时节则要"使志安宁"。苏州园林的造景师最懂这个道理,网师园里春日竹影婆娑,秋日则留出枯山水,这种设计不是巧合,而是把四季轮回写进砖瓦草木之间。就像老茶客说的:好茶要经杀青,人生要懂收敛。 某互联网公司曾推行"末位淘汰制",结果团队元气大伤。后来他们改成"弹性考核",春天主攻市场扩张,秋天专注内部优化,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让企业焕发生机。上海某社区搞绿化也很有意思,春天让野花自然生长,秋天请居民参与修剪,既省养护成本又增进邻里感情。这些现代故事,都在演绎着古老的生存智慧。 下面看几个应用实例: 1创业就像种地,要懂得春生秋杀,扩张期大胆试错,调整期果断取舍。 2老张管理车间有方,上半年主抓生产,下半年专注技改,深谙春生秋杀之道。 3教育孩子不宜过度保护,适当的春生秋杀更能培养独立人格。 4杭州景区养护讲究春生秋杀,既保留野趣又维持生态平衡。 5中年职场如同入秋,春生秋杀的智慧教会我们放下焦虑,沉淀价值。 地铁口卖糖炒栗子的大爷常说:"果子要经霜才甜。"这话朴素,却道破天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找回这种顺应天时的智慧。春生是希望,秋杀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全?就像黄浦江畔的银杏,春日萌发时不必得意,秋叶飘零时无须伤感,每个季节都有它该做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