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协会员田金轩、诗协会员莎莎《秦淮八艳赋》赏析:乱世红颜 风骨千秋[朗诵:影音审核师大树&路芳]

 新用户4521hfNC 2025-05-20 发布于江苏

《秦淮八艳赋》赏析:乱世红颜 风骨千秋

作者:诗协会员田金轩、诗协会员莎莎

朗诵:影音审核师大树&路芳

《秦淮八艳赋》以优美而凝练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位奇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山河板荡之际,虽身处乐籍,却心怀家国、才调冠绝、气节凛然的非凡风采,如同一幅细腻而壮丽的历史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一、起笔不凡,奠定基调

文章开篇“金陵王气黯然收,秦淮烟水映朱楼”,短短两句,便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历史氛围。“金陵王气黯然收”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点明了时代背景为明末清初,曾经繁华昌盛的金陵,随着王朝的更迭,王气消散,尽显衰落之态。而“秦淮烟水映朱楼”,描绘出秦淮河上烟雾缭绕,水边朱楼倒映其中的画面,表面上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实则暗藏着时代的动荡与危机。这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引出秦淮河畔那八位身处乱世却熠熠生辉的女子——“秦淮八艳”。

紧接着,作者以“虽身属乐籍,却心怀家国,才调冠绝,气节凛然”直接点明秦淮八艳的独特之处,将她们的身份与品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她们在风尘之中的不凡,让读者对这八位奇女子产生强烈的好奇与敬意。“其姿容若桃李映水,其襟抱似松竹经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们的姿容比作桃李映水般娇艳动人,把她们的襟怀比作松竹经霜般坚韧高洁,形象地展现了秦淮八艳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具备高尚的品格,在脂粉丛中脱颖而出,于乱世中书写千古风华,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她们的印象。

二、分述八艳,各具风采

(一)柳如是:劝夫殉国 浩气长存

“柳如是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作者开篇引用柳如是之名的出处,这句辛弃疾的词,用在此处巧妙地暗示了柳如是独特的自信与才情,仿佛她与青山一般,相互欣赏,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流。“虽为姬妾,却敢以'匹嫡’之礼嫁钱谦益”,这一行为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充分体现了柳如是追求平等与真爱的勇气。而“甲申之变,劝夫殉国,身先投水”这一情节,则将她的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家危亡之际,她不顾世俗眼光,以实际行动劝诫丈夫坚守气节,甚至自己率先投水,虽最终未能成功,但这份大义凛然的精神令人动容。“虽为俗议所谤,却留得'放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之浩气”,面对世俗的非议,柳如是并未退缩,她的文章、她的诗酒,皆展现出她豪放不羁与坚韧不拔的性格,其浩气长存于世间。

(二)李香君:血溅诗扇 贞烈传奇

“李香君执桃花扇,骂贼拒媒,血溅诗扇”,短短数语,便生动地概括了李香君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一把桃花扇,成为了她坚守气节的象征。在面对奸佞之人的逼迫,她毫不畏惧,以骂贼拒媒的刚烈行为表明自己的立场,甚至不惜血溅诗扇。这一画面极具冲击力,将李香君的忠贞与勇敢刻画得入木三分。“虽遭逼嫁,犹以气节自守,终成孔尚任笔下'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的贞烈传奇”,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李香君在困境中始终坚守气节,这种不屈的精神使她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朽的形象。孔尚任的诗句在这里引用,不仅点明了李香君故事的文学影响力,更从侧面烘托出她的贞烈为南明王朝的覆灭增添了一抹悲壮色彩。

(三)陈圆圆:乱世浮萍 无声抗争

“陈圆圆一曲清歌动京华”,寥寥数字,便描绘出陈圆圆非凡的才艺,她的歌声能够震动京华,可见其技艺之高超,声名之远扬。“虽陷吴三桂与李自成之争,然乱世浮萍中亦有孤标”,陈圆圆身处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如同乱世中的浮萍,命运不由自主。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孤标”一词体现了她在困境中保持的那份与众不同的气质。 “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是身不由己的凄婉,亦藏着对命运的无声抗争。”此句深刻地剖析了陈圆圆这一人物形象。“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为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一个标签,然而在这背后,是陈圆圆作为一个弱女子,被时代裹挟的无奈与凄婉。但她并非完全被动,在无声处,她以自己的方式对命运进行着抗争,尽管这种抗争显得如此无力,却更增添了她命运的悲剧色彩与人格的复杂性。

(四)董小宛:蕙质兰心 温柔亮色

“董小宛伴冒辟疆避乱,操持家务,精研厨艺”,董小宛在乱世之中,陪伴着冒辟疆四处躲避战乱,承担起操持家务的重任,并且在厨艺上有着深入的钻研。这一系列描述展现了她的贤良淑德与心灵手巧。“以柔肩担起流离之苦,'寒夜挑灯话茶烟’的蕙质兰心,终成乱世中一抹温柔亮色。”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董小宛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与冒辟疆共度艰难时光。“寒夜挑灯话茶烟”一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画面,体现出董小宛的蕙质兰心,她的存在就像乱世中的一抹温柔亮色,给人以温暖与慰藉,在那个充满苦难的时代,展现出了女性坚韧与温柔并存的美好品质。

(五)顾横波:才名动世 身世堪怜

“顾横波工诗善画,尤擅音律,虽受诰命之荣,却难掩'秦淮花月总堪怜’的身世之叹”,顾横波有着多方面的才华,在诗、画、音律领域都有出色表现,并且还获得了诰命的荣耀。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难以摆脱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秦淮花月总堪怜”,秦淮河的繁华与风月,见证了她的生活,也让她深感身世的凄凉与无奈。“其宅'眉楼’雅集,往来皆鸿儒,以才名动天下”,“眉楼”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场所,顾横波凭借自己的才华,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雅集,她的才名远扬天下,在文化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展现出她作为一位才女的魅力与影响力。

(六)卞玉京:妙解音律 孤高自守

“卞玉京妙解音律,工画兰竹”,直接点明卞玉京在音乐和绘画方面的专长,她精通音律,擅长画兰竹,展现出高雅的艺术素养。“国破后出家为女道士,'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风沙何处家’,于青灯黄卷中守得一份孤高。”国家破灭之后,卞玉京选择出家为女道士,这句“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风沙何处家”生动地表达出她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如今漂泊无依的感慨。而她在青灯黄卷之中,坚守着自己的孤高品性,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在乱世中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七)寇白门:侠气慷慨 须眉不及

“寇白门以侠气著称,脱籍救夫,一掷千金”,寇白门的侠气在脱籍救夫这一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不顾自身艰难,花费重金为丈夫赎身,展现出豪爽与仗义的性格特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虽为脂粉,却有须眉不及之慷慨”,引用诗句将寇白门比作追随李广的勇士,即便身为女子,其慷慨豪迈之气却远超许多男子,突出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侠肝义胆。

(八)马湘兰:痴情付君 兰香满秦

“马湘兰善画兰竹,诗酒自娱,'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以毕生痴情付与王稚登”,马湘兰擅长画兰竹,平日里以诗酒为伴,从这句“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可以看出她对王稚登的深情。她将自己的一生痴情都倾注在了王稚登身上,这种矢志不渝的爱情令人动容。 “病笃时犹强起礼佛,留得兰香满秦淮”,在生命垂危之际,马湘兰依然强撑着身体礼佛,展现出她内心的虔诚与宁静。而她一生钟情于兰竹,其品格也如兰香一般,在秦淮河畔久久飘散,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赞叹。

三、整体升华,彰显主题

文章在分别阐述了秦淮八艳各自的事迹与特点后,进行了高度的总结与升华。 “此八艳者,或抗节不屈,或深情不渝,或侠肝义胆,或孤标自赏。她们以琴弦为剑戟,以诗笔为刀枪,在男权倾颓的乱世中昂然挺立。”这一段将八位女子的共同特质与非凡之处进行提炼,她们身处男权主导且社会动荡的时代,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才艺与气节作为武器,展现出不输给男子的坚韧与力量。 “当士大夫屈膝事仇之时,她们以女儿之身诠释'天下兴亡’之责;当山河破碎之际,她们于脂粉钗环间藏着'捐躯赴国难’的忠魂。”此句通过与屈膝事仇的士大夫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秦淮八艳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高尚气节与担当。在山河破碎的艰难处境下,她们虽为女子,却心怀报国之志,其忠魂令人敬仰。

“秦淮水逝,画舫成灰,然八艳之名,如江上明月,永照人间。她们是烟尘中的皎月,是乱世中的孤星,以不屈的风骨,在青史中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篇章。”结尾部分,作者以秦淮水、画舫的消逝,与八艳之名的永恒形成强烈反差。用“江上明月”“烟尘皎月”“乱世孤星”等一系列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八艳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与不朽光辉。她们凭借着不屈的风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让后人铭记并敬仰。

《秦淮八艳赋》通过对八位女子事迹的细腻描绘与深入挖掘,展现了她们在乱世中的非凡风采与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性光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较高的文学价值。

《秦淮八艳赋》

作者:莎莎

金陵王气黯然收,秦淮烟水映朱楼。明末清初,山河板荡之际,秦淮河畔有奇女子八人,虽身属乐籍,却心怀家国,才调冠绝,气节凛然,时称“秦淮八艳”。其姿容若桃李映水,其襟抱似松竹经霜,虽处脂粉丛中,却能于乱世挺身而出,以女儿之身写就千古风华。

柳如是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虽为姬妾,却敢以“匹嫡”之礼嫁钱谦益,甲申之变,劝夫殉国,身先投水,虽为俗议所谤,却留得“放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之浩气。李香君执桃花扇,骂贼拒媒,血溅诗扇,虽遭逼嫁,犹以气节自守,终成孔尚任笔下“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的贞烈传奇。

陈圆圆一曲清歌动京华,虽陷吴三桂与李自成之争,然乱世浮萍中亦有孤标,“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是身不由己的凄婉,亦藏着对命运的无声抗争。董小宛伴冒辟疆避乱,操持家务,精研厨艺,以柔肩担起流离之苦,“寒夜挑灯话茶烟”的蕙质兰心,终成乱世中一抹温柔亮色。

顾横波工诗善画,尤擅音律,虽受诰命之荣,却难掩“秦淮花月总堪怜”的身世之叹,其宅“眉楼”雅集,往来皆鸿儒,以才名动天下;卞玉京妙解音律,工画兰竹,国破后出家为女道士,“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风沙何处家”,于青灯黄卷中守得一份孤高。

寇白门以侠气著称,脱籍救夫,一掷千金,“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虽为脂粉,却有须眉不及之慷慨;马湘兰善画兰竹,诗酒自娱,“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以毕生痴情付与王稚登,病笃时犹强起礼佛,留得兰香满秦淮。

此八艳者,或抗节不屈,或深情不渝,或侠肝义胆,或孤标自赏。她们以琴弦为剑戟,以诗笔为刀枪,在男权倾颓的乱世中昂然挺立。当士大夫屈膝事仇之时,她们以女儿之身诠释“天下兴亡”之责;当山河破碎之际,她们于脂粉钗环间藏着“捐躯赴国难”的忠魂。

秦淮水逝,画舫成灰,然八艳之名,如江上明月,永照人间。她们是烟尘中的皎月,是乱世中的孤星,以不屈的风骨,在青史中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