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外二首) 汪骥夫 揉碎的梦呓终究回归心灵驿站 引擎拉动潮响 每一次潮落 均裹着茕音莺飞草长…… 许多老地方已难觅曾经跌落的意象 一些斑驳巷陌 也多了出入牌幡 当年的老酒坊还挂在记忆里 半生不眠的流量 仍在梦境摇晃…… 当风浪拍打潮头 冷峻的飕风穿透单薄胸膛 一种莫名的泪腺咸涩 摁下一波峰 又起一叠浪 .古 渡 古渡吱吱呀呀的橹声 摇落枯藤昏鸦 一泓溪潭伴随躬曲人生 将静默引渡 一个古渡 总会栖息扁舟一叶 一顶斗笠 一蓑烟雨 总能在滴嗒声中溅起片片涟漪 古渡 载着岁月斑驳痕迹 在每一隅乡愁生长的溪岸 摇荡…… 古渡与古道一样撑起一段段沧桑 也撑起古文明的双桨 在每个溪水流经的岸滩 稻谷和番薯,鱼虾和草木 都是两岸子民滋养的粮仓 古渡 嵌在时光的两端 一头载着起点 一头载着归期 一头,是嗷嗷待哺的期盼 一头, 是脚步跋涉的重量; 古渡 嵌在岁月的两端 一头是少年出发的梦想 一头 是霜华两鬓的惆怅 我曾感喟古渡船摇晃着柴火担 撑起了一段求学时光 那些挥洒的汗水和泪花晶莹的模样 镌刻着青春绽放的银光…… 每一节苦难的河床均蕴藏充沛阳光 母亲河蜿蜒曲折的溪岸 总能幻化成一次次豪迈的奔袭力量 生命莫过于此 一半在自渡 一半靠引渡。 你不自渡, 谁来渡你?…… 父亲的遗憾 父亲的背影是“阿炳”拉长的弧音 骨缝里注满风霜路径 携家带口 修过虎贝岭崎岖公路 带回年幼姐姐 绕不过山梁的变调乡音 父亲是缄默伟岸的山 山脊里收纳盐粒和雨水 跨越几百里山梁挑回黄花山薯条干 塑就了饥荒年代 压不垮的汉 土箕和扁担筑就东湖塘堤岸 四十多里路云和月 挤压悲凉时光 饥饿疲惫 令迟归的脚步蹒跚抖颤 那个大集体食堂却没有他的晚餐 父亲最后一口痰梗住了辛酸 临终 仍留恋多年前66元的养老款 我无助地拍打他的脊梁 象拍打父亲被梗在那个年代的暗疮 终未能挽住他 最后的遗憾 中元节 总想用一摞摞冥钱弥补父亲的怅惘 总想用 粗犷的嗓音大声地呐喊:“父亲,您当年的养老款已涨到163”…… 当呐喊变得暗哑 哽咽 我噙泪的目光仿佛撞上父亲影子里的悲戚孤单 我知道,飞涨的物价—— 已高过 阴阳变异的时光 我终究只能用善意的谎言 抚慰 并企图祛除 父亲魂灵的遗憾…… 2025/05-13稿 【作者简介】汪志全,笔名汪骥夫,福建宁德籍,九十年代初始发表诗歌,短篇小说,《中诗报》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曾获“2024海峡鼓浪诗赛”优秀奖。近期诗作常见发于《书香两岸》《山东诗歌》《安徽诗歌》《当代文学家》《作家地带》《闽东日报》及“闽东之光”新媒体,《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天安门文学》《中诗报》电子《诗刊》等纸刊及网络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