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屈辱史是插在无数国人心头的一把尖刀。如前文所言:郑和的七次下西洋(1405-1433年)是中华民族的科技和军事在近六百年来最后一次站在世界的潮头,预示了秦汉以来一千五百余年的科技优势的终结。 1433年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中国的封锁和落后? 从科技史的角度看:航海和火药技术结合导致的航海发现-尤其是美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271-1368年,蒙古族依靠与北宋作战习得并发扬的火药技术,以及自身的骑兵优势,短短几十年荡平4/5当时已知的人类疆域。马上打江山并不能靠马上治理,前后不到百年的时间又被原来的民族夺回控制权。 类似的,1492年-1520年,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与摩尔人(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穆斯林势力)作战习得的火药技术,以及自身的航海优势,短短几十年瓜分了全球大部分的沿海地区和重要贸易路线。这种海上骑兵似的野蛮占领也延续不到百年。1652年英国的《航海条例》宣告终结了两国的海上霸权。 ![]() 1492-1600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占领区 1492年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快船厉炮和更野蛮的政策,不仅发现和瓜分新世界-南北美洲,还重新占领了旧世界。先在在东非扫荡了波斯-阿拉伯商人的沿海贸易据点,然后1507年控制了红海的出口;1509年第乌海战击败了奥斯曼帝国援助下的多国联合舰队,实现了印度洋的霸权;1510年,攻占果阿,开始对印度西海岸香料贸易实行垄断;1511年攻占马六甲,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同年到达马鲁古群岛的香料产地;1513年来到中国;1514年攻占忽鲁谟斯,彻底控制波斯湾出口;1521年控制锡兰,同年,屯门之战;1543年来到日本种子岛;1553年获得澳门的定居权。 ![]() 两个海洋霸主还约定《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约定瓜分世界的分界线-这就是有名的教皇子午线。葡萄牙殖民地最大面积达到104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和部分南美洲地区,西班牙殖民地最大面积达到3150万平方公里,主要控制了中南美洲和部分亚洲地区。因此直到现在南美洲的大部分区域的官方语言还是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航海地理发现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温水煮青蛙式的侵蚀 南美洲极富白银矿-到现在南美仍然是最大规模的白银产区。白银是当时世界的通用货币,这些货币被用来做贸易。在15世纪前,中亚的波斯-阿拉伯民族控制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如前文所述,伊斯兰教的成功之处就是神圣和规范化了中亚民族的商业交换行为,天时-地利-人和构建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侵占了原来地中海沿岸海洋民族的贸易权。这也是海洋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根本利益冲突和征战缘由,只是15世纪后争夺的是全球贸易权。 对中国而言,自给自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掌握了一系列当时奢侈品的工艺:绫罗绸缎、华美瓷器和指南针罗盘等仪表。中国垄断了奢侈品产业,拥有定价权和交易权。无论是和哪个民族做生意都是稳赚不赔的,除中国自己外,当时南亚-如现在印度、东南亚-如现在泰国和东亚岛国-如现在日本作为中国的周边区域,是民间贸易的中转地。直白说,中国本土是官方生意,这三个地方是二道贩子或者走私的窝点。 ![]() 16-18世纪白银的主要流入地 ![]() 文献资料统计显示,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到18世纪,美洲是全球白银的主要供应地,而中国是全球白银的主要流入地。据估算,1571-1821年间,美洲白银主要通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运往外地,其中约有1/4-1/2流入中国。 大量白银流入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经济实力增强、货币稳健?绝不是表面这么简单,这部分涌入的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财富并没有如愿多数进入国库,而是走向民间,培养了新的政治势力,甚至明清期间几次朝廷意欲进行白银作为锚定物的货币改革,都由于美洲白银的大量涌入而造成官方货币贬值而失败。 ![]() 明朝发行的货币 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开发海上贸易路线和宣告海洋霸权为目的,因此整体是消耗性的,舰队构造成本百倍于贸易收入,国库不够充盈时便无以为继。相比之下,葡萄牙和西班牙以抢劫获利为目的出海形成了正向反馈,出海越多利益越多。明朝入不敷出的出海行动、用于防范走私的巨大成本和贸易顺差造成的局势不稳定,共同指向防控国门-海禁政策,有限制的进行外贸和科技发展的国家政策的变化,这是造成中国科技自我迭代终止的大环境。 ![]() 仅仅如此的话,我们也最多是一个守财奴式的顽固地主,不至于流落到举国褴褛。十七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后实施了一项釜底抽薪式的贸易:炒货币。 欧洲和中国的金银比率悬殊,英国利用国家间的金银兑换差价获利,并最终以金本位代替银本位。 唐朝至明朝这一千多年间,中国金银比率相对稳定,多为1:5或1:6,官方称之为“五交”、“六交”。大航海时代(1492-1602明)南美洲白银的供给使欧洲的金银比价拉到约为1:14或1:15。因此,除用殖民获取的白银购买中国商品来贸易获利外,还大量购买黄金来作为自身储备。1690年后英国逐步用黄金锚定的英镑代替白银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换句话说,1690年后,中国储备的白银被挤出了货币结算系统,价值大打折扣。1933年后美国也用过类似的货币釜底抽薪法案,用《银购入法》架空黄金,这是后后话了。 ![]() 即便收到金银兑换的打劫外,中国仍有相当可观的白银储备,最后一击是物理攻击-战争和赔款。从1840年到1906年,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一共赔付13亿2千多万两白银:如《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中英天津条约》赔款银400万两、《中法天津条约》中赔款银200万两、《北京条约》中规定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里瓦基亚条约》中国支付沙俄军费合银280万两、《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等等。 这是温水煮青蛙后的赶尽杀绝,也就是我们耿耿于怀的百年屈辱的开始。在这之前,中国已经被吃的干干净净。 英法徳美为什么在17-19世纪能启动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留待下期:马无夜草不肥:什么是科技的驱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