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程 | 李晓明工笔橘牡丹《瑶池春》绘制步骤

 1966无语 2025-05-20
图片
▲《瑶池春》作品完成图
图片

瑶池春 绘制步骤解析
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设色,尺幅:38CM x 38CM。
步骤一
花头:用淡墨细笔勾勒,本作的花瓣结构舒展,造型也较大,所以,勾线时尤其要注意线条流畅度的表现。
花瓣:边缘:翻转部分的线条顿挫变化要细心的描绘。根部:转折线在流畅勾勒的同时,要注意粗细均匀。中间:结构线,到底是由外往内还是由内往外,要观察仔细,哪一头粗,哪一头细要表达清楚。
叶片:三根主筋:采用较为敦实的钉头鼠尾描勾勒,粗细变化十分明显。叶片外缘:结构、造型上要略带波浪纹,勾勒的时候要注意笔速和顿挫的变化。
花茎和枝梗:采用铁线描勾勒,花茎用线稍细。托叶的勾勒:用线要灵动,尖端的线条很细。
图片
步骤二
背景:用酞青蓝+头青调和成的钴蓝色空出物体,厚涂背景大约5-7次,干透后,用清水通刷画面,再用底纹笔将底色表层的胶液、笔痕和浮色洗刷干净。洗刷时,蓝底色会渗化到花头及叶片上,画面会显得很脏。这时,用干净的餐巾纸叠加三张左右,多片摆放,平铺在画面上,然后用按压的方法将纸张表面的脏色吸除干净即可。
花头:用薄白粉做底色平涂,接着没用偏蓝的花青,从花瓣四周往中间大面积统染。干透后,用藤黄+朱磦调和成的桔黄色将正瓣的根部略略统染,最前方的反瓣根部也可少许表现。
托叶:也是用薄白粉做底色平涂,然后用桔黄色从尖端往根部统染。
萼片、花茎和枝梗:用朱磦底色平涂。随后在暗部用赭石+墨调和成的淡褐色略略统染。
正叶:先用淡三绿做底色平涂,然后用花青从根部往尖端统染,要注意物体相互之间压盖关系的表现。
花瓣的四周:用色一定要干净整齐。
图片
步骤三
花头:用藤黄+朱磦调和成的桔黄色开始统染花瓣根部,涂色到离开花瓣边缘约1.5厘米左右染开。小花瓣:留白面积较小,花瓣:越大则留白面积也越大。反瓣:留白面积要比正瓣更大一些。
托叶:也用桔黄色从尖端小面积统染。反瓣:位置最凸起的部分,基本上都采用染高法表现。干后,花头右半部分:继续用花青大面积的由外往内罩染。
正叶:用花青依据叶筋左右的起伏关系开始分染,叶片最亮的那一部分:几乎都是采用染高法来表现明暗变化,根部的水线稍清晰,到了叶片中部以后,水线一定要弱化。千万不要出现水线“死边”的现象。染色时,要有大局观,花头对叶片的遮挡关系,不要遗忘。
萼片、花茎和枝梗:继续用墨褐色小面积分染,用色无需过重。
图片
步骤四
花头:先用较淡的桔黄色(用藤黄+朱磦调和即可)从根部往尖端继续统染,花瓣:上一些非常明显的结构线,也可以加以分染。但是,此步骤用色一定不要过浓,以淡色慢慢的加重为主。干后,再用朱磦+水以后再搁置三分钟,将颜色漂一下调和成的淡朱磦对花瓣的本身的凹凸起伏进行更进一步的刻画。花瓣边缘的较大的细碎结构也需要加以分染。靠近花房的四周以及正瓣的最暗处统染和分染要反复的交替进行。
正叶:用花青将叶片三根筋左右的明暗刻画的基本完成以后,再换用较淡的花青,在细叶脉的两边留水线进行分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步骤细叶脉左右的水线要留的整齐,但是不要很刻板的去挤压水线,要注意局部的刻画不要破坏了叶片整体的明暗效果。三根主筋的左右,只能留一边水线。
托叶:淡朱磦从叶尖前方的中间位置往后方分染。
反叶、萼片、花茎等:用三绿+白色调和成的四绿色从亮部往暗部进行分染,开始平涂朱磦底色,在罩染四绿色的时候,要若有若无的露出一些,靠近线条的部分,可以留很细的水线,透出少许的朱磦底色。
图片
步骤五
花头:用朱磦+曙红+少许墨调和成的土红色依据花瓣的起伏变化,开始进行深入的细节刻画。花瓣:边缘:小结构在本步骤中也需要加以表现。反瓣:用色依然比正瓣要浅一些,最凸起部分的反瓣,大多采用染高法来处理。同时,反瓣的分染用色面积不要太大,很多时候都是以勒染法为主,这样才能让反瓣的凸起感得以强化。在所有的明暗都已经刻画完成后,用中等偏淡的偏蓝一点的花青色(用酞青蓝+花青调和即可)从花瓣的四周往中间大面积的罩染两三次。其中,远景部分的花瓣要多罩染,而处于近处较亮部分的正瓣边缘染色要谨慎。罩色时,还需要略微的考虑一下花瓣底层物体和背景的浓淡不同所造成的色彩通透感的变化。比如,底层是深色背景时,花瓣的罩色就要深一些。而底层是浅色的叶片时,罩色就要浅一些。
叶片:反叶:本步骤略过。正叶:用薄三绿从叶片的亮部往暗部大面积罩染。用色的浓度一定要控制的适宜。既要表现三绿的亮丽色泽,又不能过厚,完全遮挡了底层的墨线。托叶:用中等浓度的胭脂,从叶片的尖端往根部分染,染高法和染低法混合运用即可。叶片根部的遮掩关系也需要略略勒染。
图片
步骤六
花头:暗部继续用朱磦+曙红+少量墨调和成的土红色进行分染、提染。
花房四周的正瓣根部:分染和统染要交替进行几次,要有大局观,不要画的碎裂。然后,用白粉从花瓣的亮部往暗部提染两次。其中,第一次用色要薄一些,第二次用色较厚,但是第二次的厚色仅限于离我们最近的反瓣的亮部。
远处虚化的花瓣:都用薄白粉来提染。并且,白粉的提染面积都很小,基本上都是花瓣的圆弧鼓起的地方略略提染一下即可,边缘花瓣提粉的涂色形状近乎月牙形。
正叶:根部:花青+墨调和成的较淡的墨青色统染一下,处于底层的可以颜色稍重,近似于提染。但是整体:用色不能过重,要保持叶片是偏粉绿色的这一种色彩效果。随后,有选择的将一些处于亮部的叶片:尖端大面积罩染用藤黄+朱磦桔黄色
花茎和枝梗:用淡墨青色将花头以及叶片的遮掩关系勒染出来。
图片
步骤七
背景:用底纹笔将画面湿润之后,洗刷掉画面和背景的浮色。尤其是白粉和钴蓝部分要多洗刷几次。
花头:花瓣的根部:用中等浓度的墨红色(用曙红+稍许墨调和即可)小面积提染和统染。除了对比最强烈的部分,用色无需过厚,要避免色渣的产生。同时,萼片正面的根部:也用此色小面积提染。
然后,在靠近前方的几片花瓣最边缘的部分:留一根很细的水线,从外往里用花青+墨调和成的淡墨青色少许的分染,让外层花瓣的透明感得以强化。
最后,用朱磦+少许胭脂调和成的淡土红色将花瓣边缘细碎的小结构进行深入的刻画,小结构的刻画类型较多,长短、大小、浓淡都要有变化,需要避免雷同化现象的产生。最前方、最亮的几片反瓣边缘可以中等浓度的白粉少许提亮。
叶片:用墨青色依据花瓣所处的层次关系,进行小面积的提染或者大面积的罩染,用色的浓淡也需要有变化。
花茎和枝梗:用淡墨青色进行提染和勒染。叶片:前景的叶片:提染时还需要考虑叶脉左右的水线留出。而中远景的叶片:主要是以统染为主。底层的叶片:其亮部也需要注意整体加暗。
图片
步骤八
花头:朱磦+少许胭脂调和成的很淡的土红色根据画面的远近虚实,在花瓣的暗部:最后一次的用统染来调节花瓣的局部变化。花瓣边缘:需要表现透明度和小结构变化的地方,也需要用心刻画。部分对比最强烈的边缘也用小笔蘸浓白粉细心的提染。然后,用头青点蕊,干后用三青重复点一下,最后用白粉勾勒蕊线。
叶片:重墨局部复勾墨线的模糊处。然后,用花青+墨较淡的墨青色最后一次将叶片的整体明暗进行调整。比如:后方和底层的叶片要用很淡的墨青色整体的平涂一下。让叶片的立体感显得更强。随后,用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调和成的很淡的翠绿色将叶片进行大面积罩染,到了叶尖部分稍稍染开。
花茎和枝梗:模糊的墨线也用重墨局部复勾后,再用淡胭脂粗笔复勒。
托叶:淡胭脂复勒外轮廓,稍浓一点的胭脂细心的勾勒出细叶脉。
最后整理画面,题字,钤印绘制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