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ha888cz 2025-05-20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这是一张嘉庆7年4月21日的殿试皇榜,皇榜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后来的清代礼部尚书李宗昉,一个是后来的清代吏部尚书朱士彥。他们一个榜眼及第、一个探花及第,一个是淮安人、一个是宝应人,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朱士彦和他的《吴鞠通传》。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要论朱士彦与吴鞠通的渊源,还要从这本医学经典《温病条辨》说起,这本书由汪瑟菴参订,朱武曹点评,汪瑟菴就是官拜礼部尚书、高中榜眼同为河下人的汪廷珍;而朱武曹则是朱士彦之父、宝应举人朱彬。也就是说朱氏家族自朱士彦父辈起便与吴氏家族缔结了通家之好。这段深厚的渊源,正是吏部尚书朱士彥后来撰写《吴鞠通传》的重要基础。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于是就有了朱士彦的《吴鞠通传》。两家相距之近,他自然知道,吴鞠通就是山阳县人。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汪廷珍的后代汪继先在《山阳汪氏五世诗存》中记录:问心堂吴鞠通先辈著书室也,在(河下)中街文昌阁右侧,额为文端公汪廷珍所书,并且书中证实吴鞠通为山阳人,同样的记录在《山阳河下园亭记补编》中也有记录。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在《山阳县志》的山阳人物中也记录了吴鞠通的医学成果。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我们已知的吴鞠通朋友圈几乎除了朱士彥父子是宝应人外,几乎全是山阳人,汪廷珍、潘德舆、丁晏等等,丁晏在他的作品《颐志斋感旧诗》中记录了吴鞠通三个证据:一、吴鞠通医士与丁晏同籍,久客京师,以医术济人,著《温病条辨》,是丁晏好朋友。二、吴鞠通认知正常,知道 '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并以此嘲讽孝廉官山东知州。三、吴鞠通去世后,其子入大兴籍,为上舍生。这和朱士彥的《吴鞠通传》相互印证:廷莲为顺天府增生,廷芷为国子监生。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这本是脉络清晰的一段史实,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遭到了肆意歪曲。一些人利用职权之便,展开了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造假行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恶劣,堪称淮安文史界的一大污点,甚至开创了恶劣的先例。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吴鞠通的子女入籍北京大兴,其本人去世后亦葬于此地,于是淮阴大兴便成为了某些人混淆视听的首选之地,他们为了将山阳医派的领军人物吴鞠通从淮安区落户到淮阴区大兴村,他们找来了无数个老头,首先出场的是93岁的熊姓老头,他声称吴鞠通家当时有三 间房,全是医书, 其中有一间藏的是手稿。然而,这一说法在另一场合竟被修改为83岁韦姓老人的版本。更离奇的是,另一位83岁的杜姓老人则言之凿凿地描述:“吴鞠通逝世 ,灵枢是套棺 ,外用树胶与松香敷之 。当时因全国海内外好友前来吊唁 ,灵枢停放 在家月余 。出棺时人抬运 。吴鞠通墓地占地四十亩,墓高八米。医界好友常去拜竭 ”。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头,这些老头对自家祖辈之事都记不清楚,却对别人家几百年前的祖宗如数家珍,特别是这个杜姓老头更好像是吴鞠通葬礼的亲历者这个有三层楼高的坟墓,这个创记录的坟墓,清代丧葬的什么规制?还全国海内外好友前来吊唁,呸,这是个病句,还有医界好友常去拜竭 ,为什么清河县志上没有记载,民间也从来没有一点记录?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这位叫毛立发的始作俑者,他用民间故事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吴鞠通的一生,吴鞠通出生于富裕的大地主家庭,家有良田千亩,1757年,吴守让经姑母介绍 ,便与西北乡大庄上丁氏结婚 了,第二年,便生下了一男孩 ,这就是吴瑭(吴鞠通),吴瑭,从小就性刚气傲,一岁会走路,两岁吃饭时就会自己拿筷不要人喂。他非常聪明,三岁能背上百首诗,14岁就取得乡试秀才之誉。他很有志向,发奋读书,15岁就离家到淮安城里去求学,决心要考个进士、状元。据说在淮安学堂里成绩一直优秀。

毛立发啊,你告诉我,你是在写小说呢,还是在写文史?这是一个正常的文史人所为?你所有的证据不是老头说,就是据说,分明就是在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如果按照你的方法,你是不是可以将秦始皇写成大兴人呢,何必非要跟吴鞠通过不去?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据毛立发介绍吴鞠通的父亲去世后,吴鞠通卖了两顷地,买了三挑书,并经乡人大学士张符巽介绍,赴京参加《四库全书》检校。毛先生啊,你知道两顷地是多少亩吗?你确定两顷地只能换三挑书?还有你查查清代大学士名单中,有张符巽吗?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毛先生,你说:京城瘟疫流行,吴瑭拯救了上万病者,创造了历史之奇迹。嘉庆皇帝召其入宫做了御医。毛先生,难道你胡说八道前一点功课都不做吗?你看为了证实你的论点,我专门买了《北京灾害史》,可惜了,嘉庆年间北京根本没有发生过瘟疫,所以你自作多情了,告诉你选拨御医有一整套制度,根本不劳嘉庆帝费心,毛先生,你太想当然了,还有你知道什么叫御先生吗?只有皇帝的老师才能称为御先生。至于御医、御厨都不能称之为御先生。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山阳县志》山阳人物篇中,记录了叶正芳被漕督推荐为太医院院使供奉,而记录吴鞠通的是他的《温病条辩》开创了先河,吴鞠通并没有进入太医院,更没有成为御医,这在《吴鞠通传》和《清史稿》中都可以证明。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还有“道光十一年,年岁已高的吴瑭 ,油然产生了思乡之情 。这时他已74岁。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不免流下泪来,并与好友汪 廷珍商量 ,欲告老还 乡。汪廷珍了解吴塘性格和 为人便托请户部张公为其开脱 ,后道光帝淮允还乡,并赐2万两银子作为归乡盘缠 ”。

按毛先生说法,吴鞠通几十年间在北京都是孤身打拼,毛先生啊,你真大才,你确定吴鞠通是在检校《四库全书》而不是在做京官?不然一个检校《四库全书》的临时工或者在北京行医的医者,还要道光皇帝准允他才能告老还乡?你确定道光帝真的赐给吴鞠通2万两银子作为归乡盘缠,你知道2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吗?这段历史又为什么没有记入《清实录》?如果这个御赐不存在,那么请问毛先生,吴鞠通用皇上御赐的银两在张河上建造的“御赐三孔桥” ,是不是就是彻头彻尾的假历史了,当然还包括你说的”善乐院“?毛先生啊,真的难为你天马行空的想象了,你以一己之力,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竟然完全推翻了我们已知的历史,让那些先贤大儒的记录在你的面前原来就是个屁。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这种漏洞百出、荒诞不经的描述,可笑的是,竟有领导级人物为其站台。我们且不论乾隆帝那句“汉淮阴即晋山阳”的论断在当时谁敢说三道四,单说这块出土于河下莲花街的清代石碑——难道吴鞠通说他是淮阴人有错?我们前面已经证明了吴鞠通认知正常,他知道“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之理,难道他会不知道今日大兴与清代淮阴毫无关联?毛先生你知道“皇权不下县,户籍达于县”这个说法吗?清代的户籍是以县为单位而不是府,懂吗?同籍、同里、同邑就一个解释:同县,你看我还要给你们扫盲,太难为我了,汪廷珍、朱彬、朱士彦、丁晏等人,皆是吴鞠通同时代的挚友,其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历史认知及对实情的了解,哪一项不碾压你们十八条街? 那一个不比你从那找来不知出处的老头?奉劝某些“毛先生”们,那些拉偏架的文史专家们不要轻薄为文耍小聪明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为此,我专程去了淮阴大兴村,想去探寻那座八米高的墓地,然而,当地的邻居却告诉我,这是吴大地主宅的旧址,如今天只有一块石碑竖立在此,问了周围的邻居都不知道吴鞠通,据毛先生称,吴鞠通的子孙后来沦落为了替人算命的江湖术士,人称'吴大瞎子',就是这个玩弄江湖骗术的”吴大瞎子“,解放后吴家因是地主成份,一 家四处流落 。4个儿子 ,一个女儿,他们早已失去了联系,不知毛先生在没有核实本人的情况下是如何让他成为了吴鞠通的后代的?你又是如何获得这个所谓的吴鞠通家谱的?我想问问毛先生们。你们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描述,究竟是出自家谱中的记录,还是老头们的描述,还是你们杜撰的 '聊斋' 式故事?历史总要拿出证据来的。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真相终将大白,闹剧该收场了!当年只是信息闭塞,而非吴鞠通后人销声匿迹。如今,历史迷雾渐散,吴氏血脉一个个浮出了水面,他们从未沦落,反而在当代熠熠生辉!吴鞠通的第七代传人吴宝林、第十一世孙吴静波女士,正是铁证!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吴静波,吴鞠通《问心堂》掌门人、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元培学院客座教授、元培智库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学委会国学技术应用客座教授、省级非遗传承人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吴静波老师她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在全国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医文化传承。推动吴鞠通医学的应用,她不但有70个品类的养生产品,也有线下合作的康复医院和全国养生连锁店。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这是吴静波老师保存的历代名人赠送的匾额,她说如果有条件她将在淮安建立吴鞠通博物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吴静波老师给我们寄来了《吴氏族谱》和《吴瑭谱系传承迁徙记录》,明明白白的记录着吴鞠通祖上自苏州最终迁徙淮安的记录,吴鞠通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编撰抄录整理之职,于中年自北京成名行医,并编写著作。身后,葬于北京大兴柿子坡的经历。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尊敬的顾建国主编,你在《江苏文库.研究编》中采取了和稀泥的手法,让这本大部头的省级文史研究编,留下了污点,顾先生你难道真的认为古之淮阴会在淮水之北?您在《江苏文库.研究编》中毫无顾忌地引用毛先生《吴瑭故里考辩》时,读没读过这篇文章的地基部份《吴瑭家世小考》?这样的逻辑,这样的行文,这样的胡说八道的文风,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篇文章有太多的后门、太多的漏洞,只要查一查太医院有没过吴鞠通,道光帝给没给吴鞠通2万两银子,甚至顺天府增生名单中有没有吴廷莲,如果没有,是不是毛先生整个文章的基础就坍塌了。想想也是,是不是我找几个老头说北京城最早建在大兴你也认可?找几个老头说秦始皇曾在大兴建都你也信?明哲保身并不适用学术,把心眼玩到《江苏文库》,不得不让人对这部大块头书表示遗憾了,说好的学术道德呢?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确实淮安的文史界就有修改历史的习惯,清代礼部尚书王熙写的“勅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塔铭”不是也被一些文史专家嫁接成清江浦国师塔了吗?

淮阴区造假吴鞠通故里,该收场了!

但是,毛先生们,令你们失望了! 你们倚仗自身的社会地位,推波助澜,一手导演了这场荒唐的闹剧。在你们的叙事里,一个曾坐拥千亩良田、2万两白银的吴氏家族(还不包括吴鞠通收入),最后子弟竟堕落成靠算命为生的“吴大瞎子”——如此荒谬的编排,终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如今,吴氏后人的现身,无疑是一记最响亮的耳光!他们以学术成就和中医传承,证明了名门之后的风骨与担当。那些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抹黑家族的声音,终将被历史的真相彻底碾碎。 (学术研讨,请勿上纲上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