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哭声和指责:"妈,你就是偏心!当初给哥哥买房一掷千金,现在我求你借点钱都不肯!" 挂了电话,我坐在客厅的藤椅上,手里的茶杯微微发抖。窗外的梧桐叶已经泛黄,一片片飘落,像极了我此刻摇摇欲坠的心情。 我叫刘淑芬,今年58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今年35岁,女儿小我五岁,30岁。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女儿婚后和女婿住在城东的一个小区里,租的房子。 ![]() 昨天下午,女儿突然打来电话,说看中了一套学区房,首付差30万,问我能不能借给她。 "妈,这套房子位置特别好,离幼儿园就两百米。我和小强商量了,想让您帮忙凑凑首付,等过几年我们还给您。"女儿在电话里轻声细语地说。 我叹了口气,"囡囡,你知道的,我和你爸都退休了,每月就那点退休金。前段时间你爸又做了膝盖手术,花了不少钱..." "妈!"女儿打断了我,"您别以为我不知道,您的存折里明明有四十多万!当初给哥哥买婚房,您不是一下子就拿出五十万了吗?" 我一时语塞。女儿说的没错,八年前,儿子结婚时,我们确实帮他付了首付。但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儿子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收入稳定但不高。他的媳妇是个护士,家境普通。两人谈了三年恋爱,省吃俭用也只攒下十来万。眼看着房价一天天涨,他们买房遥遥无期。 那时我和老伴都还在工作,手里也有些积蓄。商量后,我们决定帮儿子付首付,让他们早点安家。 可女儿不一样。她大学毕业后就进了外企,薪水是她哥的两倍多。她的丈夫小强家境殷实,父母都是公务员。两人结婚时,小强父母就送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车作为新婚礼物。 女儿结婚五年来,我们从未看到他们有经济困难。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出国旅游,朋友圈里晒的都是高档餐厅和名牌包包。 "妈,我知道您有钱。"女儿的声音从愤怒变成了哽咽,"您是不是觉得我嫁出去了就不是您亲生的了?" 这话如同一把刀扎进我的心里。我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女儿? "囡囡,不是这样的。"我解释道,"你哥当时情况特殊,你和小强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女儿打断我,"因为我嫁得好,所以我就不配得到父母的帮助了吗?" 我一时语塞,心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第二天,我约女儿出来吃饭。选了她小时候最爱的那家川菜馆,点了她爱吃的水煮鱼和回锅肉。 女儿来得很准时,但眼圈有些红肿,显然哭过。 "囡囡,"我拉着她的手说,"妈不是不想帮你。你知道,你爸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前后做了两次手术。我们手里的钱,是留着以后看病用的。" "那哥哥呢?给他买房的钱从哪来?"女儿的眼睛湿润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她。 "这是我记的账本。"我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说,"你哥结婚那年,我们借给他五十万。这些年,他每个月按时还钱,到现在已经还了四十多万了。" 女儿翻着账本,脸上的表情从怀疑慢慢变成了震惊。 "我...我不知道..."她小声说。 "囡囡,妈不是不想帮你。"我握住她的手,"但你和小强条件那么好,实在不应该伸手向我们要钱。你看看你们这几年的花销,如果少买几个名牌包,少去几次国外旅游,这三十万早就攒出来了。" 女儿低下头,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桌子上。 "妈...我错了。"她抽泣着说,"我和小强其实...其实是有钱的。只是...只是看到周围的朋友父母都给买房,心里不平衡..." 我心疼地抱住她,"囡囡,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你爸妈老了,需要为将来打算。如果你真的有困难,妈一定会尽力帮你。但如果只是攀比,那就不对了。" 女儿点点头,擦干眼泪。 回家路上,我想起老伴常说的一句话:"养儿养女,不是只给他们鱼,而是教他们怎么钓鱼。" 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爱孩子,有时候不是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是教会他们面对现实,学会独立。 第二天,女儿发来微信:"妈,我和小强决定先租房住一年,多攒点钱再买房。谢谢您昨天的开导。" 看着手机屏幕,我笑了。这才是我的好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