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喜喜,一个靠写作旅居世界的自由职业者,无限游戏新玩家~” 最近,喜喜集中在啃迟子建老师的作品,越读越上瘾。 其中,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我发现她的散文真的太太太适合新手练仿写了。 总是能从用最精巧的文字,捕捉种种生活细节,表达最细腻的情感。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拆解,我最喜欢的这一篇《蚊烟中的往事》,狠狠练习仿写,发表100篇! ![]() 1)看标题 一篇散文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它的标题。 所以,第一印象很关键。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画龙的点睛之笔。 喜喜日常读散文时,会特别留意标题给我的“初感受”。第一时间就分析它为什么能吸引我,进一步想,我能不能借鉴,用到自己的创作上。 比如,《蚊烟中的往事》这个标题让我充满疑惑。 蚊烟是什么?和蚊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蚊烟,而不用蚊香呢? 但下一秒,我就想到,蚊香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实物版的蚊香,而不是气味版的蚊香。 而蚊烟,是可以看得见,可变幻的形态,有动态的画面感,和抓不住的往事结合在一起,就很合适。 这种感觉在看完整篇散文后,尤为强烈。 ![]() 2)读三遍文章后,拆解文章大纲 第一遍,纯当读者,按日常阅读的速度读完它; 第二遍,用简短的一小段话,概括文章; 比如这篇散文的主题: 作者借蚊烟和清晰的记忆力,打开时空隧道,回到童年里的故乡,重现当年的种种趣事。在各种细节的描写中,既表达对故乡、亲人、旧时光的怀念,又抒发对往事不可追的深深无奈感。 第三遍,用一句话,一段段地概括好段意。 这里附上喜喜的草稿版: 【1】介绍背景和蚊烟出现的缘由。 【2】写如何笼蚊烟及效果,很有画面感。 ![]() 【3】承上启下段。笼蚊烟是为了好好吃晚饭,而晚饭上的一碗酱尤为独特,代下文好好说来。 【4】详写家庭主妇们做酱的过程。 【5】由酱自然过渡到蘸酱菜的来源和种类。先写的是野菜。 【6】拓展写采野菜的乐趣和采摘时限,再丝滑过渡到写另一种蘸酱菜来源——园田菜。自然突出这两种在食用时间和方式上的区别。 【7】回到叙事主线,写家人围坐吃酱菜的画面,带过蚊烟这个意象。 【8】思绪再次发散出去,典型的非线性叙事,自然到像在吃饭闲聊。写“我”最爱的炸鱼酱的原料来源和取材过程。见缝插针地完成“我”这个叙述者的角色塑造。 【9】接上段,写炸鱼酱的制作背景、过程及诱人魅力。 【10】写我去水泡子钓鱼次数少的三个原因。写完酱,又绕回头去写对水泡子的回忆和情感,可见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任何一点回忆,都想细细品味。本段也是对“我“这个角色塑造的一环,即凸显”我“是一个非常念旧且情感细腻的人。 ![]() 【11】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酱缸的特点——喜阳厌雨。这段是对前文做酱的细节补充,同时也是为表现“我”对酱的爱惜及强烈责任感,同时还有灵活应变的聪明劲。结合前文,不难发现,“我”就是一个爱吃爱玩,更懂吃懂玩,且擅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爱惜食物的机灵又念旧女孩。 【12】再次回到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晚饭的叙事主线,再次点到蚊烟这一细节意象。写一家人饭后的活动,以及用一件小事刻画父亲的幽默个性。虽然着墨不多,但如果联系迟子建其他的散文,你会发现她非常敬爱和想念自己的父亲。 【13】结束回忆,回到现实。结尾回到对”蚊烟“这一象征的描写,完美呼应开头,形成一个封闭与对称的循环结构。像在看电影,有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这让我想起香港中文大学10多年前的微情书征文大赛的一等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
![]() 3)拆解到具体 ①题材和结构分析 题材: 从前文的总结不难看出,这篇散文讲诉的是盛满作者深深情感的旧时回忆,但切入点仅是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小蚊烟,这种一大一小、一虚一实的强烈对比,让整篇散文更富有张力。 结构: 开篇:通过对蚊烟的描写,直接进入主题。 主体:借助“蚊烟”这个意象,一层层探入童年记忆的深处,情感在细节的逐步完善中完成积淀。 结尾:呼应开头,形成一个回环式的结构,给全篇情感画上一个巧妙的句号,留读者沉浸其中。 ②语言和风格分析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简洁细腻,充满亲和力。 叙事技巧: 非线性叙事让文章在结构上显得错落有致;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加深文章的情感深度和浓度;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将情景融合,层层递进。 修辞手法: 对比(轻飘飘的蚊烟与厚重的往事)、象征(蚊烟象征无常易逝的旧时光)、比喻(酱缸) ![]() ③人物塑造 对象: 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略写,动作描写)、幽默风趣的父亲(略写,语言描写) 叙述者: 即好吃好玩、灵气满满的作者本人(详写,主要是动作和心理描写) ④情感分析 情感基调: 文章大篇幅看似写的都是闪着暖光的美好回忆,但却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感伤。 情感的构建: 不直接表达内心的痛苦、孤寂与遗憾,而是通过反复的细节描写,与回忆的铺陈,将读者拉进具体的、情景交融的场景里,将沉甸甸的情感含蓄缓慢地释放。 ⑤可学的写作技巧总结: ✓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采用不按时间线,而是跟随情感和回忆自然流动的非线性叙事 ✓选择精准的意象,可不占过多篇幅地反复提及,扣题且串起全文 ![]() ⑥重新看标题 作为一个写作者,得刻意练习培养一些后见之明。 通读完全文,喜喜才真正领悟到《蚊烟中的往事》这个标题的精妙。 一、飘渺短暂的蚊烟其实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引子,从头引到尾。 二、蚊烟细微、易消散,往事厚重却同样抓不住,可见标题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隐喻。 三、充满画面感的标题,巧妙地引导读者先进入一种回忆的初始状态,接下来再自然地与主体内容对接。 4)作业 好啦,拆文到最后,自己动手写才是王道。 ①富兰克林写作法 ✓选取散文中的闪光句子和段落,认真抄写,熟悉文章结构、语言节奏及表达方式。 ✓独立总结这篇散文内容,再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遍,过程中不要重看,力求一气呵成 ✓拿原文和自己重写的版本做对比,查缺补漏,逐步提升表达的生动化和精准度 ![]() ②写原创 读散文时,从标题/事件/物品/人物/感情等角度,但凡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念头,统统记下来。 它们都是独属于你一人的原创素材,有多少记多少,后续再拓展开写,比如: 喜喜看标题,就想到小时候夏夜坐天井纳凉点蚊香,去山里扫墓点蚊香、去后院摘果也点蚊香的机智娇气日常; 看作者一家人在院子里围坐吃晚饭的温馨场景,就想起老家农忙过后,全家老少十几口人齐上阵和面、剥花生炒花生、做糖饼的甜香岁月; 看蚊烟这一细微之物,像丝线一样串起全文的情感珠子,就想起太奶奶床头柜上那把不起眼的陪嫁木梳,看太奶每天用它将头发从头梳到尾,也将人生从头梳到尾后,心中不免唏嘘。 可以成篇的,就一口气写完;还没到火候的,就允许自己模块化创作,能写一点是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