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汇昆:学生需要纯粹的文学训练

 江一写作课 2025-05-22 发布于河北

学生需要纯粹的文学训练

文/金汇昆

又谈起了这个话题——文学对学生是否有用,文学对高考是否有用。毫无疑问,文学是有用的。如果在一般意义上说,文学是无用之大用,那对于学生而言,文学是大用中的大用。学习语文,肯定不能说学习文学,但在实际学习中处处都体现文学。

一句话,懂了文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深层次上学懂语文。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集中的文学类文本研读单元,这个文学类是很全的,有小说《阿Q正传》《边城》,有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有散文《风景谈》《秦腔》,有戏剧《茶馆》。四大文学体裁都全了。这所以这么全,我认为就是为了体现“研读”这个词,我个人理解是要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质。小说的特质,诗歌的特质,散文的特质,戏剧的特质。怎么做才可以更明显地掌握这些特质呢,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对比更好。

这个单元的前面有三段话,这三段话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 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不断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 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第一段话讲的文学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文学是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第二段话讲的本单元所选课文的多种体裁,研读它们,我可以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可以了解世界和心灵,第三段话强调了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质。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无关紧要,但真正操作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到这很重要的。所谓真正的操作不是我们教师去讲,而是让学生去体验,体验之后他们自然会发现令他们自己惊讶的文学真相。比如我们在学习《阿Q正传》《边城》时采用了小说转化为戏剧的办法,转化之后学生自己演出。在最初分组创作剧本时,有的同学不理解,怨气挂在脸上,但真正出了剧本、演了剧本之后,他们就懂了如此做的目的。而后我们组织诗歌转散文、散文转诗歌、戏剧转小说,学生的热情就高起了。

我们在思想上要纠正一个态度——学生不需要文学训练,我们不仅指教师,还指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

榷山

乙巳麦月(05.22)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