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上海,剧精彩'启幕展演季圆满收官,四部精品剧目在全新落成的黄浦文化中心连番上演,大上海剧场成为'演艺大世界'品牌矩阵的亮眼名片。 这场为期3个月的文化盛宴,以29个演出场次、1.7万观剧人次、平均九成上座率,展现了演艺产业的新活力;以2场全球首演+2场上海首演剧目,拉动高质量文化消费升级;以剧场、展览、文创、美食、美育等业态相互融通,为城市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 启幕发布: 文化地标引领艺术新征程 2月21日,大上海启幕展演季发布会在大上海剧场隆重举行。发布会现场宣布大上海艺术公司正式启航,揭晓展演季四部剧目阵容,并以三个“Ju”字传达大上海艺术公司的使命及愿景--以“好剧连台”汇聚名团名作,打造文化新地标;以“聚力成势”构建三位一体运营格局,推动业态共荣;以“巨创未来”践行三个百分百承诺,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这场兼具战略高度与艺术温度的发布会,标志着黄浦区“演艺大世界”再添高能级文化支点,也为大上海艺术公司的“艺术方舟”锚定了航向。 好剧连台: 高品质舞台力作精彩呈现 《苏堤春晓》:宋氏美学的当代转译 ![]()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作为展演季及大上海剧场开幕大戏在上海首演,以国家级艺术院团的高标准品质为展演季奠定基调。以苏轼宦海经历串联诗词,青砖地台与纱幕投影重现宋式美学,叩问当代精神困境,与当代观众同频共振。 《长安十二时辰》:国潮IP的史诗重构 ![]() 由缪时文化出品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从 “一带一路” 历史基因中汲取灵感,该剧不仅重现了长安的繁华盛景,更以 “中国式英雄” 叙事传递文化自信,成为展演季中艺术性与市场性兼具的 “国潮标杆”。 《青衣》:从文学到歌剧的跨界重生 ![]() 华东师范大学出品的原创歌剧《青衣》改编自毕飞宇小说,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并作为 “演艺大世界” 合作原创作品完成全球首演。大上海艺术公司践行支持原创孵化的企业承诺,尝试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剧目演出提供保障。剧中以西方歌剧融合戏曲元素,在现代音乐语言中展现国粹风骨,让这部作品既具有国际审美,又深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黑暗降临时》:人性深渊的戏剧叩问 ![]() 由重庆演艺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上海艺术公司联合出品的沉浸式惊悚传说戏剧《黑暗降临时》,于大上海新空间开启全球首演。这部剧作诞生于大上海新空间,也是这座全新演艺空间的首次公开亮相。剧目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的限制,采用三面开放式布局,构建起沉浸式观演关系。这种 “观众即共创者” 的模式,重新定义了剧场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是戏剧作品的展演空间,更是探索观演新体验的理想场域。 双重突破: 艺术高度与市场热度兼备 展演剧目报道 展演季剧目既有《苏堤春晓》、《长安十二时辰》、《青衣》等“中国故事”的深度开掘,也有《黑暗降临时》的国际戏剧语言探索,形成“本土原创 + 国际对话”的立体格局。演出期间,观众在互联网上热情高涨,互动频繁。四部剧目全网曝光量突破5200万次,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央视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超60次。这场艺术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不仅印证了大上海剧场作为“演艺大世界”新地标的市场号召力,更以“现象级”传播力,让戏剧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鲜活注脚。 特别企划: 大上海艺享会体验进行时 大上海艺术公司还特别企划了艺术分享会及剧组探班等活动,让剧场成为创作匠心可触碰,艺术温度可感知的文化空间。 《青衣》艺术分享会 ![]() ![]() ![]() 歌剧《青衣》聚焦文学 IP 的舞台重生,邀请主创团队,从文本转化、音乐创作、角色塑造三个维度进行分享,让观众了解到中国歌剧时如何在西方艺术框架中注入民族文化基因,并达到艺术知识的普惠传播这一目的。 《黑暗降临时》探班活动 ![]() ![]() ![]() 《黑暗降临时》探班活动通过主创揭秘创作背后的故事、观众互动、舞台漫游三大维度,构建起戏剧艺术与观众对话的桥梁。不仅让观众直观感受戏剧创作的系统性与艺术性,更通过开放式交流与沉浸式体验,激发公众对戏剧艺术的深度认知与情感共鸣,为国内沉浸式戏剧的创新传播提供了示范性样本。 从启幕到收官,四部剧作如四颗明珠,照亮了大上海剧场全新的舞台。虽帷幕暂落,但精彩永不散场。大上海将以“整合资源、守正创新”为舵,以开放包容为帆,继续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编辑 / 宗哲麟 来源 / 大上海艺术公司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