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乐安流坑村——千古第一村

 仿彿pe3fpi77p2 2025-05-22

千年流坑:赣鄱大地的耕读文明活化石

在江西乐安县乌江畔,一座青砖灰瓦的古村静卧千年——流坑村。作为江西唯一入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这里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为“万家之市”,被国家文物局誉为“千古第一村”。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生态,不是一种姿态。”走进流坑,斑驳的马头墙与潺潺的乌江水,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诉说着耕读文明的千年传奇。

科举传奇:一门五进士,半部江南史

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年),董氏先祖董合为避战乱迁居至此。这支自诩董仲舒后裔的家族,以耕读传家,在宋代缔造了“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的科举神话。村中现存622块匾联中,“儒林发藻”“科第振芳”等题刻仍闪耀着昔日荣光。朱熹曾在此讲学,文天祥为董氏宗谱作序,曾国藩更亲题“大夫第”匾额。正如《董氏家训》所言:“诗书执礼,孝悌力田”,这座江右民系的血缘村落,用34位进士、78位举人的煌煌功名,印证了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治学真谛。

建筑史诗:七巷纵横处,赣派民居魂

漫步流坑,宛若穿行于立体的历史长卷。明嘉靖年间规划的“七纵一横”街巷肌理至今清晰可辨,260余处明清建筑中,赣派民居的智慧令人叹服。状元楼的木雕雀替藏着“蟾宫折桂”的祝福,文馆的藻井天花凝结着“天人合一”的哲思,绳武先生祠的卵石甬道沉淀着“绳其祖武”的训诫。建筑学者单霁翔评价:“流坑古建筑群是民间社会的'紫禁城’,每块砖瓦都在讲述宗法制度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历经元末兵燹后,董氏族人依《营造法式》重建家园,将防火马头墙、排水龙湖、引风巷道等营造智慧融入血脉,让古村如棋盘般规整严谨又生机盎然。

文脉新生:古村焕新颜,乡愁有归处

如今的流坑,既是“中国古代农村文明活化石” ,也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漫步村中,可见古建修复工匠在状元楼精雕花窗,非遗传承人在宗祠表演千年傩舞,村民在改造后的“牛栏咖啡屋”煮着状元饼 。近年来,当地投入5亿元实施古建修复、污水处理和文旅融合工程,98处古建筑重现风采 。更令人欣喜的是,38岁的董红军将祖传状元饼做成网红特产,年销数万包;126户村民搬进白墙黛瓦的新村,却依然守护着祖宅的雕花门楼 。正如村民董绍平所说:“我们修的不仅是房子,更是文化基因。”

暮色中的流坑别具韵味:乌江水倒映着古樟倩影,状元楼灯笼次第点亮,傩舞鼓点穿越千年时空。张文彬曾感叹:“这里浓缩了华夏耕读文明最后的孤本。” 1而今,这座活着的古村正以“文旅+”模式续写传奇——当古老宗祠与现代咖啡馆比邻而居,当科举匾额与网红打卡墙相映成趣,流坑用千年积淀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生生不息的河流。

旅行贴士

必游景点:状元楼(南宋遗构)、文馆(明代书院)、环中公祠(赣派建筑典范)

文化体验:夜间实景演出《流芳》演绎科举传奇,非遗傩舞表演每周六上演

美食推荐:霉鱼、竹笋炒腊肉、现烤状元饼(参考价10元/包)

最佳季节:春秋两季,避开暑期湿热;冬季可赏古村雪景

交通指南:自驾导航“流坑古村”,高铁至抚州站后转乘旅游专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