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最近尝试用AI写策划案,兴致勃勃地打开对话框,输入一句话:
AI倒是很快回复了,一大段“高大上”的内容扑面而来,比如:
看上去头头是道,但小陈越看越懵,最后直接关掉页面:“这不还是废话么?” 为啥AI“写得多”,但你却觉得“没用”? 小陈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告诉AI他到底是谁、要做什么、资源如何、想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你让一个“只知道关键词”的AI,来替你设计方案,它当然只能兜一圈模板话。 如果我们换个更有逻辑的提问方式,比如这样:
你会发现,同样是让AI写策划案,这次输出就变得切题、具体、有条理。因为你给了AI“充分信息+明确目标+输出格式”的指令。 所以问题不在于AI“不会写”,而是你“不会问”。 ------------ 那怎么才叫会问? 一个提问公式:角色+背景+目标+输出要求 举个例子—— 👎 常规提问:
👍 套公式的晰提问:
这样问出来的答案,才能真正可落地、可评估、可执行。 你表达得越清晰,AI给出的方案就越精准。 而清晰表达的基础是逻辑思维能力。 ------------ AI最怕三种人:
这些提问,对AI来说就像对一个陌生人喊“你帮我把日子过好!”它根本抓不到重点。 而逻辑能力强的人,能精准描述现状、厘清变量、表达目标、设定边界,AI才有用武之地。 AI不是你的“万能解忧室”,但它可以成为你的“超级分析师”——前提是你得像老板一样,给它清晰的任务说明书。 当下,大家最关注的不是“谁会用AI”的问题,而是“谁能用AI做出想要的成果”。 而取得成果的前提,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清晰思考、准确表达。 以后,AI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最强外脑,但有个前提:你得先训练自己成为一名会思考、会表达的人。 但凡觉得“AI没用”的时候,问问自己是不是没学会“怎么用”?需求有没有想清楚?给AI的指令是不是准确的?——自己的逻辑思维是不是达标? AI是逻辑清晰者的翅膀,是模糊表达者的回声壁。 聪明的人,正用它飞得更快;糊涂的人,还在原地抱怨。 你,属于哪一类?想成为哪一类? 如果想成为前者-聪明人,开始训练逻辑思维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