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025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疼痛1例,及本方运用要点

 金坛区 2025-05-22

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主治“从高处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本方可视为外伤胁痛专方。本文探讨了几点治疗体会,各位如有类似案例不妨一试,观察一下稳定疗效。

案例:

某,男,46岁,2020年8月因胁痛2周求诊。患者为村里一养鱼户,2周前下塘捕鱼,被一条鱼跃出水面,撞击胁肋,疼痛难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平片示肋骨骨折(骨裂,未发生显著成角和侧方移位),大夫嘱其避免劳作,休息即可。后因疼痛,于某诊所开“消炎止疼药”,并自服“三七粉”,服药一周余未见缓解。恰逢我放假回家,患者上门讨方。

刻下症见:胁肋部疼痛,动则加重。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偏数。余无所苦。
辨病为外伤胁痛,辨证为胁下瘀血证,复元活血汤加减:

酒军25  柴胡20  桃仁20  红花20

当归24  花粉24  醋元胡20  石菖蒲12

白蔻10  川芎20  郁金20  炙甘草10

4剂,2日1剂,1日3次,饭后温服。

加姜枣,红花、白蔻后下。

嘱加水与2两白酒泡半小时开火熬,水开后小火25分钟,加后下药熬5分钟,滤出药汤加水熬第二次,水开后小火25分钟滤出药汤,两次兑一起,喝两天。

并再三嘱咐,以稍稍拉肚子为佳,若是不拉,第一次熬药时间就缩短,若是拉得厉害,第一次熬药时间就适当延长。

后来我回成都了,没再追问。十月底再回家时,碰巧遇见。他第一句话就是“哎呀!锟娃!你硬是给我整对了,4付药吃完就莫得事了”。

详细追问,他严格按照煎服法做,保持大便微利,很快疼痛就缓解了,吃完药就完全不疼了。

讨论:

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原书主治“从高处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由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大黄(酒浸)、桃仁(酒浸,去皮,研如泥)50个组成。原书将诸药研成粗末,以3份水和1份酒同煎,食前温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必尽剂。

本方关键之处不仅在于药物组成,更在于煎服方法。原书有详细介绍,但是我们学方子,常重视药物组成,而轻视药物剂量、比例、煎服调护法,以致疗效不佳,却怪方子不好。
重视此方煎服法得益于本科上课认真听讲。大二方剂课,恩师陈西平教授讲解此方时,讲了一个故事:
师爷邓中甲教授早年诊病时,曾遇到一例从高处坠落,摔成肋骨骨折,疼痛难忍的患者。师爷博学多识,立马想到复元活血汤“从高处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这就是按着书生病啊,即处方复元活血汤!
可惜患者服药后,并未好转。邓老百思不得其解。重新翻书,才发现自己没有加酒。再次处方复元活血汤,嘱患者加酒熬,果然,这次便显效了。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牢记在心了,等遇到这位患者时,自然就按部就班。方剂的微妙,不可不细察,学习某方,最好回到原书出处细细品读。
运用体悟总结
1. 大黄以酒大黄为佳。酒制后逐瘀通经止痛效果会增强,而泻下作用会减弱,因入汤剂煎煮后泻下作用会进一步减弱,而此方要求以利为度,故用量宜大。不要将大黄只当做泻药,它在活血化瘀止痛等方面表现同样优秀,如鸡鸣散、下瘀血汤等。
2. 除大黄外,本方中柴胡也是主药。有两味药被冠有“推陈致新之功”。一个是大黄,一个就是柴胡,一个管有形之陈,如瘀血、积滞、痰浊等,一个管无形之陈,如滞气等。本方两药同用,符合高处坠落伤及胁肋的病因、病机、病位指征,其效甚捷。
3. 酒为关键。原书中记载的酒,或为黄酒,不易寻得,用白酒亦可。原书酒水比为1:3,可见酒的用量是挺大的。煎煮中,酒精作为特殊溶媒,可以把本方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溶出,所以才能显著增效,这是酒与药物复合反应的结果,可能并非酒本身的“行散”作用,案中患者平素常饮酒,但未见饮酒后疼痛缓解,便是佐证。
4. 服此方务必微利。若是拉得厉害,可以稍延长煎煮时间,反之亦然。在治疗瘀血疼痛的调服法中,“下利”常被认为是治疗有效的标志,如复元活血汤、鸡鸣散等。推陈致新,“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本方适合于外伤所致胁肋疼痛瘀血是其主要病因。我也曾用过本方治疗过一些非外伤的胁痛,胸背痛,效果也有,但是没有此案效果显著。各位骨科和胸外科的前辈应该有很多机会运用此方,不妨试试,期待留言反馈。
—声明—
仅供交流,患者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