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

 旧葫芦 2025-05-22
1.太冲穴—消肝气,下肝火
2.大包穴—跌打,损伤
3.腕谷穴—滋阴,降糖
4.合谷穴—头痛,牙痛,面痛
5.曲池穴—清热,下火,祛痘
6.大椎穴—退热,散热。
7.列缺穴—头项,肩颈痛
8.鱼际穴—咳嗽,气喘,夜咳。
9.梁丘穴—胃痛,胃炎,胃胀
10.内关穴—晕车,晕船,呕吐。
11.丰隆穴—咳嗽,痰多,肿胀。
12.商阳穴—便秘,便干结。
13.外关穴—偏头痛,落枕。
14.解溪穴—关节痛,关节扭伤
15.后溪穴—颈椎痛,腰背痛
16.内庭穴—出血,腹泻。
17.支正穴—手麻,手痛。
18.复溜穴—多汗症,手脚潮湿。
19.阳陵泉—筋萎,胆绞痛
20.三阴交—妇科,经血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