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旌阳朱氏宗谱 - 卷之末 - 禮村泳和公傳》

 朱岸峰的知识库 2025-05-22

本文编者(句读、简体化、校对等):朱岸峰(旌德县朱旺村,良字辈)

编者按:

本文是胡先琅为朱泳和公撰写的传记,主要内容包括:

学问与品行: 泳和公年少时以扎实学问闻名,但反对浮华,主张「通经养性」。 其文章源于深厚学养,为人温厚沉稳,被士林奉为楷模。 

护祖坟事迹: 祖坟遭侵占时,他竭力申诉维护,确保祭祀延续,体现孝道与责任感。 

作者评价: 对比一般文人「能文未必优行」,强调泳和公德才兼备,符合儒家「忠信为宝」的理想。 引用朱熹观点,赞其学问「沉潜有本」,非徒表面功夫。 

家族情况: 记载其三位配偶(戴、光、吕孺人)及四子(守炳、守煇、守焕、守耀),皆称贤德。 

核心主题:通过学问、德行、护坟三事,塑造泳和公为「儒者典范」,并借修谱契机,强调家族传承中「实学」与「德行」的重要性。


礼村泳和公传 

余往来金陵,与朱君灿章交最深。灿章天真洒落,一见如旧识,遂与之友善。灿章者,泳和公之第三子也。乾隆癸卯岁,朱氏统修宗谱,灿章欲得余言以志其尊公之行略,故粗陈之。 

公讳泳和,庠名云龙,字雨苍。少时以绩学名噪远近,然未尝猎取浮华。尝谓:「吾儒读圣贤书,当以通经书性为务,悠悠过情之誉,适足增君子耻耳。」其立身行已类如此,故凡发于文艺,皆本原之学所积而流。韩子云:「其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吾于公窃不胜服膺勿置焉。 

其为人也,温文尔雅,初无圭角凌厉状,而深厚渊穆,望之令人起敬。于是士林群奉为典刑,盖一则重其文,一则仰其行也。 

公有祖茔湘公墓在郎村溪南界,时有欲侵占者。公大惧墓草之滋蔓也,他族之实逼也,春秋祀事之失其所也,故竭力质谳而得息焉。虽曰先人之灵爽凭乎,微公之劳悴不至此。 

嗟乎!士之力学能文者何可胜道,然或能文矣而行未为优,即行优矣,又或迂疏朴拙,而于审几度务之故,粥粥焉无所施其用。信乎儒术之难也。《记》曰:「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言士之所贵,惟德是务也。若公者,庶其当之无愧色乎? 

文公每谓:「读书须加沉潜之功,将义理去浇胸臆,自然识见高明,所谓有本之学,不徒诵习为功。」后之阅公之传者,当深长思也。 

灿章持此以告族人,亦足见吾侪之友善不在浮华而在实行云。 

公原配戴孺人,生三子:长守炳,次守煇,次守焕(即灿章);继配光孺人,生一子守耀;又继配吕孺人,俱称贤德。 

时 

乾隆四十八年岁在癸卯仲秋 

泾上胡先琅海南述 


翻译为白话文:

礼村泳和公传 

我常往来于金陵(朱岸峰注:今南京),与朱灿章交情最深。灿章天性洒脱,初次见面就如旧相识,因此与他成为好友。灿章是泳和公的第三子。乾隆癸卯年(朱岸峰注:1783年),朱氏家族统修宗谱,灿章希望我能为他的父亲泳和公撰写生平事迹,故粗略记述如下。 

泳和公名泳和,学名云龙,字雨苍。年少时因学问扎实而远近闻名,但他从不追求虚名。他曾说:「我们读书人研读圣贤经典,应当以通晓经义、修养心性为本,那些过分的赞誉,只会让君子感到羞耻。」他立身处世皆是如此,因此他的文章皆源于深厚的学问积累。韩愈朱岸峰注:“韩子”,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引文出自《答李翊书》曾说:「用功深的人,名声自然远播。」我对泳和公的学问品行深感敬佩。 

他为人温文尔雅,毫无锋芒毕露之态,但深厚沉稳的气度令人肃然起敬。因此,士林(文人群体)都将他奉为楷模,既推崇他的文章,也敬仰他的德行。 

泳和公的祖坟(湘公墓)位于郎村溪南界,曾有人企图侵占。他担忧墓地荒芜、他族侵逼,以及祭祀礼仪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竭力申诉,最终平息此事。虽说是先祖英灵庇佑,但若无泳和公的辛劳,也难以达成。 

唉!世上勤学能文之士何其多,但有人文章虽佳而德行不足,或德行虽优却迂阔朴拙,在审时度势、处理实务上毫无建树。可见儒者之道确实不易。《礼记》朱岸峰注:《记》,指《礼记·儒行》,引文强调儒者的德行标准说:「真正的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不追求财富积累,而以学问广博为富。」这是强调士人应以德行为重。像泳和公这样的人,可谓无愧于此! 

朱文公(朱岸峰注:“文公”,指南宋理学家朱熹,谥号“文”,故称朱文公)常说:「读书须沉潜钻研,让义理洗涤心胸,自然见识高明。这才是根本之学,而非仅靠诵读。」后世读此传者,当深思此言。 

灿章将此文示于族人,也可见我们交友之道不在浮华,而在实际行动。 

泳和公的原配戴孺人生三子:长子守炳、次子守煇、三子守焕(即灿章);继配光孺人生一子守耀;再继配吕孺人,皆以贤德著称。 

泾上,胡先琅,号海南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农历八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