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乌蔹莓别称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五叶梅、母猪藤等,为葡萄科乌蔹莓属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其茎叶似白蔹,而成熟浆果色黑而形态似莓,故曰乌蔹莓。其茎蔓生有须,叶如五爪,故名五爪龙、五叶藤。《纲目》云:“五叶如白敛,故日乌蔹,俗名五爪龙。” 【形态特征】 乌蔹莓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为鸟足状5小叶,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微被毛。 ![]() ![]() ![]() 乌蔹莓喜光耐半阴,好湿耐旱,不甚耐寒。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丛。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几乎在每个省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主要功效】 乌蔹莓的全草或根入药。其性寒,味苦、酸。归心经,肝经和胃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 【各家论述】 1.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4.《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5.《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6.《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7.《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8.《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9.《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10.《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爬山虎) ![]() ![]() ![]() 学 习 也是一种浪漫与治愈。 |
|